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梅,于海荣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0)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可以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但此种方式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创伤,另外术后疼痛明显,还容易出现肺不张、肺炎等症状,甚至发生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所以对于临床肺癌手术患者而言,有效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文对此予以研究,报告如下所见。
择取48例临床肺癌手术患者,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均选自附属医院胸外科,并随机予以分组研究,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40-79(63.13±4.78)岁;研究组(24例)患者中,男14例,女10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42-78(63.22±4.69)岁;从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本研究对比有价值。
对照组(24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以患者主诉、患者家属要求等为依据,采取药物镇痛,必要情况下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研究组(24例)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强化疼痛护理:①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可以使患者主观疼痛感减轻。②通过特色镇痛方式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状态,减轻焦虑感,进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③通过音乐疗法缓解疼痛,为患者播放轻音乐。
①疼痛评分:经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严重。于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对两组进行分别评估。②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经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评分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③炎性液体渗出情况。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有意义。
对疼痛评分予以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为(7.12±1.34)分、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为(5.56±1.10)分、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为(4.10±1.12)分、术后72小时疼痛评分为(2.56±0.56)分,对照组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为(8.76±1.12)分、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为(6.34±1.11)分、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为(5.34±1.01)分、术后72小时疼痛评分为(3.69±0.79)分,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予以统计学分析,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为(45.63±5.18)分、抑郁评分为(43.82±5.46)分,对照组焦虑评分为(50.48±6.79)分、抑郁评分为(52.34±6.74)分,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炎性液体渗出患者,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炎性液体渗出现象,研究组炎性液体渗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
对于肺癌手术患者来说,术后镇痛非常关键。强化疼痛护理中,可以使患者情绪放松,而且效果良好[2]。音乐疗法一方面是利用音乐转移注意力,避免患者对病情过分关注[3]。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强化疼痛护理的患者在术后12-72小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可见强化疼痛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同时在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控制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强化疼痛护理可以辅助控制不良情绪。另外研究组炎性液体渗出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强化疼痛护理可以避免炎性液体渗出,对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强化疼痛护理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还可以减轻不良情绪,避免炎性液体渗出现象发生,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