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荣淑
摘 要: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由于管理不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防范;集体财产;流失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0-007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A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撑。当前村官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如何搞好农村“三资”工作,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运作体系,有效防范农村集体财产流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1 对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规范性较差
1.1.1 底数不清
各村的资产、资源很久没有进行清理,导致没有准确的种类和数量。对本辖区的农村集体财产数量缺乏明确的统计数。
由于很多村级会计对资产、资源的会计核算不规范,村里的账簿主要记载资金的流动情况,而对资产、资源的处置都不作记载。没有固定资产、资源明细账,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村里资产、资源的承包款和租金,资产、资源的收入不入账。个别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
同时,一些村领导为了村里经济发展,坐收坐支现金,或用白条抵库。不少村对集体“三资”不进行定期盘点,导致村集体财产混乱不清。
1.1.2 账目与实物不符
资产、资源的购置、建造、变卖、报废处理没有经过村民议事机构讨论决定,处理后不及时入账;有的村对资产资源处置后的债权不及时追要,造成了死账、呆账。
1.1.3 经济管理合同不清
多数村能充分利用本村的资产和资源发展状大集体经济,但是个别村利用合同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采用口头合同形式,对签定的合同不按相关规定进行。
1.2 监督“三资”管理存在漏洞
1.2.1 对“三资”运作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村级监督组织不独立,现有的监督机构监督不到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九条和二十二条规定: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如村干部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和标准、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办公益事业需要村民负担的事项、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和集体经济项目承包方案等,都须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但在实际中,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作用不到位,个别村对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或处置并未按相应的程序交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在作出一些重大财务决策时,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但实际工作中,一些村领导省去严格的民主决策程序,村民事前不知晓,也就无法监督。
1.2.2 现有的一些监督方式作用难以发挥
村务公开是对“三资”处置和村里其他重要事项进行公开,让全体村民知晓,更好地监督和制约村干部的行为。但是在一些农村,监督流于形式,成为应付上级和领导检查的一种形式,不按规定公开,尤其是未公开村里的重大财务事项(资产、资源的出租或其他处置方式)。有的是选择性进行公开,只公开总账、母账,不公开明细账、子项。
1.2.3 财经违纪未执行严格责任追究制
虽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方面已有不少制度规定,但在实际管理中,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1.3 缺乏有力的“三资”管理组织
1.3.1 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在区和镇街一级没有建立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的专门机构,致使农村集体“三资”工作长期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由于机构改革,一些镇街的农村经济管理办公室被撤销,相关人员也从事其他工作。在区、镇街没有直接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管理指导的机构,致使各村“三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1.3.2 缺乏专业管理队伍
不少村的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会记一般的流水账,不懂相关的财务规定,更不知晓财务人员要承担的职责,缺乏作为财产管理人员的基本财务素养。
1.3.3 村级“三资”管理人员的变动频繁
按照农村基层自治的相关规定,村财务人员是随村委会的换届而进行更换的。在换届后,一些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交接,造成村级财务混乱,导致一些重要材料和账目遗失。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和管理人员认为,村是一级自治组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不应对村级经济发展干涉过多。这种认识导致各級政府和党委致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不到位,有的地方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二是不了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一些村级领导人没有及时了解新的管理制度,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
2 有效防范农村集体财产流失的建议
由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善,出现了很多问题,集体财产流失,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因此,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要想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工作,就要让上级政府和村民群众了解村集体财产的流入和流出情况,有效防止财产流失,杜绝村官腐败现象的发生。
2.1 加强领导,建立建全管理机构
2.1.1 建立南岸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
建立南岸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与农村“三资”有关的职能部门组成,主任由区级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落实人员、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解决工作经费问题。其主要工作职能是定期对各镇街的农村集体“三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定相关制度,落实法律法规。
2.1.2 成立南岸区农村“三资”管理委托服务中心
南岸区农村“三资”管理委托服务中心,由懂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类、法律类、财务类的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工作是对各村“三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账目清晰。
2.1.3 各镇街要确定专人对农村集体“三资”工作进行监管
各镇街要确定专人对农村集体“三资”工作进行监管,从而确保本区域的农村“三资”工作能规范有效运行。
2.2 完善制度,杜绝“三资”管理的空白
2.2.1 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
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此项工作由区法制办牵头完成。对现有制度清理后,进行归类,并对已过期的、与有关上位规范性法律文件相冲突的文件宣布无效。找到目前农村集体“三资”运作中的制度空白点,以文件形式上报区委、区政府。
2.2.2 按照新的要求和上级文件,制定出易于操作的制度规定
要尽快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招投标制度、“三资”处置的实体和程序规定、“三资”台帐的规范化要求、违反“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明确“三资”岗位人员的职责,特别要针对清理中发现的制度空白点和实际需要完善相关制度。
2.3 定期对农村“三资”进行检查,加强法纪惩治机制
2.3.1 畅通举报渠道
把对农村“三资”的监督权利交给广大村民,将举报电话、监督渠道告知群众,强化每一个社员群众的监督意识。
2.3.2 把“三资”的监督检查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中心环节
对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给予有关责任人处罚。例如要严查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惩资源、资产处置未按规范程序和要求进行的问题,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性。
2.4 提升“三资”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规范管理
2.4.1 定期对“三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目前,各行政村中从事“三资”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区“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使其持证上岗。培训内容要全面,确保“三资”台账符合要求。
与此同时,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方面知识的培训,并为“三资”工作配备相关的管理软件,形成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专业网络,便于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2.4.2 确保“三资“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尽量不要频繁更换各行政村从事“三资”管理的人员,确保管理队伍稳定。在“三资”管理人员的选择上,要改变以往随村委换届而换的作法,变为由村民推荐自已认可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
2.5 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从思想上筑牢拒腐败防线
2.5.1 坚持村干部就任后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
培训目的是让村干部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紧紧围绕正确行使权力,明确相关党纪、国法内容,强化法纪、政纪等意识。
2.5.2 强化村干部对“三资”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村干部特別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是一村的“当家人”,应将管好村集体财产作为基本工作内容之一。在任期间,一定要做到家底清、账目明,村民才放心,才会得到村民的认可。
3 结束语
农村集体“三资”工作是与全体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热难点问题,其管理效果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的基点。在今后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领导、强化制度、执行过硬,使社员群众对集体财产放心,从而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