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思考

2020-12-14 04:01周文玲刘安静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高职教育素质

周文玲 刘安静

摘 要 高职机电专业承担着为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机电专业教师的岗位职责分析入手,探讨对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总结出提升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几点措施,有助于推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电专业 素质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39

Abstract The school of mechatronics in a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undertakes the task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for the first line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services. 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job responsibilities of teach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educators in teaching mechatronics related subjec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and summarizes sever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which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major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chatronics; quality; ability

1 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机电专业教师的职责

1.1 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特点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有直接通过高考录取的高考生,从高中毕业录取的学考生,从职高和中专学校录取的分段生,从复员转业军人中录取的军学员等,授课对象差异性较大。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或者是留守儿童长成,有的甚至是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他们机灵聪明、个性鲜明、接收新事物快,但心理适应能力、受挫能力显得不足。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理念要落地體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些都对高职教育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的岗位职责

高职机电技术人才是在机电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技术性人才,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机电专业基本知识理论,更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新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等。高职机电专业教师肩负着此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建设包括项目课程开发,专业教学实施,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开发与维护等重要任务。

新的形势、新的知识经济呼唤全能型高职专业教师,要求专任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领域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与技术,集专业与素质教育融合,践行课程思政,并能将素质教育贯穿全程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机电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影响着专业的教学质量、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思想状态,也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等诸多方面,因此,建设一支基本素质过硬、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办好专业的首要条件。

2 对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基于新时期高职教育生源的多样及复杂性,对高职教育专业教师提出很多很高的要求,而对于机电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在此,根据多年来的专业教学实践简单总结几点。

(1)专业知识结构要宽泛。机电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宽广,作为专业教师,不仅是能讲授几门技术课程,而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训练指导。如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专业实训的基础上,能对已有部分设备改进与创新,融机械基础、自动控制、液压气动技术等知识为一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在早期学过,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会影响到综合实训课程的进度和效果,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应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结构,随时查漏补缺,解答学生的各种疑虑及不足。

(2)课堂引导能力要强。高职机电专业的学习集机械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其机械技术是根,控制技术是魂。而机械类课程具有表格多、插图多、空间想象力要求高等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不易,而控制类课程具有无形、抽象的特点,因此,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课堂引导能力要强,寻找最佳的知识切入点和兴趣点进入教学,在课堂上巧妙设疑问,并适时提问、启发引导,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高。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占比例大,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与能力,既能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能指导实践操作。而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一般是硕士以上毕业,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把提高实践能力作为必修课。例如我校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典型自动机械安装与维修”实施项目化教学,以实训基地设备为载体,将各单机的流程、原理、结构特点等知识对照讲授,课堂与现场交替进行,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难以胜任。

(4)进取与奉献,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对高职专业教师来说,授课之余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专业人才市场分析、课程开发与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有积极进取的奉献精神,就会有高度的责任感,产生工作的源动力,去开创各项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在上好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充实专业内涵,扩展专业外延,使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新时期要求素质教育贯穿全程,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时,如何把“课程思政”恰如其分的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挑战性。

(5)有教育感化能力。专业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以自身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语言修养感化身边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低,信心不足的学生要适时引导。对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择业的焦虑和压力,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松散自由等现象,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循循善诱,适时正确的引导。

(6)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对高职教师提出新要求,传统的课件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1]让“互联网+教育”落地,专业教师必须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平台,如微信平台、学习通、腾讯课堂等APP,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实施个性化辅导,精准实施教学策略。

3 高职机电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对机电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要从科技的发展水平,产业的发展升级,学校的总体要求,专业的建设规划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多年来的专业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1)构建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双师型”教师培养,既要在宏观层面出台统领全局的培养规划,也要从微观层面制定一系列的培训措施,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有效提升“双师型”教师培训的针对性。[2]教师自身应养成终身学习理念,跟踪专业领域内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发展,有意识地将相关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并研究其在特定领域内的应用;另一方面学校应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研究机制。[3]

新时期知识的更新与老化程度加速,对工作时间长的专业教师,有计划地选送培训进修,主要是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还须通过有效学习手段,掌握教学软件,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2)深入行业企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利用职教集团、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4]对职业技能不足的教师,组织其深入企业培训,定期选送其到自动化生产线制造企业学习,熟悉并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管理方法和经验。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也可以了解企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锻炼和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沟通,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生是学校输送到社会的特殊产品,学生走向社会之初,是接受社会检验之时,教师应和学生、企业之间加强联系,采取微信、电话、问卷、座谈交流等多元化手段,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层次和结构是否合理,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4)“课程思政”,提倡敬业奉献精神。新时期要求“课程思政”贯穿专业教学全程,专业教师立足本职教书育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生源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会施教手段,提高教育感化能力。近年来,我校通过一系列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如青蓝计划、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等,扩大金牌教师,名师效应等,树立新时代典范,让一般老师身边有楷模,同时也让先进和榜样者有一种成就感,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

(5)专兼职教师协同合作,各取所长。机电专业直接服务于制造业领域,培养合格的机电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充分依托制造业的行业企业优势,选用技术骨干作为专业外聘教师,建立动态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学校专任教师、外聘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各取所长,助推高职机电专业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先进制造业主要体现生产和产品的自动化及信息化,机电技术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大力发展机电技术及应用,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多样,高职教师承担着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任,对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加强机电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包括专业教师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与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是推动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凌燕.“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0):97-98.

[2] 方耀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及多元化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6):61-64.

[3] 彭光彬.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2):30-31.

[4]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3):102-104.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高职教育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论实践能力对学好机电专业的影响力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