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丹 谢宜静 胡鑫才 孙寅翔
摘 要 中医人才是稀缺资源。当前中医院校培养优质中医人才既是首要的,也是艰巨的任务。何为优质中医人才,笔者认为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技术也要有良好的德行,即德才兼备型的中医人才将是社会最需要的中医人。为探讨高校培养优质人才的有效机制,基于目前中医教学存在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我们课题组设想了一套可行性较强的实施方案,或可供中医类院校参考。
关键词 德才兼备 中医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15
Abstract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are many talents, but the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still scarce resources. At present, it is not only the first but also the arduous task for TCM colleges to train high-quality TCM talents. What is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not only must have good technology also must have good virtue, that is, the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will be the most needed in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kes some explorations and reflection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CM teaching at present, and envisages a set of feasible implementation plans for the reference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both ability and integrity; TCM talents; training mode
中醫注重整体思维,这一特点在慢性病为主的当今时代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中医从业者近年来绝对数量有了显著增长,然而优秀的中医人才却并没有同步增长,好的老中医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逐渐减少。因此,加强优秀中医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中医院校人才培养一直是业内人士热衷研究的问题。现代医学高精尖人才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创新屡有报道,中医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多的是模仿现代医学的培养方式,注重技术和能力的养成,没有深入思考真正适合中医学科发展特色的培养方式。优秀中医人才的定义比较模糊。笔者认为优秀的中医人必须德才兼备,一个德行不好的医生,技术再高超也难以救人于沉疴。就像西方医生特鲁多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生的德行修为直接关乎医德医风、执业理念、从业素质、执业能力、服务水平和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我们医治的对象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物,因此施治者也应该怀有仁慈,善良和同情之心。现今社会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与技术的发展不成正比,这已经为大专院校的培养方式敲响了警钟。
1 中医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笔者总结目前高校培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1)“才”能的培养各大院校已经相对成熟,而德育的培养是医学院校共同忽略的问题。(2)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正规军难以应对临床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伤医案件屡有发生,从医生的角度审视问题,是否和医生人文素养缺失存在一定关系。(3)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处理好“德”和“才”两者的关系,两者在培养过程中院校投资的最佳比例是什么。(4)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最高效?为此,各大院校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比如增设人文课程,加强经典的学习,在临床实践培训中增加人文关怀的教育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探索。但仍然缺乏系统或者整套的针对德才兼备型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
2 中医人才培养改革的举措
我们可以小范围进行试点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一系列的举措,完成“才能”培养的同时促进“德行”培养,措施如下:
(1)“爱”的教育。“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申请政策和资金倾斜,为中医类学生发放福利,例如暑假来临前按需发放防暑降温的中成药;定期组织学校有资历和爱心的老师,为中医类学生提供义诊活动;或者为在校医务所选择中药治疗的学生提供部分药物减免服务等措施。目的是培养中医类学生爱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爱,特别是来自医疗方面的帮助,让他们切身体会医疗带来的关爱,一般来说,他们是怎么被爱的,以后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患者,医者仁心,不是空喊口号,或者教条形式,而应该用实际的爱让同学们获得爱别人的能力。
(2)设立“仁医”奖项。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评判指标包括学习成绩和平素德行修为,通过互评与自评的方式,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推举5-10个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鼓励,通过榜样的力量将德和仁浸润中医类学生的内心。
(3)在临床实践操作中滲透医者仁心思想。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在进入临床之前四诊操作经验几乎为零,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医德的培养,我们应该增加实践课时,在实践课中聘请模特充当患者,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案例中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模特,从语言和行为上表达关切的举动,让学生领会到当医生面对患者时,首先应该尊重患者,同情患者的疾苦,切实关心患者的病痛,感同身受,将望闻问切四诊操作在满含着人文关怀的感情中进行。
(4)增加思政课时。中医类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思政课程的比例,适当缩减西医和外语的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更适合中医类学生的特色培养,西医和外语更多是直观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和中医的形象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冲突,为避免两种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干扰,可以选择适当的缩减此类课程。
