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雷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傅惟慈和李继宏汉译本《月亮和六便士》进行对比,分析译者在显化和隐化翻译策略方面的运用,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呈现。
关键词:显化 隐化 译者主体性
1.显化隐化策略与译者主体性
许钧(2013:7)在谈到莫言获奖及其作品翻译时认为:“要求译者在语言上做到与原作的同一是不可能的,原作的语言在翻译中是非变形不可的”。而“变形”是由译者主导的,如何采取显化隐化翻译策略进行“变形”,最大程度地呈现译文效果,体现译者主体性,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Vinay和Darbelneter认为显化策略是指译者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出原文中隐含的信息,并在目标语中加以说明。Perego(2003: 63-88)指出显化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增加;二是具体化。而隐化是与显化相对应的一种策略,指译者出于各方面的考虑,隐藏了源语中明显存在的信息,这种“隐”一般是通过删除的手段实现的,因而隐化策略的使用会减少译文的长度。显化和隐化策略各有利弊,显化会让译文更加具体化;相反,隐化会让译文变得简洁地道,但会影响译者的忠实度。
译者主体性,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即翻译主题能动地操纵原文(客体)、转换文本、使其本质力量在翻译行为中外化的特征。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领域,本身具有艺术性,因此译者的创造性对译文的艺术性至关重要。而译者主体性发挥就是创造性的基础。
2.傅译与李译版中采取的显化和隐化策略
笔者通过对《月亮和六便士》不同译本的对比,甄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分别从外貌信息的翻译和心理信息的翻译分析作者对隐化和显化策略的运用,并阐释译文中呈现出来的译者主体性。
2.1外貌信息的翻译
案例1A:
源文本:I have a collection of large, unbending women with great nose and rapacious eyes, who wore their clothes as though they were armor; and of little mouse-like spinster, with soft voices and a shrewd glance.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2017:15)
傅译:我记得我遇见过不少身材壮硕、腰板挺得笔直的女人。这些女人生着大鼻头,目光炯炯,衣服穿在她们身上好像披着一层甲胄;我也看到许多像小老鼠似的瘦小枯干的老处女,说话柔声细气,眼睛滴溜溜乱转。(傅惟慈,2012:17)
李译:我记得当年有几个个子高大、神态孤傲的女士,她们有着高耸的鼻孔和饥饿的眼睛,衣服穿在她们身上就像是士兵的铠甲;也有几个身材娇小,獐头鼠目的老处女,她们有着轻柔的声音和溜滑的眼神。(李继宏,2017:13)
评析:傅译中将“unbending”譯为“腰板挺得笔直”,将“mouse-like”译为“像小老鼠”,只翻译出了字面含义,而李译则采用了强制性显化,将这两个词语要表达的信息具体化,译为“神态孤傲”和“獐头鼠目”,让那些女士们的形态跃然纸上。译者对语义的阐释和措辞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表达效果,李继宏运用了显化的策略,在语义和措辞方面更符合原文的表达,也更符合上下文的语境。
案例1B:
源文本:He was a man of forty, not good looking, and yet not ugly, for his features were rather good; but they were all a little larger than life-size,and the effect was ungainly.(William Somerset Maugham,2017:32-33)
傅译:他年纪约四十岁,相貌谈不上漂亮,但也不难看,因为他的五官很端正,只不过都不一般人大了一号,所以显得有些粗笨。(傅惟慈,2012:30)
李译:他当时四十岁,长得不算英俊,但也不丑陋,因为他的五官都很端正,但它们比普通人的五官要大一些,所以有些五大三粗的感觉。(李继宏,2012:24)
这是毛姆第一次见到斯特里克兰的时对他的描写,句子中运用了较多的连接词。韩孟奇(2016:74)认为:“汉语句法结构不注重形式,句子通常少用或不用语言衔接手段,也就是没有明确的外在编码显示句子成分间的关系,更注重的是隐性连贯和逻辑内在的顺序。而英文句子之间特别注重形式上的衔接以避免模糊性,即显性衔接,连接词使用较频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这个例子中,两位译者都采用了选择性显化策略,翻译出了所有的连接词,彰显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了译文的流畅性。
2.2 心理信息的翻译
案例2A:
I know her capable of temper, for all the calmness of her manner; and if Stroeve still refused, she might easily have flung out of the studio with vow never to return.(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2017:154)
傅译:我知道博朗什表面端庄沉静,但是脾气如果上来,却执拗的可以,假如斯特略夫仍然拒绝她的请求,她很可能离开家庭,发誓再不回来。(傅惟慈,2012:128)
