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仁济医院(457100)王丽平
宫颈癌为常见妇科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关,阴道排液、阴道流血为其常见症状,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RH)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能有效切除病灶,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对治疗早期宫颈癌有积极意义。但临床长期实践指出,LRH术会导致盆腔交感、副交感神经损伤,易引发直肠、膀胱、性功能异常,影响生活质量[1]。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发展,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在妇科肿瘤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早期宫颈癌患者75例,旨在探讨LNSRH术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2018年2月~2019年7月),其中行LRH术治疗的3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NSRH术治疗的3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32~57岁,平均(44.36±6.02)岁,体质量指数(BMI)20~25kg/m2,平均(22.43±1.12)kg/m2;观察组年龄31~55岁,平均(43.24±5.76)岁,BMI 20~26kg/m2,平均(22.64±1.23)kg/m2。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临床分期:ⅠB1~ⅡA期;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精神病、术前放化疗史。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行LNSRH术,全麻,截石位,脐上做10cm左右切口,创建气腹,置入腹腔镜,髂前上棘、左右麦氏点做切口,置入举宫器、操作器械;切开腹膜,暴露输卵管、卵巢动静脉等,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分离、结扎、切断子宫动脉、子宫静脉,游离阴道后壁,分离腹下神经至子宫深静脉,切断宫骶韧带,暴露直肠、膀胱侧间隙,切断膀胱中静脉、下静脉,暴露神经膀胱支、子宫颈支,切断子宫颈支,钳夹、切断阴道直肠韧带、阴道旁组织,明确无出血,取出操作仪器。
1.3.2 对照组 行LRH术,全麻,截石位,4孔法创建气腹,游离子宫周围韧带及子宫时对盆腔神经不做处理,余下操作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尿管保留时间、排便时间。②随访6个月,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调查量表(FSFI)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性功能,总分2~36分,分值与性功能障碍程度呈负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尿管保留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附表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注:与观察组比较,aP<0.05。
组别 n 肛门排气时间(h) 尿管保留时间(d) 排便时间(h)观察组 38 58.34±6.57 11.24±2.98 89.56±9.73对照组 37 87.65±7.36a 16.48±3.52a 118.42±12.31a
2.2 FSFI评分 随访6个月,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术前观察组FSFI评分(16.39±3.67)分与对照组(17.28±4.01)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FSF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29.42±3.22)分高于对照组(23.15±2.87)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宫颈癌为常见恶性肿瘤,可引发肾盂积水、输尿管梗阻、尿毒症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LRH为早期宫颈癌标准治疗术式,能有效切除病灶,控制病情,但其清除病灶同时易损伤盆腔自主神经,相关研究表明,LRH术后直肠、肛门障碍发生率约为25%~35%,膀胱障碍发生率在8%~80%左右,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故应用存在局限性[2]。LNSRH术是由LRH术改良而来,其术中采用腹腔镜技术,局部放大视野,切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维持盆腔神经丛完整性,以降低膀胱损伤,此外,由于其解剖结构微创、损伤低,故能加速术后恢复[3][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排气、尿管保留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LNSRH术有助于保护早期宫颈癌患者直肠、膀胱功能,促进性功能恢复。同时行LNSRH术还需注意:术中主韧带、骶韧带、阴道旁组织切断时尽可能避免腹下神经丛及膀胱支损伤,有助于保护盆腔脏器功能。
综上所述,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LNSRH术治疗有利于改善直肠、膀胱功能及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