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

2020-12-14 04:01金雷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职业发展保障机制

金雷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发展对学校思政教育效果、人才培养质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连云港市四所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他们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保障辅导员职业成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背景 高职院校辅导员 职业发展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4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social demand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 skilled workers is increasing. As the backbo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vocational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takes counselors in fou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Lianyung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ways to ensure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Keywords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uarantee mechanism

1 連云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课题组对连云港市的四所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进行调研和访谈,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 144 份。另外,访谈了学校学工处处长及工作人员、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党总支副书记、分团委书记、学管办主任、辅导员及学生40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掌握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四所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整体上具有以下四个共性特点:

(1)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四所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近半数辅导员工作年限达十年,年龄集中在31-40岁,90%的辅导员为女性。四所学校均未能严格按照师生比 1:200配备辅导员,辅导员总数量严重不足,不同二级学院还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

(2)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近70%辅导员没有从事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思政、管理学等学科背景,导致辅导员科研能力差,职称晋升速度慢。同时,四所学校辅导员职称评审并未实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3)辅导员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在访谈中,所有辅导员都表示,工作负荷过大。四所学校辅导员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干部培养、党团建设、评奖评优、贫困生资助、心理咨询及其他突发性、应急性、临时性、事务性工作等。目前,每位辅导员都身兼数职,承担多种工作。

(4)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调查显示,四所学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97.8%辅导员不愿意将学生管理工作作为终生事业,只是过渡性工作,他们的未来发展意愿不是留在专职辅导员岗位。

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的困境

(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养偏低。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常常会遇到问题,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障碍,这对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四所院校辅导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4%的辅导员拥有思政、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适合辅导员岗位的相关学科背景。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偏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访谈中,60%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无法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模糊。通过对连云港市四所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调查发现,所有辅导员认为,思想引领工作是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但是,在本职工作之外,所有辅导员都不同程度的承担了教务、党务、办公室行政、后勤等工作,如同一名全能型选手,是“保姆”“保安”“办事员”“勤杂工”“消防员”。辅导员普遍认为工作内容泛化,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事务性工作成为他们工作的主线,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无法起到学生“人生导师”的作用。

(3)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培训体系不完善。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所有辅导员均参加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认为培训内容也符合实际工作内容需要。但是,辅导员普遍反映,入职后,培训次数明显减少,40%的辅导员没有参加过任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专业培训。部分院校除了安排辅导员参加国家、省级的培训,没有组织过任何形式的校本培训。工作后参加过培训的辅导员表示,培训形式就是参加讲座,十分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对辅导员工作并无实质性帮助,很难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

(4)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缺乏。从调査可以看出,只有2.2%的辅导员表示入职时是乐意从事辅导员工作,其余辅导员都因其他目的选择了辅导员岗位,有机会就会转岗。65.6%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晋升渠道不畅通,既不能像教师通过科研评聘职称,也不能像行政人员通过管理岗位渠道获得职务的晋升,职业发展方向模糊。通过访谈,多数辅导员表示,自己的职业就是学生的“保姆”。可以看出,他们本身对职业缺乏认同感、自我定位不准确,工作热情度较低。此次调查显示,83%的辅导员认为职业前途十分迷茫。

3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保障的有效路径

(1)提高辅导员准入门槛。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将决定高职院校大學生的培养水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对辅导员的基本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高职院校招聘和选拔辅导员时,应该联合学校学工处、团委、二级学院学工部门等共同参与,对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等必须提出明确要求,多环节、全方位地对应聘者进行充分考察,力求选拔出专业基础好、综合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人从事辅导员职业。对于辅导员的专业要求,除了考虑常规性的思政教育、心理学、管理学外,还需提高针对性,兼顾二级学院的学科专业。

(2)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包括九个方面: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学校可以结合教育部门公布的一系列文件并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岗位设置,明确工作职责,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进行分类指导与动态管理。把辅导员从繁杂的、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可设置辅导员学生助理工作岗位,协助辅导员处理一部分事务性工作,减轻辅导员的负担,使他们能够以学生思政教育为核心内容开展育人工作和管理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又可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度,有利于学校辅导员队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推进辅导员培训制度化。高职院校要想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必须建立并且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体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中提出:“建立国家、省级和高等学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首先,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应分为理论和实操两大类。培训形式应岗前、在岗、专项和脱产等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还应大力拓展校外培训途径,以利于不同学校辅导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优秀经验。确保辅导员在职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培训。其次,建立培训考核、分享制度。辅导员结束培训,学校要进行考核并及时召开辅导员培训交流专题会议,让辅导员们进行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强化辅导员培训的效果,推动培训内容走实、走深、走心,促使辅导员的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理论化。

(4)完善辅导员职业规划体系。走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是实现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学校应重视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严格按1:200比例设置辅导员岗位。学校的学生工作处和二级学院共同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每位辅导员主要负责一个工作模块或项目,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指导、资助政策咨询、创新创业指导等,学校重点培养一部分优秀的专职辅导员成为学生管理工作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另外,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为了更好的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学校应制定专门的措施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辅导员职务、职级的“双线”晋升要求,职称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辅导员既可按教师职称要求评聘思政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晋升相应的行政职务。同时,辅导员自身也应不断寻求职业发展的空间,在各自领域做专做精,在总结工作经验的过程中,开展与所负责工作项目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2017.10.

[3] 刘宏达.中国特色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多维路径 [J].队伍建设,2017(87).

猜你喜欢
新时代背景职业发展保障机制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时代背景下乡镇和谐统计的构建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学习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投资问题分析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