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云选拔培养青年人才的思想与现实意义

2017-01-21 23:29潘伟玲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陈云

[摘要]陈云曾担任过7年组织部长、9年中纪委书记,他“德才兼备,以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是他长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培养和选拔青年人才政策所概括的理论观点,也是他在指导和推进党的干部选用政策工作中所依据的方法原则。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年代,陈云这一重要论述一直成为在青年干部人才选拔工作中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如今,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温陈云“德才兼备”的重要思想,对新时期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充分调动青年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陈云;德才兼备;青年培养

[作者简介]潘伟玲(1971-),女,上海,陈云纪念馆对外联络部主任,文博馆员,大学学历,从事文博社会教育和陈云生平思想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31(2017)01-0009-04

陈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直都非常重视青年工作,特别对大力培养和选拔成千上万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人才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的大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的思考,有着全面系统的论述。重温陈云关于培养和选拔青年人才的思想,对于当前进一步搞好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大力选拔培养党的接班人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青年人是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是时代发展的生力军。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各个岗位上都在不断注入年轻血液。青年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魄力,掌握着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有了他们才使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党历来重视选拔青年人才的重要性,陈云始终强调中青年干部有朝气,具备专业知识的一面,也主张要站在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来做好这件大事。建国之初,陈云就指出,我们的党和国家需要很多新干部补充到干部队伍中来,党的事业需要后继有人。比如,当时针对知识分子入党难的实际情况,陈云提出“这种情况必须坚决加以改变”。他认为“生产、科研、教育、管理部门的知识分子,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最宝贵的财富。”[2]文化大革命后,陈云就注意到,党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他强调:“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相当长时间以来就存在程度不同的老化问题,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不解决,或者解决的不好,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就有可能出现曲折。”[3]于是,他又强调,要“成千上万地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上锻炼”,“要提拔中青年干部,使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4]“培养这样的人,我看很有必要”。[5]此后,陈云等一批老干部身体力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在新老干部交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事实也证明陈云的这些话和建议是完全正确的,正因如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要求,青年一代肩负着党赋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他们是国家振兴的动力,是推动社会蓬勃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源。未来国家的兴衰荣辱寄托在青年人才身上,国家强大的真正宝贵资源是青年人才,是国家期望所在。国家正是凝聚了青年人的智慧结晶才有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让中国成为真正的“东方巨龙”。

二、培养和选拔中青年人才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原则

延安时期陈云就具体提出要按照“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原则,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人才,并要求将这条原则作为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和标准。对此,他专门对这条原则进行了阐述:一是要“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二是要“与群众有密切联系”;三是“能独立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四是要“守纪律”。概括这四条标准,陈云所说的选拔干部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品质,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有群众基础,还要有廉洁自律的要求。同时,陈云一直强调,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所说的德是指党德,要提拔那些有党德党性的干部。“为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提供价值依据。”[6]关于“德”和“才”,陈云特别指出,“德才兼备,才干固然要有,但德还是第一。”[7]“德才相比,我们更要注重于德,就是说,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8]因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只有成千上万的中青年人才政治合格,才能确保坚持党的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如果选拔干部只注意才而忽视德,把干部选拨的标准降低到不违纪违法的低水平上,即使有工作能力,也不能坚持做到勤政、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那么党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就会误国误民。如果将“德”和“才”对立起来,就会在干部的选拔中出现“要才不要德、要德不要才、重才轻德、重德轻才、德才都不要”等五种错误倾向。这完全曲解了对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所以,陈云认为:“选干部,首先要看德,有才缺德的人不能用。德好,才差一些不要紧,放到领导岗位上锻炼几年,才干是可以锻炼出来的”。[9]

