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安全演示录像与国家形象呈现

2020-12-14 03:54郭毅孙小兵
对外传播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客舱澳洲航空

郭毅 孙小兵

国家形象是国内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家形象一般包括商品原产国形象和目的地形象两个子概念,前者是国际商务的研究对象,后者属于旅游营销的研究范畴。在国际关系与新闻传播学中,国家形象特指国家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印象。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国内研究者将塑造积极的中国形象视为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对外传播影响力的关键一环,力图从形象标识、国情介绍、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城市形象、历史形象、文化形象和国民素质等八个维度探索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良方。

有学者观察指出:“现有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媒体新闻报道的分析。”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以电影电视为分析文本,从叙事逻辑和叙事体系的角度,识别影视文本里国家形象的表意方式。而在报刊、电视、电影之外,一些较为小众的视听媒介却似乎被长期忽视。这其中就包括本文使用的分析文本——飞机客舱安全演示录像。飞机客舱的安全演示录像一般被视作航空公司向乘客演示安全操作流程的标准化信息图像。但近年的西方传播实践表明,安全演示录像不仅是一种必要的商业行为,而且参与呈现和帮助塑造航司所属国家的形象。

本文借鉴有关空间研究的理论,以文本细读并参酌相关访谈的方法切入考察国际航司安全演示录像中的国家形象。本文关注三个问题:其一,飞机安全演示录像里的国家形象气质是如何展现的·其二,安全演示录像的本质仍是演示安全操作,那么如何将安全演示与国家形象塑造相结合,从而避免喧宾夺主·其三,以往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往往强调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政治意义,而对本国公众情感认同的关注较少。本文将展现国家形象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即安全演示录像中的国家形象在不同空间层次相互作用下,如何产生空间的移情效应,进而激发收视个体的怀旧认同。

一、被“消解”的客舱

航班起飞前的客舱安全演示自1984年由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出以来,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纳。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世界各航司开始普遍以客舱安全演示录像取代乘务人员的演示操作。此举不仅将空乘人员从起飞前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也使乘客可以在每次乘坐飞机时观看到标准化的演示图像信息。

传统的安全演示录像一般在客舱内拍摄,由空乘人员模拟飞机起降与飞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然而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客舱安全演示录像的收看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画面呈现缺乏多样性,令乘客产生视觉疲劳,而对安全程序分解操作的如实展现增加了首次乘坐飞机人群的紧张感。为了强化视觉呈现多样性,吸引乘客注意并减轻首次乘坐飞机人群紧张感,自2014年起许多航空公司对其安全演示录像进行了改良,在基本安全演示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多元化表达。如以动画(乌克兰航空)、歌舞(美国航空)、喜剧(大英航空)、科幻剧情(新西兰航空)、乐高玩具(土耳其航空)等形式呈现安全演示要素。

“取景界定和建构一个视觉空间,并将其转化为一个展示空间。”这些安全演示录像中的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场景都在机舱之外的更广阔的空间环境中取景。人们所熟悉的那个封闭且千篇一律的安全演示呈現空间,变成了动态的虚拟背景、剧组人员攒动的片场、航司通航的目的地、法拉利赛道、代尔夫特陶器工坊、南极冰原,甚至是虚构世界中霍比特人的故乡,客舱被“消解”了。

二、重塑空间经验与国家形象呈现

客舱的被“消解”延伸了传统安全演示的视觉空间,丰富了收视者的空间经验。空间作为一种视觉劝说包括四个理解维度:一是纯粹物理空间,无论我们看见或没看见,这个空间就在那里。此时,空间等同于地点。二是感知空间,这是我们能够直接看见,能够直接感知到的空间。三是构想空间,这是我们观念中的空间,是我们脑中的空间地图,我们依照这张空间地图认知物理空间和感知空间,同时也根据物理空间和感知空间调适我们的空间认知地图。四是行为空间,这是我们能够实际通过和使用的空间,是身体功能发挥效用的空间。