李译:我知道她平素虽然温良贤淑,但发起脾气来也很不可理喻,假如斯特罗夫拒绝她的想法,她很可能会怒形于色地冲出画室,发誓从此不再回来。(李继宏,2012:122)
傅译中隐化了源语中划线部分的信息,但李译中却完成地传达了出来。作者用“flung out of”在心里刻画了一个怒火中烧的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态度色彩,将这句隐化做隐化处理,那么前文描写关于博朗什脾气的成分则显得不足为重,不利于表达出人物的形象。
案例2B:
There is in love a sense of weakness,a desire to protect, an eagerness to do good and to give pleasure-if not unselfishness,at all events a selfishness which marvelously conceals itself;it has in it a certain certain difference.(William Somerset Maugham,2017:169)
傅译:爱情中需要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括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傅惟慈,2012:140)
李译:爱需要有自甘示弱的姿态,有保护对方的愿望,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取悦别人的心理——总而言之,爱需要无私忘我,或者至少需要把自私隐藏得不露痕迹,而且爱也需要矜持。(李继宏,2017:134)
很明显,傅译基本是采用直译的方法,而李译则调整了源文本结构,将倒装句变成主谓句:“爱需要有……,有……,有……”,并且采用显化策略,在衔接上将分号改为逗号,并增加了连接词“而且”,使译文的逻辑比较清楚,读者读起来感觉一气呵成,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
3.译者对显化与隐化策略的实现方式比较
柯飞认为(2005:307)翻译中的隐和显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译者因素是其中之一。他认为负责的译者在穿梭于两种语言之间协调时,总会尽量减少信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丢失,便于读者理解和吸收。这一点在傅译本和李译本中均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译者大都采用了显化策略,尽量避免源语文本信息的丢失。
对外貌信息、心理信息的翻译中,傅译关注的是源语文本信息的显化,而李译本则关注的是源语文本整体效果的显化,即依照整个文本的语境推测作者的态度,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显化;因而在例1A、2A,李继宏采用具有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表达,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态度立场,并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例1B中,两位译者都比较侧重源语与译语的对等,忽略了汉语行文特征,将所有衔接词做显化处理,译文显得累赘;而在例2B中,李继宏又不拘泥于源文本的格式,增加衔接词,让译文的逻辑性更强。因此对于衔接词的显化或隐化,译者需要根据译文的需要进行处理。
4.结语
傅译是最早的译本,多侧重源语信息的显化,李译本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文本整体效果的显化,让译文的表达效果更加完整,这也是译本不断优化,不断更新的结果。因此,隐化和显化策略是译者基于源文本信息,充分考虑作者的立场态度,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尽最大可能按照译入语表达方式做出的选择,当然也要参考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文本的篇幅、出版社的要求等等。译者主体性不同,選择的策略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讲,显化和隐化需要相互平衡,不可因为过多的显化造成信息冗余,也不可因为过多隐化引起信息缺失,从而影响译文效果。
参考文献
1.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The Moon and Sixpence [M].Beijing: Dolphin Books.2017.
2.Perego,Elisa. Evidence of Explicitation in Subtitling: Towards a Categorisation[J] Across Language and Culture,2003 (4):63-86.
3.傅惟慈.月亮和六便士(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韩孟奇.汉英典籍英译的语境补缺与明晰化[J].上海翻译,2016(4):74.
5.柯飞.翻译中的隐和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4):307.
6.李继宏.月亮和六便士(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7.许方,许钧.翻译与创作——许钧教授谈莫言获奖及其作品的翻译[J].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2013(2).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