当然,干部的德与才应该是统一的。选拔干部必须“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10]如果选拔干部只注意“德”而忽视“才”,干部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就不能成为革命事业的骨干,“不能完成革命任务之德,是不完全的德。”德,应该包括工作做得很好。才,不是空才而须完成任务。陈云认为,青年人光德好还不够,特别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后备人才,有德无才,在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也不能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任务,更难于开创新局面。为此,陈云对有德无才的人提出不能提拔,更不能委以重任的观点。陈云提出的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思想,至今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要在培养和选拔中青年人才过程中“树魂立根,以德树人”

陈云十分重视社会实践的锻炼作用。他指出:在选拔人才问题上,“真正政治上高明的革命家,只能在革命斗争中培养,不能专从学校里训练。”[11]政治高明是表现在人的思想上,而不是在其他身上。而思想上的高明和发展,是因为这个人丰富地接触了并且理性地认识了革命运动中的许多客观事物。“实践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实际工作的过程,就是教育干部的过程。”[12]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彼此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对此,陈云认为:“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干部只在学校中学习,要掌握理论是不可能。真正的理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深刻地领会。”[13]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干部有错误时,就要及时提醒、教育、纠正,使他从错误的认知中得到教训和启迪,并将认知提高到一定的原则和高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就要鼓励他们吸取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经验,善于取长补短。陈云认为,通过这种锻炼——教育——再锻炼——再教育的方式,能使党员干部的德和才在各方面实践中获得进步。

陈云提出,让年轻干部挑担子,放到实际工作的负责岗位上去,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1979年主持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工作时,陈云提出要“找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年轻一些,四十五岁到五十岁的干部,到财经委员会来工作”,来当“后排议员”,让这些人参与讨论问题,参与决定大政方针的事。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云强调要成千上万地提拔和培养中青年干部,当有人指出中青年干部会有某些缺点,并且不成熟的情况存在。陈云指出,这些缺点和不成熟正是中青年人常有的现象,大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要只看到他们现在还缺乏经验。他还提出:我们应该自问,我们的经验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的。

“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14]这就要求青年干部的“德”与“才”素养要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巩固,“德”与“才”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升,从而在实际的领导岗位上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具体而深刻的体现,也是对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德才观的继承和发扬。

四、“德才兼备”培养和选拔中青年人才的现实意义

“德才兼备”是陈云在选拔、任用青年干部路线方面一以贯之的工作原则和工作风范。“德才兼备,以德树人”的思想,更是他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从多方面总结了党长期以来干部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刻地阐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干部工作思想理论。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强调全面评估。“全面估计”是陈云德才观一个包含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原则。陈云认为,要用好人必须先了解人,就是要对一个人的“德”与“才”有全面的了解和估计。“如果你要提拔这个干部,首先就必须全面地估计他的政治品质和能力,看他各方面是否合适,要详细考虑一番。”[15]一个人的“德”与“才”往往有着复杂的表现形态。他说:“一个人的长处里同时也包括某些缺点,短处里同时也含着某些优点。……天下没有一个人是毫无长处、毫无优点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毫无短处、毫无缺点的,所以我们说,在革命队伍里,无一人不可用。”[16]陈云批评了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几种错误倾向,就是“只看人家一面,不看全面,不能面面都看到”;“只看到这个人今天干了什么,没有看到他以前干些什么”;“只看到他本领的高低,没有看到他本质的好坏”。这些错误归根结底都是“只看一时,只看一面”,即缺乏全面估计的态度。此外,要正确处理好“才能”与“资格”这样一对矛盾因素,“使用人才的原则,是用人唯贤。要注意用人之才,不能只考虑是否是党员或党龄之长短。按才能排位置,不按党票排位置。”[17]同时,将“用人唯贤”和“量才使用”结合起来,陈云提出了在干部提拔问题上的既要坚持台阶论,又不唯台阶论的重要原则。“能力大小和工作历史必须符合于位置,即工作称职。”[18]他认为,要根据干部德和才的实际水平来安排其职位。

