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初中体育教学更“接地气”

2020-12-14 03:43王风芸王锦文
考试周刊 2020年92期
关键词:接地气初中体育教学教学

王风芸 王锦文

摘 要:“接地气”一词是近几年用的最多的一个流行语。笔者用“接地气”一词论述体育教学中应该有效融入本土元素,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更具活力,也使得教师在新的思维模式下,开发校本教研。文章以卓尼县为例,从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乡土游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间歌舞等几个方面入手,浅谈如何将其融入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接地气”;教学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有着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从而也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间体育项目。在每年的香浪节、传统节日上,卓尼人民以独特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既然,传统体育项目如此受到厚爱,那么它为什么不可以进入校园呢?

一、 体育教学的现状

笔者走访县城以及周边的好几所学校了解到:小学的体育课内容广泛、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有呼啦圈、滚铁环、打沙包、打蚂蚱、砸缸、花样跳绳、跳房子、踢毛健等乡土游戏,也有简单的体能训练贯穿于教学中。到了初中,体育课则以短、中、长跑、投掷、技巧、素质训练、三大球类等技能训练为主。显然,体育课的重心从“玩耍”为主转变到以“能力”提升为主。体育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欢乐可言。值得深思的是,教育对象还是学生,虽然他们迈入初中的大门,可是他们依然有着孩子般的天真,那么,在每次上课前是否考虑将乡土游戏,或者民族传统项目等融入课堂,那样技术技能不再是死板的训练,而是通过乡土游戏或者传统的体育项目比赛等进行练习,比如“推小车”“倒立手走路”“打蚂蚱”“砸缸”“木头传电”等这样课堂不再乏味,而且进行了上肢力量、奔跑能力的训练,因此,通过游戏与其他体育教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来共同完成增强体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育体育兴趣和爱好,进行品德教育,发展个性,陶冶情操等的任务。从而,也起到了让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教育作用。

二、 让体育教学更“接地气”

(一)乡土游戏

有一天,笔者看到了儿子发的一条朋友圈主题是“光阴的故事”,点开一看全是他儿时玩的游戏,有抛石子、跳房子、打沙包、纸飞机、“木头传电”等。瞬时间,笔者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将这些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游戏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情绪。因为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最强大的动力;良好的情绪能提高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轻疲劳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因而兴趣和情绪能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打好基础。另外,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促进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

1. 打沙包

“打沙包”分两队进行,一队四人,另一对八人,八人的一组,又分四人一组,面对面站在相距8米左右的定点位置上,四人的一组则分别站在5米的中线位置上,然后游戏开始,两边的学生需用沙包击打中线上的学生,被打中者在场外休息,若同伴能接到一次沙包就能得到一分,可以救活在场外休息的同学,让其重新回到游戏当中。这样臂力和灵敏素质的训练在欢乐的游戏当中自然而然地练习着。

2. “木头传电”

“木头传电”,因为现在木头器械很少,故金属器械代替木头,这个游戏的最大好处是人数不定,场地不限,只要有木头或者可以代替木头的金属都能进行,游戏的方法是把人数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为追逐者,第二组为被追逐者。被追逐者的安全范围就是有铁或者木头的地方,例如:第一组学生追第二组学生时,若第二组接触到“安全砝码”——铁或木头的时候就不能再追了,只能等到离开“安全砝码”后再去追逐,但是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停留时间太长的话就会被捂死的,当他离开安全范围后力争将其活捉。第二组在奔跑时被第一组捉到的同学在原地站立,等候同组的同学设法来营救(拍打一下),就这样,直到第二组全军覆没,游戏结束。然后两组进行交换角色,这个游戏的特点是每一个同学都不愿意被捉到,都尽职尽责,使劲地奔跑,积极营救被捉到的同伴。通过该游戏,既能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通过乡土游戏,学生不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了各项素质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卓尼县历史悠久,地处广阔的草原,过去的人们过着游牧生活,骑马、骑牦牛是牧民必需的交通工具,因此在漫长的发展当中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千姿百态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赛牦牛、大象拔河、跑马打枪、射箭、射击等,回族的木球、打陀螺等,东乡族拨棍、保安族的夺腰刀、土族拔腰、赶猪等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也是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体育资源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及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