(5)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作为中医院校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医学技能水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自我修养。学校应该针对性的对中医教师进行职业培养,不仅要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办提高中医技能,更要通过各种实际举措提高教师的修为,例如我校的岐黄培训基地,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只赚取挂号费,不对药物进行提成,这种政策氛围可以使教师洁身自好,在带教过程中可以心无旁骛,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而非金钱至上。
(6)严格考核机制。以考促“德”,如果没有考核,很多学生无法意识到德行和修为的重要,因为这个软指标很难评判,学生已经习惯把精力放在技能和试卷考试这些客观的指标上,因为这些客观指标能直接彰显自身的能力,而德行的考核因为难以评判而一直被忽视。笔者所在课题组认为德的考核很重要,可以通过德行考核传递一种信息,即医学生的德行和修为是必备素养。
以上措施,以多角度(医生视角、患者视角、教育者视角),全方位(教学、考核、生活)以及浸润式(在校学习期间长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对中医学生德育培养,经过各种举措,将德和仁的思想形成一种习惯,渗透今后的行医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理论和临床基础,也能够用爱心对待中医事业,培养出“以人为本”“德才兼备型”的中医人才。
3 中医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我们需要配备素养高的中医教师,教辅人员以及专门的思政教师,师资配备可能会成为某些院校的资源短板。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这三类教师要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完成共同目标,即德育的培养。中医类课程的老师,需要在课程中负责将德的理念与中医临证技术相融合,教辅人员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余的德行修为,使德的理念深入生活,成为学生行为处事的习惯,思政教师需要针对医生执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处境辅以相应的心理教育,加强医学生逆境中的心理承受力。上述问题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4 讨论与展望
采用多角度,全方位,浸润式方法将“德仁”教育渗透进中医类学生的教学当中,改变以往注重技能的培养方式,寻求适合中医思维方式(以人为本,德才兼备)培养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模式最突出的地方在于理念的培植。使“德仁”理念深深扎根学生内心。针对以往重技术轻人文的教学方式,大力倡导人文关怀理念,主张中医院校育人思想应该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目的和方式不仅仅限于技能,而应该立足于中医本身具有的特色和成长规律,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在学生心中牢固树立“德才兼备”的目标。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大中医院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先进的理念和合理的人才培养必将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按照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本身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方式方法上希望与传统的纯理论,纯技术教学有所差异,更多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给同学进行浸润式灌输,让他们在学校环境中感受到医德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单纯教导学生技术而忽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有缺陷的,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疾病进行了正确的定义,疾病是心理-生理-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表现,一个医生只懂看生理,不懂心理和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一定不能彻底治愈患者的痛苦。所以重新定位高校的教育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有帮助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前瞻意义。理念的倡导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方向性问题,具体的措施可以探讨和摸索,但是定位不能改变。方向对了,到达目的地就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如果方向有问题,就有可能越走越远,甚至永远到达不了正确的目的地。马克思曾指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医学领域和其他行业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比于技术,医生的德行和修为甚至更加重要。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是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德行修养的关键养成期,来到中医院校这个大熔炉,要让学生感觉到被重视,被尊重,而不是被塑造成执行医疗流程的机器人。医者,不仅能治愈患者生理的创伤,也能抚慰患者的受伤的心理。
我们期望通过以上措施,使人文关怀的理念在中医类专业学生中进行传播,使学生始终怀抱一种信仰,即离开仁和德的医术不可能是高明的医术,真正高明的医生一定是心存善念,心怀患者的医者。这种理念在目前的中医类院校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并不代表它不正确。中医教学不能盲从于现代医学的教学模式,应该走自己的道路,从古至今,中医传承过程中人文的成分和比例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忽视,重新拾起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有切实的举措。我们课题组希望通过此培养模式在学生内心根植德和仁的理念,为我国中医医生修为的提高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何兰萍,元曙冬.高等中医药院校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再思考[J].中国伦理学,2019.32(5):647-651.
[2] 郭宏伟.古代中医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探析[J].中医教育,2008.27(6):71-74.
[3] 加强党的领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光明日报,2018-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