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敏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116)
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主体活动的施教主体,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需通过一系列课内、课外教学活动,采取教授、指导、训练、协作、考评等方式方法,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技能,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做国家社会有用之人,因此教师在学生“双核”能力的教育事业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应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学生毕业离校后就是专门的职业人,职业人就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分为“职业核心素养”和“专业核心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责:随着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日渐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重点逐渐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学科育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站在培养学生的第一线,承担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责任。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他们的职责不是教学科,而是教学生,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视角,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发展才是影响学生一生的。
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容:“打铁先要自身硬”,实现学生“双核”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具备核心素养,及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应包含哪些呢?首先教师要有教育信仰,即信念素养。只有心中有信仰,为人师者才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二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和专业素养。正人先正已,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三是要有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素养。掌握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职业教育关键培养学生胜任某一岗位、某一职业的能力,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科学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合理迁移到实际岗位技能操作中,同时具备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及时更新理念、拓展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将这一创新的理念和技能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灌输给学生。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古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轻松自如的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时刻关注本专业领域前沿的最新动态和改革,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和个人兴趣爱好,不断汲取新领域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其次,教师还要不断掌握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技术,要充分认识信息时代带给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机遇,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教学手段,最大程度、最高效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德为首:为师者先善其德。“立德树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至教师的生活态度、言行举止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观点形成。自古以来,赞美教师师德的诗句不绝于耳,“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乐于奉献:师德的核心内容就是甘于奉献,爱岗爱生,不忘教育初心。对教育事业有着崇高的精神信仰,用科学的理论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拒绝身边种种世俗的诱惑和叨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活动,将道德理想、历史使命、师德理论等付诸于实践中,融入到课内外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以专业务实的精神全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敢于创新:对于新时代教师来说,要把握新机遇,实现新突破,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呼唤的重要精神。施教育创新,需要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的教育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教师有强大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作铺垫,同时还需要不断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掌握运用现代化信息时代的教学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教学创新服务。
勇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教师的理论知识掌握的多么丰富出色,如果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其理论的说服力是苍白无力的;或者说,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与感悟,势必会多走弯路。因此,教师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勇于实践、知行合一。
作为一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履行传授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职责,还要明确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双核”能力培育,首先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自觉修炼提高个人核心素养,做有坚定理想信仰、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