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华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思维。为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融合,深入探究非智力因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优化并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基于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基本学情和记忆规律,探究了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 非智力因素 应对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思维敏捷,对问题的解决有自己的见解,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有的学生能力平平,成绩不降反增。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教师课堂教学来分析,这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结果。根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原因,教师应重点调研分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结合教材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情感相对敏感,初次接触物理时,如果教师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高中物理具有新鲜性和实践性,其中课堂教学以实验为主。亲身实践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教师需要把握这一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好奇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会发现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上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最美妈妈徒手接住从10楼坠下的小孩的救人事件,让学生感受物体下落的概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感化和责任感的教育。通过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进行了德育。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设置相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一系列讨论后进行实际操作,提出猜想,利用各项实验结果,证实猜想正误,得出最终的实验成果。
二、具象性讲解概念知识,避免出现片面理解认识
在接触物理之前,学生已经对某些现象有了认识,这也是所谓的第一印象。形成第一印象之后,将会对后继的物理学习产生思想障碍。因此,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发现学生在观念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并合理运用物理原理和现象加以解释,避免学生带着错误地认识学习物理原理。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会发现自由落体运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将概念进行细化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从一样的高度同时降落,哪个先着地?”学生基于日常生活经验自然觉得铁比棉花重,所以立刻回答:“铁。”这是学生对教材理解不透彻导致的,教师可以将教材知识具象化来讲解。
三、合理融合新旧知识,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势
教师发现部分学生会根据已经形成的认知理解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理解和学习新知识,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出现障碍。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说明和解释物理原理的本质,并将涉及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融合起来,寻找合适的契机,引导学生在正确思维观念下学习新知识,合理过渡旧知识。
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物体的受力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加深學生对物体所受三个力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学生在做受力分析时经常出现遗漏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回顾重力、弹力及摩擦力的知识,合理地将三种力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促使学生通过合理分析绘制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正确应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过程造成的影响,并充分分析教材内容,设置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英莲.高中艺术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2]唐蜜.高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与数学问题表征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彭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