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特约撰稿
彝族传统崇水民俗及其生态内涵 黄龙光(1)
蒙古学论坛
成吉思汗箴言的当代价值及其英译研究 白常山,张哲慧(7)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吴立宏,张时空(14)
民族学研究
客家古村落共有财产分配制度研究——来自闽西培田的调查 张自永(20)
乡村传统风貌空间的变迁——基于禄丰县叽啦村的个案研究 白万东,陈丁漫(26)
由蒐狝为务到崇儒之美:契丹大族社会性格转变述论 郝振宇(34)
蒙古国消费者购买畜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泰 阳,张 瑾(42)
世界史研究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田 明,曲灵建(48)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及其多样性特征初探 胡长江(55)
简论伊朗帕提亚帝国骑兵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冀开运,赵 雪(61)
民族文学研究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三种文学类型特征 黄 霞(70)
蒙古族民间故事机智人物巴拉根仓形象分析 杨 易,钟进文(76)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徐 丽,吴 迪(83)
《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反思与建构》述评 白存良,王 越(90)
法学研究
我国当代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法理分析 姜登峰(95)
从中美贸易争端看WTO的国家安全例外条款 南丁夫,孙增芹(104)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宋丽弘,刘大炜(109)
民族医药保护发展研究——基于地方立法的视角 姚 明,赵建国(117)
第二期
特约撰稿
《琶杰格斯尔传》中的箴言研究 朝格吐(1)
蒙古学论坛
从康泰真碑看蒙古汗国地方治理模式特色 马德全,马宇辉(14)
内蒙古农牧区生态搬迁后续问题调查研究——基于对白音珠日河生态民俗移民村的调查 张艾力,包 蕊(20)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包文俊(26)
民族学研究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文化 赵月梅(32)
制度转型与认同建构: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经验——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的考察 李冬慧(38)
融媒体环境下的纸媒升华——以民族画报社蒙古文版编辑部微信公众号“蒙地色彩”为例 鹰 鸽(46)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姻探究 毕洪娜(53)
世界史研究
“英国多族裔未来”理念:缘起、困境及其理论启示 郑 薇(59)
当代英国反犹主义的原因探析 崔财周(67)
民族文学研究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林大志(73)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毕兆明,王文娴(80)
论杜甫之“悲”的历史人物表现 王福栋,彭宏业(88)
经济学研究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常 青(95)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郭 莹,孔繁利(102)
全面停伐背景下内蒙古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高 旭,刘 艳(108)
管理学研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理路 包国祥,张晶晶(114)
少数民族地区地市级党报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 王 宇(120)
第三期
特约撰稿
逻辑方法问题兼论逻辑与文化 张晓芒,贾 磊(1)
蒙古学论坛
论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传》的神话艺术特色 秋 喜(10)
浅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高红梅(16)
民族学研究
新石器时代游牧民族包装纹饰的艺术特征 高兰英(19)
吞口视野下水族原始宗教的自然和谐审美意识 张 瑞,李秋蓉(32)
十三世达赖喇嘛驻京期间与蒙古僧俗交往考——以《内厅侦查达赖报告》为中心 王彦嘉(41)
世界史研究
论卡特政府初期的埃及政策——以“日内瓦会议”计划为例 田宗会,杨 迪(49)
浅析10—13世纪德意志帝国理念的历史特性 张宏忠(55)
民族文学研究
《江格尔》中马的赞词 王智杰(63)
《奇异的蒙古马》蕴涵的游牧生态观解读 洪思慧(68)
黑鹤与莫厄特作品中“鹿文化”的文学比较 雅 茹,阿斯儒(76)
经济学研究
“共享经济”背景下安徽省农产品广告传播策略 李学兰,许俊杰(81)
内蒙古自治区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陈爱雪(88)
新时代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思考 刘雪菊,刘雪冰(95)
管理学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群众话语表达困境与对策 赵仁青,张德化(102)
新时代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路径探究——以科尔沁草原为例 舒心心,赵春江(108)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治理机制研究 谭福军(116)
