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春华 翁紫萍 林祖华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为此,我们要科学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体系,形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有效机制,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21世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可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其中既有习惯运用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亦有不太擅长运用的现代新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这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旧载体多元化并存的格局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进行有效整合,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育人的整体功效,形成具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载体合力运行机制。
新时代不仅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新的历史起点,因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应注入时代发展变迁赋予的特有时代内容,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也就是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根本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推进“四个伟大”教育工作中使高职院校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夯实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取其精华,更要弃其糟粕,有效融入现代新兴思政教育载体,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进入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育人目标量的最大化,就必须明确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标是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方力量,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这一任务,有效整合运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便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题中之义。因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厘清可以加以利用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科学统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的实际运用,有效强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整体育人实效,扎实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育人工作的积极开展。
“00后”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人群。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这一群体,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整体来说,这一群体政治认知水平呈较好的发展态势,具有较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多元文化的时代碰撞,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海量的思想浪潮中盲目追求和全盘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否定和摒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丧失了其最基本的政治判断能力,导致其自身政治思想淡薄,无法有效地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为解决这一现实性的教学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需朝着融合化方向发展,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彼此协调与有机结合,从而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更具创造性和创新性,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实现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为此,须科学准确地界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同时厘清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区别。在遵循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有效运用高职院校各类思政教育载体,发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效能,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载体”,化学术语,《辞海》从化学角度做出了四种释义:一是使催化剂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多孔物体;二是在催化过程中起到中间物的物体;三是指在某种化学处理中生成沉淀的加入物;四是在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同位素[2]。《现代汉语词典》也对载体的概念作了初步的界定:一是指能承载其他物质或传递能量的物质,如工业上传递热能的介质就是载体;二是指能承载信息或知识的物质,譬如文字就是承载信息的载体[3]。由此可知,载体是人类按照自身需要对事物的功能与特征加以利用的一种关系,是一种功能性范畴,是具备承载他物并进行运动的功能性事物,是能够运载物质、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
查阅已有文献可知,“载体”一词大约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1992年杨广慧最早在其文章《探索新路子,寻找新载体》中提出“载体”这一概念。在此之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大多使用“途径”“方式”“方法”等提法。目前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研究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活动论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能使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事物发挥教育作用的活动过程,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们自觉设计并实施的能使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事物发挥出教育作用的所有活动及过程。”[2]
“二是中介论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介和手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教育因素的工具性事物。”[3]
“三是要素论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4]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且能顺利实现二者互动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及其外在表现形态。高职教育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即指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活动中,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充分了解各种载体功能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运用形态多样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以其服务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互补及运用,不仅促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而且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立足高职教育特点,切合职业教育特色,将其思政教育过程有效融入高职院校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具有整体协调性的特征。在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中,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须根据实际情况融合各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促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体系能得以全面协调有效运行。因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体系内的各个要素(即各种具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不仅各自要发展、改进、提高,而且彼此之间在功能上还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共同发展。二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具有有机融合的特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以多种形式与手段开展来达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各类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间必须形成紧密的关联,发挥出有效合力的功能。而这种紧密的关联是通过各个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和作用的有机融合来实现的。三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具有互补互促的特征。高职院校各类思政教育载体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过程中不仅有效融合形成强大合力,而且使自身在这一合力过程中得到有效运用,积极发展。互补互促的功能不仅使得高职院校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有效衔接,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有效整合,而且有效发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系统的积极作用,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因此,要有效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在现代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里,复杂的系统几乎无所不在: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会形成一种系统,这个系统的组织建立,有效的运转就成为一项系统工程。”[5]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合力运用实践中,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即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影响力,并把它视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成的重要环节,也视为是由各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成的有机体系。为发挥这一体系的最大功效,须将体系的各组成要素有效融合,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的整体功能大于高职院校单个具体思政教育载体的个体功能。
在高职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经常运用到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主要是课程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校园文化载体、网络载体等,譬如要把课程载体与网络载体、活动载体、校园文化载体”[6]整合在一起应用,就必须注重系统性原则。因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合力并不是单个思政教育载体无序的叠加,而是要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标与内容共通共融下进行系统化的有效运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系统作为开放性发展系统,其外在表现形式为动态性。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过程中应坚持发展性原则,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具体实际工作为依据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的运用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正。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践活动中,围绕具体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及受教育者,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优化、选择、更替、衔接与叠加。处于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体系不应拘泥于固有形式,而应坚持发展创新原则,实现高职院校各类思政教育载体的优化整合。
主导性原则,是指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过程中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高职院校的育人方针。具体来讲,主导性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理论指导,要积极主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传递特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服务。二是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过程中,各类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围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某个具体中心任务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并互补互促。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或者几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主导,而其他载体则作为补充加入。因此主导性原则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过程中首先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同时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应以某一载体为主导、其他载体为补充。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并不是所有或者多个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杂乱无章的糅合,而是以某一载体为主导的协同有序运转。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载体的有效合力不仅应坚持主导性原则,也应坚持多元化原则,即围绕一个中心任务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目标,在以某一载体为主导的协同有序运转状态下,也应充分尊重并有效利用作为补充的各类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因此,在整合运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实践过程中,既应坚持主导性原则,又要坚持多元化原则,灵活运用各类思政教育载体,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达到最大功能的发挥。
层次性原则是指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过程中,要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实际,针对高职院校受教育者政治思想觉悟水平层级,选择运用恰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从而有效分析受教育者的思想层次。根据受教育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可以将受教育者划分为先进、中等、落后等群体层次。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融合应用各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使不同政治理论水平的受教育者都能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在按照层次性原则有效形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坚持有效性原则,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根本要求。有效性原则强调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实践中运用各类思政教育载体力量时应注意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性。因而,在运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各类载体力量时应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政治状况,开发、选择、运用不同的思政教育载体,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使得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目标得以真正实现。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态多样,每种载体都各有优势与劣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时应遵循上述原则,对种类繁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优势互补,共促共进,达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的育人功能,切实有效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