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中心”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2020-12-14 01:16齐英维
家长·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齐英维

【摘要】读写结合教学符合儿童语言习得规律,许多专家与教师致力于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但在许多一线课堂上依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从“教师中心”走向了“学生中心”。本文中作者从“儿童中心”的视角解析教师应如何“以儿童为中心”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儿童为中心;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3-0154-02

"Child-centered"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teaching strategy

(ZhongXin Campu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Primary School,China)Qi Yingwei

【Abstract】Integrative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conforms to the rules of children's language acquisition,many experts and teachers are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strategies,however,in many front-line classrooms,the phenomenon of"full house filling"still exist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my country,Chinese teaching has shifted from"teacher center"to"student center".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analyz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hildren's center"how teachers should"child-centered"to carry out combined reading and writing.

【Keywords】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Child-centered;reading teaching;Writing teaching

一、“以儿童为中心”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于1897年在他的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中首次阐述了什么是“儿童中心论”。他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是儿童,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语文教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教学不再合乎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越来越多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指向,唯有将二者有效結合,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才能促使学生形成阅读与写作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用阅读带动写作知识理解

1.记叙文阅读,学会如何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记叙文是小学最常见的文章体裁。课文《窃读记》记叙了作家林海音童年时期因家庭贫穷无力买书,只能偷偷溜进书店看书却被老板呵斥的故事,文章中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比如“我偷窃了什么?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等,教师以读入手,采取勾连上下文情节的方式让儿童理解作者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设身处地地体会,如果换作是你会怎样想?教师指导抓住反问、感叹等语气,以“内心独白”充分揭示作者的内心世界,对该段心理活动进行扩写,通过交流互动深化“窃读”的心理状态。这样儿童能从阅读中学习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带动写作知识的学习,并能通过扩写学以致用。

2.小说阅读,学会如何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小说是以刻画典型人物形象为核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深刻主题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中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环境描写运用得当可以烘托小说人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环境描写的内容、角度、语言;发挥想象拓展抽象思维,理解典型环境烘托典型人物形象的关系;最终进行仿写训练,运用写法,将脑海中抽象的景物、人物转化为文字。

3.说明文阅读,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说明文是一种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文学体裁,多见于产品说明书以及科普类杂志,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六种: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和分类介绍。比如教学《埃及金字塔》一课时,课文着重围绕埃及金字塔的形成及建筑历史两部分描写,突出了它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建筑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使用。例如课文中描绘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列数字不是数据的罗列,而是选取利于突出描述对象特点的材料;“相当于”是作比较说明方法的标志,使用时应符合客观事实不能盲目比较。

4.诗歌阅读,学习如何发挥想象营造诗歌意境。欲挖掘隐藏在诗背后作者强烈的思想内涵,必须重视对诗歌意境的解读。比如教学王昌龄《从军行》一课,该首诗出自其组诗中的第一首。“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理解隐藏在这些词背后,诗人怀乡思亲的强烈情感,是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解诗方式,触发儿童想象力,拓展诗歌意境。教师通过“以诗解词”提升鉴赏古诗能力;“以图解词”增强边塞风光的视觉冲击力;“以乐解词”渲染离愁别绪的气氛;“以吟诵解诗”以古风古韵引发儿童对边塞诗情的共鸣,将所思、所想、所感把诗歌前两句所营造的画面批注在书上。以上方法意在启发和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使学生拓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二)用写作外显阅读学习体验

1.知人论世式习作,拓宽阅读视野。“知人论世”一词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告诉我们想要了解这个人,光凭读他的诗书是不够的,还应论述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例如教学诗歌《属相》一课,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颂,还借诸葛亮的一生表达了自己时运不济、壮志难酬的慨叹。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辗转成都,满怀世事兴衰之感于公元760年拜访锦官城郊外的武侯祠,曾经万人敬仰的武侯祠如今也因年久失修变得颓唐破败。眼前所感,令杜甫触景生情,集万千慨叹于一身,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极为好奇,课堂小结时,我提出了一个疑问:朝廷兴衰、英雄陨落本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原因令杜甫发出如此慨叹?杜甫在你的眼中是一位怎样的诗人?诗歌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写作任务,写一篇题目为“我眼中的杜甫”的作文,要求结合杜甫作品来谈。杜甫一生写了近3000首诗,被保留至今的约有1500首,孩子们对这位唐朝大诗人并不陌生,所积累的杜甫诗句不少于十首,如果仅凭这几首诗就能了解杜甫犹如管中窥豹无法求其全貌。此时,教师需引导儿童关注杜甫生平,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杜甫人生四个阶段入手了解杜甫其人。这样,儿童搜集、整理、组织、归纳、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历史人物知人论世的过程,以杜甫起起伏伏的人生为主线带动对其作品的阅读、赏析、梳理及归纳,进一步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拓展了阅读视野。

2.赏评式习作,深化文本解读。阅读可以带动写作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写作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

读。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学生互评互改,所以“赏评式习作”是对传统习作教学的创新,有助于儿童在相互交流与评鉴中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教学王昌龄《从军行》一课,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在学生领悟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过程中,引導其归纳表达诗情的方法,写出寓情于景、人、事的句子。教师出示学习任务:请你以“离别情”为主题,尝试写作四句话,每行七个字。毫无疑问的是,教师为儿童创设的学习情境越贴近生活,问题形式越开放,越能唤醒儿童的写作意识。儿童参与赏评式写作,先后经历了“说—写—改

—评—再改”的学习过程,在赏评自己与同伴的作品中触发情感共鸣,寓情于写作,寓情于感悟文字的魅力。赏评式习作,激发了儿童的创作热情,引发了儿童对文字推敲与琢磨的重视。

3.随文练笔式写作,触发阅读感受。“随文练笔式”写作引导儿童关注文本、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写作课上,教师引导儿童紧紧围绕文章人物、构篇特点、文章主题开展写作,鼓励基于文本的个性表达。例如教学《匆匆》一课,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结构精巧,朱自清用淳朴简练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之殇,表达了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与叹惋。第二课时,教师布置随文练笔任务:朱自清能从日常里琐碎的小事触发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读完课文,你是怎样理解“时间”的?请以“时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真情实感。儿童中有的引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句,立下了珍惜时间的誓言;有的引用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及时行乐的主张;有的反思日常,举例说明不珍惜时间的行为,发表了要与时间赛跑的决心。这次随文练笔式写作以文章主题为核心,试图引导儿童重视时间,加强基于文本的深层思考,使零碎的语言材料经历梳理和加工,达到触发阅读感受的目的。

三、结语

“以儿童为中心”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尊重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规律。小学阶段,读写结合教学以较为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儿童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言语经验,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反哺”作用,致力于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刘妙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

(责编 张欣)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