传统的安全演示录像中,客舱既是人们的行为空间,是现实身体的所在,也是被符号构念的感知空间和构想空间,人们所处与所视并无根本差别。随着客舱在符号层面的消逝,图像建构的符号空间与身体的现实所在分离,安全演示录像因空间经验的重塑,为国家形象的呈现提供了可能。近两年,冰岛航空、阿曼航空、澳洲航空、中东航空、夏威夷航空、菲律宾航空、新加坡航空等航司纷纷将各自所在的国家图景纳入安全演示录像,国土景观取代客舱成为安全演示操作和讲解的空间。也有像荷兰皇家航空的安全录像,虽不以荷兰国土景观为取景地,但融入荷兰历史文化的精髓,在上千片荷兰国家文化遗产代尔夫特陶瓷上,逐帧人工手绘安全演示。

上述航司均是国家(级)航空公司,其将国土景观或本国历史文化元素纳入安全演示影像也多有官方参与的痕迹。如澳洲航空从2016年起与澳大利亚旅游局合作,每年推出一部以澳洲国土景观和人们日常生活为卖点的安全演示录像,由普通国民本色出演讲解安全提示。澳洲航空首席运营官艾莉森·韦伯斯特(Alison Webster)指出,航空演示录像是向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展现澳洲精神的创意性的行为,而国土景观配合幽默感不仅是吸引人们注意的最好办法,也是向海外游客展示澳洲文化的绝佳机会。类似的,新加坡航空也从2017年6月起与新加坡旅游局合作,共同投资1000万新币,联合推出安全演示录像。同年,菲律宾航空也开始与菲律宾民航局和菲律宾旅游局合作推出安全演示录像。

安全提示被逐一拆解后,分配在各异的国土景观中演示,安全演示录像摇身变成目的地国家形象宣传片。新加坡航空2017年演示录像中,镜头跟随乘务员一路穿越新加坡各著名景点。收起小桌板等起飞前安全操作、航行中系扣安全带操作、氧气面罩使用、紧急迫降姿势、救生衣使用、电子设备注意事项、安全指南位置等七个提示话语和模拟操作分别在土生华人博物馆、河川生态园的游船、哈芝巷、亨德森波浪人行桥、水上探险乐园、国会剧院、滨海湾花园内展示。而同年澳航安全演示录像涉及的国土景观更多达16个。

安全演示录像里国土景观和国家形象元素的植入不应是生硬的,否则收视者一旦过度关注客舱以外的视觉空间而忽视客舱之内的安全注意事项,反而本末倒置。安全演示录像毕竟事关航行安全,本质仍是对安全事项的演示。为了平衡安全演示与国家形象视觉呈现之间的关系,必须在影像中将客舱内外两个符号空间协调关联。菲律宾航空提供了一种做法。其2017年2月投放的演示录像中,将机舱内的空间构件按安全功能物理分解,从客舱内移到更开放的国土景观中,而参与演示的菲律宾普通民众,在客舱内外的重叠空间中演示安全操作。像这样,观影者在欣赏国土景观的同时,仍能感到客舱元素的存在,增强了安全演示的代入感。

更多的安全演示录像则通过空间意象的联想形成关联。如阿曼航空2016年安全录像中,安全带操作演示在淡水河谷飞驰的越野车上拍摄。越野车与飞机之间形成了空间意向的关联。在澳航2017年安全录像里,安全带演示由高空作业的澳洲工人在高楼上演示。高楼作业使用安全带与航行过程中系好安全带的同等重要性不言而喻。再如阿曼航空,是由一群登山爱好者在阿曼著名的绿山演示氧气面罩使用。绿山是阿拉伯半岛东部最高峰,空气稀薄。登山的缺氧状态与飞机紧急迫降时的状况形成空间关联。

三、从目的地形象到国家文化精神

法国学者加尔迪指出:“空间远远不只是提供了情节展开的背景那么简单。一旦它作为一个与叙事有关的外力参与进来,它就成为叙事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合作者。”安全演示录像中空间经验的重塑并不仅仅意味着以国土景观取代客舱作为意义呈现的空间,令观影者得以在客舱之外直观感受目的地国家的视觉形象,同时也有助于在视觉影像中编码有关国家文化精神的话语。

