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迎春
(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当前,人民法院在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司法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法官办案更加透明、公正;审判管理更加科学、精准;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有力推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高校法学教育作为培养法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应审时度势,充分考虑法院对法学人才的实际需求,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来学习法学知识。因此,积极建设数字化的模拟法庭来锻造法学学生,使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字化模拟法庭的运用方式和技巧[1],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2018) 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教育信息化应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为了能够促进法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更好融合,法学教育重视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建设和完善,积极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丰富模拟法庭建设内容和形式,使得模拟法庭的建设更加数字化、信息化,并模仿我国法院审判机关的案件审理形式,促进高校数字化模拟法庭建设更加全面和高效。高校建设数字化模拟法庭,丰富了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给广大法学专业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法庭实践环境,通过不断的模拟和实践,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学知识,并不断锻炼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辩驳能力,不断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让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去实现就业和从业,更好地应用法律知识来解决更多纠纷、处理更多案件,维护公平和正义。此外,高校建设数字化模拟法庭,创新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通过聘请法官到学校任教的方式,引入真实案例在数字化模拟法庭审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庭审的氛围,同时通过录播系统,把庭审整个过程保存下来,作为日后教学的案例资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学校品牌和形象塑造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法院核心业务全部网上办理,实现了信息化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全覆盖。为了能够让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当前法院最新的案件审理方式,高校大力开展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建设工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仿真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但是,很多高校在建设数字化模拟法庭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影响高校数字化模拟法庭建设工作的更好开展和进行[2]。
当前,很多高校依然过分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课程仍然占据较多学时。而法学专业学生却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和空间,很多学生只是空有法学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一些高校忽视了引导学生将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与运用,这对于高校法学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一些高校虽然建设了数字化的模拟法庭,但教师缺乏对建设数字化模拟法庭重要性的认知和重视,对于数字化模拟法庭的教学形式与内容缺乏有效的丰富和创新,很多大学生也没有对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予以有效的重视,使得很多法学专业学生没有更好地将法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去,不利于培养与塑造法学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3]。
高校建设数字化模拟法庭需要资金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够推动数字化模拟法庭进行高标准建设;但很多高校的教学经费有限,在建设数字化模拟法庭时,很多高校的数字化模拟法庭的软硬件设施比较简陋和落后,大大影响了数字化模拟法庭教学作用与价值的发挥。一些高校建设了数字化模拟法庭,但利用率很低,设置和安排法学实践课程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法学专业理论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多,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非常少,二者之间的课时比例极不协调,不利于数字化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教师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最大助推力,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很多高校的法学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空有理论教学能力,而没有与法学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在数字化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中,缺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和更好的帮助,从而导致高校数字化模拟法庭建设的效果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师资力量是高校办学的中流砥柱,很多高校要想更好地培养人才,就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重视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4]。高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缺乏相关的机制去指引教师和有经验的法官进行相互交流,造成教师缺乏实际经验,法官缺少到学校上课的机会。
为了能够建设更加高效的数字化模拟法庭,高校以及教师都要做出必要的努力,重视人才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
当前很多高校的数字化模拟法庭建设条件比较落后,数字化模拟法庭的践行条件不足,影响了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高校在建设数字化模拟法庭时,要安排充足的资金,例如通过争取各级教育部门的财政资金支持,完善数字化模拟法庭的软硬件设施,给师生开展教学与学习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同时,高校也要重视对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建设工作,结合当前数字化模拟法庭建设现状,将信息技术丰富和融入模拟法庭的建设内容当中,使得高校模拟法庭的建设具有信息化、现代化和科技化,让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法院案件审理技巧和方法,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法律相关工作,更好发挥出学生的专业特长。
当前,一些高校在开展法学专业教学课程时,对理论性课时的设置较为重视,在实践课时的安排上缺乏必要的认知和重视[5]。因此,高校在安排法学专业课时的时候,要重视数字化模拟法庭课时的合理安排,加大实践课时、学分所占的比重,让学生在学好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反复锻炼,加深对法学知识与技巧的深层了解,更加从容不迫地去面对各类挑战,增强学生的专业实力和法律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桥梁和助推器。高校要想更好地培养法律专业人才,首先就要重视教师专业能力塑造和综合素养提升。高校在建设数字化模拟法庭时,如果没有优秀的法学专业教师来进行引导和教学,那么数字化模拟法庭的真正价值和效果也发挥不出来。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高校可以邀请法官、法律专家、律师以及法院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法律经验的传授和教学,也可以组织多种座谈会来交流教学经验和法律案件的审理经验,丰富教师、学生法学专业方面的阅历,有利于数字化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高校在培养优秀法律人才时,要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了解,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字化模拟法庭的实践环境,而且也要给课堂保留充分的活性,让学生在数字化模拟法庭中进行自由的发挥,将所学的知识自由、灵活地运用出来[6]。同时在开展数字化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时,教师也要重视精品课堂的打造,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法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驾驭法学知识进行各类案件审理和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流程,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于高校素质人才、专业人才的双向培养。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高校在数字化模拟法庭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重视数字化模拟法庭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法学专业教学课程和课时,给学生安排和创造更多机会、空间来学习和践行法律知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境,丰富高校法学教学形式和内容,不断挖掘和利用数字化模拟法庭的作用,塑造和提高学生法学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