内蒙古直属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葛 森(121)
第四期
特约撰稿
口传史诗田野案例若干评析 冯文开(1)
蒙古学论坛
饮食思想的变迁及其文化内涵探析——以蒙古族饮食思想为例 秀 丽(8)
邮票图像叙事中的蒙古族传说故事 阿斯儒(16)
民族学研究
多语料视野下的中亚帖木儿祖先研究 尼扎吉·喀迪尔,布阿衣夏木·阿吉(23)
开启与引领:锡良与清末河南新政 张浩威(31)
壮族布洛陀史诗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 王 红,张 玲(37)
世界史研究
阿巴斯一世对艺术事业的重视及成就 王泽壮,张越涵(44)
礼萨汗时期伊朗军营文化研究 冀开运,何忠兰(51)
冷战时代的苏联海洋战略——兼论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启示 王晓笛(60)
民族文学研究
元代文人休闲心态的成因 王 硕(69)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王寂北疆纪行书写 孙宏哲,吕聪聪(76)
白帝城《加号大成碑》考论 王志清,沈凯文(83)
清代蒙古族文人和瑛《易简斋诗钞》集外诗辑释 孙文杰,张亚华(91)
经济学研究
牧区新型集体经济社会化服务新探索——以巴彦德力格尔嘎查为例 乌兰图雅,希日宁,牧 丹(98)
扶贫振兴视角下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张萨仁娜(106)
管理学研究
论“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胡其图,宏 敏,吴 菲(112)
系统论视域下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体系刍议 杨龙贺(119)
第五期
特约撰稿
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灾害记忆——基于北运河精怪传说的分析 王卫华(1)
蒙古学论坛
蒙古族人口迁徙与语言演变特点——以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社会环境与人口结构为例 王顶柱(6)
现代汉蒙语言偏正式名名复合词语法结构对比 王津京(18)
民族学研究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的具体路径 罗连祥(24)
蒙古包的历史演变及发展新趋势 王 龙,谢亚权,范桂芳(32)
世界史研究
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法律移植与民族认同 陆 洋(39)
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的界定与阐释 郭隽骛高(48)
以色列发动“六日战争”深层战略考虑探析 张 屹(56)
民族文学研究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古代北方民族文学研究述评 魏永贵(62)
蒙古族作家汉语纪实性散文的“小说化”倾向 白叶茹(68)
经济学研究
中国城市居民出境旅游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王公为(77)
全域旅游发展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失真与保护——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例 李 铭,李忠斌(88)
内蒙古民族旅游与地方文化重构——基于满洲里市民族旅游的田野调查 秦 丹(95)
法学研究
20世纪20至30年代赎地纠纷的审判——基于河北省高等法院档案的考察 邵 琪(101)
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保护——以《通辽市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切入点 彭 凯(108)
管理学研究
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逻辑 崔希福,张 悦(114)
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 宋艳菊(119)
第六期
特约撰稿
口头诗学的中国化发展道路探微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1)
蒙古学论坛
蒙古族人口迁徙与语言演变特点——以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语言为例 王顶柱(11)
《青史演义》中的成吉思汗征西夏部分史料来源探析 胡日查,包海燕(29)
世界史研究
试析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出售阿拉斯加的原因 于宁宁(35)
论苏丹的马赫迪运动及其特点 慈志刚,崔 勃(41)
民族文学研究
周双利教授的治学品格与学术贡献 于东新(46)
浅析科尔沁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王金双,赵红霞(56)
“本土化”和“走出去”的萨满史诗研究——评《〈乌布西奔妈妈〉研究》英文版 高荷红(64)
乡村振兴研究
奈曼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及其空间分异格局 修长百,邢 霞,闫 晔(69)
乡村振兴视角下奈曼旗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王 伟,修长百,孔繁利(79)
发达国家和地区乡村振兴经验及借鉴 乔 婷(89)
论蒙古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关系 格日勒图,杨 亮,闫子奇(98)
管理学研究
台湾少数民族升学政策的发展历史与启示 刘额尔敦吐,巴哈日拉,丁建丽(108)
社会转型与消费文化的形成 张丽红(116)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总目录(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