1. 大象拔河

大象拔河(又叫拉乌龟)藏语叫“浪波聂孜”,意为大象颈部技能,故称之为藏式拔河。在藏区,这一项目最普及,一到节假日或农闲时,在牧场上、在田野间,只要两条布带(藏服腰带)或藤条把两人连在一起就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比赛规则和场地都比较简单,而且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是一项既简单又热闹的体育项目,因此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现已被列为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双方选拔人数相等的队员,腰系软藤或布,趴在中线的两端,头部向前,臀部相对,形象如乌龟。比赛一开始,双方队员用力往自己的一边猛拉,不准双手(脚)离地,如将对方拉过中线者便判获胜,通常采用三盘二胜制。

2. 打陀螺

陀螺是中國传统民俗体育游戏,流传甚广。为木制的圆锥形,上大下尖。将尖头着地,以绳绕螺身,然后旋转放开鞭绳,使陀螺旋转;或用手直接旋转陀螺,待陀螺着地,以绳抽之,使之旋转。

3. 藏式摔跤

在中国,摔跤运动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摔跤更是历史悠久至今仍盛行的体育运动。卓尼地处藏区,藏式摔跤,藏语称为“北嘎”“加哲”或“有日”,康定藏人叫“写泽”,白马藏人称其为“卡惹则”。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摔跤的雏形就已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到来之前,藏族先民在与自然界、与敌对部落的争斗中,贴身肉搏成了最主要的对战形式。这种贴身肉搏战就是摔跤的雏形。现在社会藏区人民还延续着传统的摔跤模式。在农闲时节、节庆日、举行运功会、佛事活动时,人民还以友谊赛的形式进行摔跤活动。摔跤选手一般是民间选手,他们表演摔跤是为了增加节日的氛围,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健壮。现在,学校教育很重视民间文化,所以民间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也就走进了校园、体育课堂,及大地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教学。

(三)民间歌舞

锅庄舞、巴郎舞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以其独特的魅力独领风骚。是西部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藏民族优秀的文化遗存,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们以欢快的节奏,舒展的舞步深受广大爱好者的青睐。那么让民族舞蹈进入校园已成为一种必要,而不是一种想法。

1. 锅庄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亦称“卓”“歌庄”。它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它的特点是:跳舞时弯腰搭肩,舞蹈开始的时候平稳缓慢,拖腔多而长,舞姿舒展洒脱,轻松活泼,临近结束时动作迅速,浑厚豪迈,犹如雄鹰展翅,巨浪起伏,在欢快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舞蹈时众人围成一圈或两排对立,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边唱边舞,歌词内容多以描绘家乡为主。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将本班分成两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进行,教师在里圈示范,内圈由舞蹈基础好的学生组成,其余的学生在外圈进行。每节课用5-10分钟,教授动作,通过每节课“点滴”的学习,再到最后的整合,学生学会了锅庄。锅庄舞动作幅度大,变化明显,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锅庄舞被运用作为准备活动、整理放松的教学手段,它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情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消除对体育课的恐惧发挥特殊作用。还有训练体型和锻炼身体的价值。

2. 巴郎舞

巴郎舞,又称为“沙目”,源于古羌人“祭山会”,是先民们祭祀神灵最原始、最尊贵的礼仪。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晋南北朝以后,居住在这里的古羌族大量向南迁移。但是作为一个古老民族神秘而奇特的文化并没有因为古羌族的退去而消失。“巴郎舞”这种古羌族特有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群众喜欢的民间舞蹈,流行于卓尼县藏巴哇、洮砚乡境内,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歌舞形式。巴郎舞在跳的时候,右手手持巴郎鼓,隨音乐的节奏左右转动发出洪亮的响声。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每节课前教授5~10分钟的舞蹈动作,下节课复习再教新的动作,待舞蹈动作熟练后在加巴郎鼓。

3. 藏戏

藏戏被称为“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相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得此名。藏戏集说唱、表演、歌舞、文学于一体的民教艺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自治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随着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政策的不断完善,藏戏艺术踏着古韵,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甘南地区藏戏历史悠久,民间藏戏艺术丰富多彩,很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保护和传承藏戏文化艺术,甘南一些初中把藏戏文化引进学校,聘请专业老师进校园指导藏戏教学。现在,藏戏表演也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育课上,学生的藏戏表演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学生既锻炼了身体,也提高了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

俗话说:“学无止境”!今后需要探索更多、更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上提到了几种教学模式,可以尝试更深层次地开发校本教研,例如七年级学生进行乡土游戏,教师可搜集更多适合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乡土游戏,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按进度逐一开展;八年级学生:以锅庄或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九年级:以巴郎舞为主。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渗透一些,当地传统体育的项目、乡土游戏,甚至是民间歌舞等,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从而能获取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有效保证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身体的健康发展。还能使一些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间游戏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

作者简介:

王风芸,王锦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接地气初中体育教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