以2018年澳洲航空安全演示录像为例。影片自当年4月起在澳航国内和国际线路的波音787飞机上投放,在取景空间上选择其在世界通航的14个国际都市,每个空间场景对应一个安全演示步骤。演示者是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普通澳洲人,尽管身在国外,却保有富于澳洲精神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始终坚信自己代表澳洲精神的澳航借由这部影片将抽象的澳洲文化精神赋予具象表达。例如:

语言文化:影片中,当每个城市里的澳洲人向世界问好时,都使用澳洲独有的短语“喂!你好!”(Gday),表现了简化用语作为澳式英语的口语特征。

音乐文化:影片的背景音乐是《澳大利亚我的家》(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在文化史上被视作爱国主义和怀旧文化的经典。

乘车文化:在纽约,出租车司机因乘客坐在副驾驶而断言“你是澳洲人”。与美国不同,在澳洲独自乘坐计程车,若坐在后排座位,会被视为粗鲁的行为。

运动文化:在东京场景,澳大利亚人正跟日本人在天台运动场上进行板球比赛。板球起源于英格兰,被视为澳大利亚的国球。

饮食文化:在伦敦,两位澳洲上班族在街角的咖啡店买了两杯星巴克咖啡馥芮白(flat white)。澳洲人受意大利文化影响,更喜欢街边咖啡店。馥芮白也是澳洲特有的咖啡口味。

当然这些国家精神气质话语的编码必须通过收视主体的解码产生意义。考慮到飞机客舱内收视主体不仅有外国人,还有更多国民,这便将安全演示录像中的国家形象功能引向另一种可能性——通过呈现国家形象客舱影像不仅对外推介目的地形象,更通过“空间移情”使文化社群对本国文化产生认同与共鸣。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像带给观看个体的情感和认知。通过配置空间中的场景元素和氛围,可以令人们产生某种情绪上的变化,这就是空间移情效应。

在视听元素建构的感知空间里,久违的背景音乐《澳大利亚我的家》响起;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土著舞蹈团以舞蹈形式演示紧急迫降姿势;达尔文落日市场里土著艺术家吹奏传统乐器迪吉里杜管;悉尼歌剧院旁的海面上,广受欢迎的本土帆船队演示救生衣的使用。而在机舱内的物理空间和行动空间中,澳洲国民正等待飞机起飞前往作为“他者”的异地。在现实所在的空间与符号呈现的空间张力中,人们脑中的构想空间和集体记忆被激活,进而在多重空间的作用下形成移情。这种移情也是一种怀旧。而怀旧“作为驱动力,围绕有关主体与地域关系的具体言说分配权力”,最终诱发人们的地域归属感和价值认同。

2017年12月圣诞节期间,我们对乘坐澳航从悉尼飞往迪拜航线的36位澳洲籍旅客志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显示全部36位乘客均表明能够识别澳航安全演示录像中的澳洲文化元素;有21位乘客观后用“自豪”“怀旧”“激动”形容观影感受,但其中19位明确表示如果不是在客舱内收看则可能无法产生这些感觉;有23位乘客反映观看时唤起自己对悉尼奥运会或澳洲生活的回忆。这在数据层面证明空间移情的存在。

四、结语

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从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为此要“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而近年来学者也不断呼吁以视听话语主导对外传播新境界。本文表明,借由对空间的利用和对空间经验的重塑,飞机客舱安全演示录像在呈现国家形象方面具有可行性。事实上,随着乘坐飞机人群的递增,安全演示录像也日益成为一种大众的视听媒介,应被予以重视。

在功能主义研究范式下,以往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往往关注其对外功能。但国家形象不仅具有对外传播的政治意义,更是国人情感认同的视听表达。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事关外交软实力,更关乎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身份认同的加深。本文亦揭示了此一过程中空间移情效应的存在,说明飞机安全演示录像在文化社群情感认同方面的可能性。

从对内对外两个层面看,本文所分析的国外情状,对国内有关国家形象呈现的实践具有资鉴意义。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商业广告重构的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研究”和重庆大学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科研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8BH157和2019CDSKXYXW0038)

(版面所限,本文略去作者所加注释。)

猜你喜欢
客舱澳洲航空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动物“萌主”在澳洲
飞机客舱内的空气循环
澳洲的艺术空间
A Glance at Woolworths and Coles
航空漫画
Who discovered Australia?谁发现了澳洲?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航空报国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