提高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2020-12-14 02:23徐金玲 朱亚峰 法萌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教育

徐金玲 朱亚峰 法萌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华美德,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而教育评价机制的单一造成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的不足,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核心,提升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大方面。“修身”主要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包括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齐家”主要是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包括尊老爱幼、仁爱孝悌等。“治国”主要是对国家要有所贡献,包括精忠报国、敬业乐业、义利统一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因此,“修身”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受教育者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内化,并以此指导自身的活动和实践。具体而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古往今来,爱国历来被视为一种“大义”“大节”,具体表现为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祖国、人民,时刻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境遇,但爱国主义情怀却惊人相似。正是在这种爱国主义情感的推动下,中华民族才经受住各种艰难险阻,保持着旺盛的生机。

二是励志进取教育。“励志”一词意为振奋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远大目标。“进取”则指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自古以来,教育者们都非常重视励志进取教育。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是指一个人应该先有志于道。而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强调了只有坚持不懈、矢志不渝,才能成大业。现在的初中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总想依靠自己的父母。因此,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三是孝敬仁爱教育。古人说“百善孝为先”,意指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的。因此,在五千年历史中,孝道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幼小是孝道教育的基本要求。孟子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的也是对他人的关爱。因此,仁爱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爱人、同情人、帮助人。

四是诚实守信教育。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诚信作为一种高尚的品质而被提倡和推崇。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天知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能言出必行,就很难取得他人的信任,在社会上就难有立足之地。

五是勤劳节俭教育。中国人民历来就将勤劳节俭作为修身的一部分,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得以不断发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孔子把“温、良、恭、俭、让”作为重要的德目,强调勤俭戒奢。诸葛亮“静以养身,俭以养德”,将节俭作为养德的必要条件。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更道出了“勤”和“俭”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学生再难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念,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

六是慎独自律教育。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个人道德操守的最高体现。培养“慎独”能力,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力,使道德修养成为自我的内在要求,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如今,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这更凸显了“慎独”的重要性。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慎独、自律,社会的风气就会改变,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现阶段的中学教育,由于评价的单一性,因而忽视了传统美德教育的传承。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和无力,使得很多传统美德传承链断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提高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

1.以课堂为主阵地,在学科中渗透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课堂永远是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是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名句,只要我们认真挖掘,肯定会有广泛的资源可以利用,加之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学从单一的讲授变得生动活泼、精彩有趣。

2.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比如古代的孔子、孟子、戚继光,现代的革命烈士,都可以激励学生奋进。教师本身的表率作用,班级内、学校中的优秀学生同样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

3.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但是很多家长缺乏系统的教育知识,有的家长仍然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家长以养家为借口,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使孩子娇生惯养……这些教育观念和方法都是不正确的。这就要求加强家校合作,教师要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培训。比如定期举行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用高质量的陪伴、用科学的方法、用良好的沟通方式来教育孩子,做到以事明理,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分清是非,辨别善恶。

4.积极开展户外活动,丰富孩子的内心体验

道德品质是在各种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中形成的,因而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丰富孩子的内心体验。

比如“三八”妇女节,可以开展“感恩母亲”的孝道教育;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讲革命先烈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式或者国庆阅兵式;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拥军优属、赈灾、助残、募捐、义卖、法制教育、环境保护等宣传活动。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三、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构想

为了更好地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发扬光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教材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联合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校本课程。把中国传统美德文化收集起来,以学生们爱看的方式写成校本课程,比如“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车胤囊萤苦学”“匡衡凿壁借光”等故事,这些故事简单易懂,让学生如临深境、感同身受阶段。

2.组织学生去校外参观浏览

每个地方都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点和德育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等等,都是广大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基地。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去参观浏览。

3.接受传统美德教育的时间保证

周末和节假日作为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的法定时间。由于评价机制的单一,造成家长与学生节假日里在各种文化课补习班中穿梭。周末,孩子应该去哪里?去干什么?却很少有人科学分析,认真研究。以致出现5<2的现象,周内五天的正面教育效果被周末的两天时间所颠覆。

在日本、韩国参观旅游名胜古迹的中小学生成群结队,在我国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偶尔有几个,也是个人行为。我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变,这也是一个基础教育人的心声,也是关乎下一代全面发展的大问题。

总之,提高传统美德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深入探索,积极实践,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自己固有的智慧发掘出来,传承下去,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教育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季札挂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