“全面估计”在今天仍然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如习近平所说:“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19]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一个鲜活而复杂的个体,长处与短处,好与坏,经常是相互交错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同时,一个人的昨天和今天、过去和现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着的。而从德与才所指内容来说,本领的高低和本质的好坏在一个人身上也是有区别的,也不能够把它们混为一谈。

其次,要注重学习和教育,强调保鲜保质。今天强调“立德树人”,仍然是要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是坚持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和提高中青年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要达到陈云一贯强调的“政治、能力”全面发展的标准,“两者不能缺一,以政治为主”。

学习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各种专业知识和技术。“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20]陈云多次强调在干部中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提倡学哲学的重大意义,指出:“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21]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陈云认为主要是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他要求各级党校都要把培训“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领导骨干”作为“迫切任务”。“党校学员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此作为主课,又要学习一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22]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及时提出要学习经济管理,要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干部管理国家、领导经济建设的水平,不能总是当外行,“不学习,经济建设一窍不通,那就搞不成。”[23]在“文革”后期研究外贸问题时,他就要求金融部门要培养懂金融、会外语的人才,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他提出要培养一批技术干部到各级领导机关里来;出于对新时期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视,他又强调必须培养能写文章的人;根据国家经济宏观调控部门的性质和作用,他还提出在计委等机关要有“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专家,等等。

再次,要讲究方法和途径,形成规范和制度。培养和选拔中青年人才,仅有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路径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来规范流程,保障延续性和持久性。陈云长期担任党的组织和纪检系统的领导人,善于从程序化和制度化等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实践。他清醒地看到“我们党内有大量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问题是我们没有去提拔,去培养”。[24]在延安时期,陈云探索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建立教育、关心干部制度、创立合理的甄别、审查干部制度,在选拔任用原则、资格、程序、方法和监督等制度化规范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保障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时期,陈云建议中共中央组织部成立中青年干部局,各级组织部门也要成立专管中青年干部的机构,自上而下、上下对口地设立辅助工作机构和辅助人员,并形成制度,使那些有专业知识而又年富力强的干部能被及时选拔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来。为了使干部“基础扎实,本领全面”,他还支持邓小平提出的既大胆提拔干部,又要有台阶的做法。在组织保障上,陈云强调要靠党的组织部门去做,但主要的是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大家动手去做,从基层单位直到中央,都要一齐动手。如办公室、秘书处、研究室等机构及相应人员,“让中青年干部在这些机构中工作,给他们接触全面工作的机会,让他们随时了解工作中的问题。凡属向党委提出的问题或方案,先由上下各级的这些辅助机构中的中青年干部经过研究,提出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办法,提供党委参考”。“只有这样用大批真正年富力强的干部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在工作岗位上调查情况,研究问题,提出方案,才可以减轻各级党委的工作,而且可以培养出大批中青年干部。”[25]

与此同时,陈云积极支持废除干部终身制,指导做好干部的新老交替。他说,要解决干部队伍的交接班问题,首先是老干部要陆续从领导班子中退出。他提出,老干部应该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热心主动地退出工作岗位,让大批中青年干部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挑起重担。老干部还要随时向这些中青年干部提出建议,给予帮助。

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人才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早在21世纪初,江泽民就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和人才强国战略。之后,胡锦涛又指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整个人才队伍的前景。要下大力气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优秀青年脱颖而出”。现在,习近平又强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见,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紧迫而且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是一项事关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07:526.

[2]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312.

[3]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314.

[4]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93.

[5]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57-258.

[6]严爱云.陈云与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07:70.

[7]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359.

[8]陈云.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05:277.

[9]陈云.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05:498-499.

[10]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14.

[11]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50.

[12]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16-217.

[13]陈云.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52.

[1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09:342.

[15]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119.

[16]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111.

[17]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47.

[18]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15.

[1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09:343.

[20]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142.

[21]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01:404.

[22]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322.

[23]陈云.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133.

[24]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94.

[25]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5:295.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陈云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Gai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resurfacing hip 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metal-on-metal bigfemo-ral-head tot ip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