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不同体位护理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

2020-12-14 03:53天津市人民医院300000倪姗姗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平卧硬膜体位

天津市人民医院(300000)倪姗姗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由桥静脉出血所致,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CSDH呈慢性病程,临床症状、体征易被患者忽视,可能在出现脑疝后才送至医院就诊,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遗留多种并发症。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有文献指出,约有8%~12%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3年出现复发[1]。不仅手术后的复发率高,且术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体位,有利于患者引流后恢复尚无统一指导意见。国外也曾有文献认为术后体位会对CSDH术后复发产生影响。不同术后体位是否会对患者复发、手术疗效造成影响临床仍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8年2月~2020年2月78例医院收治的患者对术后不同体位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78例本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观察组39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为61~86岁,平均为(69.8±8.1)岁。对照组39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为62~88岁,平均为(69.1±9.4)岁。此次研究获得了全部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

附表1 两组干预前后Kolcaba舒适度评分与ADL评分比较(±s)

附表1 两组干预前后Kolcaba舒适度评分与ADL评分比较(±s)

项目 ADL评分 Kolcaba舒适度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生理舒适 精神舒适 社会舒适 环境舒适观察组 31.34±5.22 88.59±5.33 3.56±0.78 3.43±0.25 3.35±0.59 3.39±1.12对照组 32.35±5.19 67.46±5.31 3.26±0.75 3.32±0.28 3.24±0.58 3.28±1.13 t 0.857 17.539 1.731 1.830 0.830 0.432 P 0.394 0.000 0.087 0.071 0.409 0.667

附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钻孔引流术治疗,均使用相同的术式以及术后处理措施。

对照组术后常规去枕平卧,护理人员术后常规监控患者的生命指征,若出现异常波动情况需要立即告知医生,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要遵医嘱给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观察组术后采取头低足高位,具体措施为:头低脚高位主要是通过重力作用的方式来确保引流效果,减少脑组织水肿的情况,同时有助于脑组织复位。因此需要将头部偏向患侧并低于水平线10°~15°。但是由于该体位对患者来说容易感到不适,因此需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了解该体位的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加强沟通与宣教,需要获取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Kolcaba舒适度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差异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Kolcaba舒适度评分与ADL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体位Kolcaba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

2.2 两组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通常指外伤出现三周之后发生的硬脑膜下腔出血。由于该病为慢性病,疾病的进展较慢,不容易被患者所发现,多数患者都是在出现了脑疝之后才重视起来,到医院就诊,因此慢性硬膜下血肿易遗留多种并发症[2]。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脑在外力冲击下颅骨碰撞造成血管损伤,血液聚集在硬膜下腔形成血肿,血肿中新生的毛细血管产生了炎性因子并促进凝血机制的激活,导致血肿持续增长。慢性硬膜下血肿需及时手术治疗,才能够获得理想预后效果。目前,主要治疗措施为钻孔引流术,通过钻孔引流积血积液从而改善颅内压,避免血肿持续增大引起占位效应,有助于缓解患者不适,减轻病症。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文献指出一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术后出现并发症,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3]。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

去枕平卧体位钻孔引流术的常用的体位,该体位有助于加速患者脑组织恢复正常的生理形态,降低血肿的复发率,而头低脚高位则能有效改善脑组织灌注量,并且通过重力作用的方式加速积液的排出,减少血肿复发。这两种体位相比之下,去枕平卧位的舒适性稍低[4]。本研究结果表明,很多老年患者对头低脚高位的耐受度较低,容易出现不适感,因此采用此体位时,护士要加强患者与家属的健康宣教,从该病的发生机制着手,告知患者该体位的优势与缺点,获取患者与家属的理解;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病情观察,若实在不能忍受可以改为平卧位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再改为头高脚底位[5]。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头高脚底位在术后复发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脑组织恢复,使血肿不易复发;进而改善远期生存质量。本研究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充分论证头低足高位对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改善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老年人群,不同体位对于术后的预后情况有不同的影响,对于手术的体位选择来说,去枕平卧位与头低足高的体位相比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头低足高位比去枕平卧位更能让患者感受到舒适。因此,针对本文所提到的疾病护理来说,需要加强术后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术后体位护理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措施。

猜你喜欢
平卧硬膜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平卧菊三七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人工硬膜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
老年人撞到头没出血 警惕看不见的“致命伤”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