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年教育的实践回顾与发展建议

2020-12-12 01:20路建胜殷丙山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老干部北京市办学

路建胜 殷丙山

(北京开放大学,北京 100081)

随着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老年教育作为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老年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个特定领域,在北京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从业人员、办学机构日益丰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结合近期针对北京市老年教育机构的调研和访谈,总结了北京市老年教育的政策脉络和实践脉络,对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北京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北京市老年教育的政策脉络

近年来,为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保障老年人学习需求,北京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老年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老年教育”在相关文件中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教育系统和民政系统牵头起草的文件当中。《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鼓励和支持兴办各类老年学校,以法律文件形式推动着老年教育发展。

教育系统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体系优势、教学优势及社区教育优势,积极服务老年人学习。《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大工程中专门设立了“老年教育‘夕阳圆梦’工程”。《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对教育系统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培育老年教育办学特色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老年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在民政系统相关文件中,随着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倡导,“文化养老”和“教育养老”的概念不断被提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扶持老年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建设老年文化传播网络。《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将老年教育纳入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老年教育系统化发展。

二、北京市老年教育的实践脉络

1984年9月5日,北京市第一所老年大学——北京市海淀老龄大学成立。三十多年来,北京市老年教育发展伴随着学习者需求的变化不断发生变革。综合考虑时间跨度、办学主体、教学手段、供需矛盾等方面因素,北京市老年教育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初创与探索期、扩大供给期、创新与发展期三个阶段。

(一)初创与探索期

1983年6月山东老年大学成立后,北京市海淀老龄大学、东城老年大学、西城老年大学等相继成立。1987年9月,多部门联合创办了北京老干部大学,北京老干部大学的成立标志着以离退休干部为服务对象的老年教育体系开始形成。北京老干部大学依托各委、办、局、国有企业,高校等建立了服务离退休职工学习的办学网络,推动各区成立了旨在服务本区域离退休职工学习的老干部(老年)大学,离退休职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北京市老年教育的初创和探索期主要由老干部系统承担,在这一时期,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为后续老年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扩大供给期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有教育需求的老年人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北京市老年教育呈现供不应求现象。1996年底,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开放大学(原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北京老年电视大学,标志着北京市开始着力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与此同时,北京市民政局在养老机构开展文化教育服务,北京市文化局依托其活动经费和场地也提供了一定的老年教育服务,各地市民文明学校在活动经费和工作重心上也逐渐向老年教育倾斜。

北京老年电视大学成立以来,依托北京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及福利院、街道办事处、养老企业等机构,先后成立了15所老年电大分校,面向老年人开展培训和服务工作,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开放的老年教育服务网络。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市社区教育起步,各区纷纷成立了旨在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机构,服务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各区社区教育机构依托开放教育体系和市民文明体系,建立了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老年教育体系,形成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三级联动机制。在此期间,北京市涌现出了一批民办老年教育机构。2007年,北京东方老年研修学院(原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该校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线上教育服务,秉承办成老年人身边大学的理念,深扎社区,开展送教上门服务。2009年,修实公益基金成立,该基金设立了“夕阳暖情助老行动”,旨在通过老年教育助力积极养老。

(三)创新与发展期

2016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聚焦扩大老年教育供给,鼓励创新发展和产业联动。在此基础上,各省、市均出台了落实文件,全社会举办老年教育的热情高涨,北京市的学校和创新型企业纷纷加入到老年教育队伍中。除政策推动以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需求层次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学历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课程被引进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逐渐兴起,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发生巨变。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老年教育主要表现出以下特性。

1.学位供给增加

2016年以来,北京市老年教育学位供给增速明显,市民的选择增多。主要得益于:一是办学主体增多。按照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和市教委对于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要求,职业院校纷纷转型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开展老年人学习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各类企业,尤其是养老地产企业、创新创业型企业也纷纷参与到老年教育中。二是现有办学机构服务范围扩大。老干部系统,尤其是区级老干部大学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服务普通市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老年教育供给。以北京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开放教育体系,不断推动教学下沉,开展合作办学,探索养教结合一体化模式,把教学送到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

2.创新能力增强

大批企业的进入极大增强了老年教育这一领域的创新能力,大量投资基金的介入推动企业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开发新的教学产品。互联网平台、直播平台等新媒介的广泛应用,游学、养教一体化、体验式教学的兴起,推动老年教育企业不断变革产品供给模式和教学方式。面对企业的进入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老年教育机构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开发新的教育服务产品,学历教育、成果展演、学习共同体等被纷纷应用到老年教育当中。高校、社区教育机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切合需求和更有品质的服务。

3.教学模式变革加快

随着北京市老年人购买力的增强和需求变化,老年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加快。在绘画、摄影、模特等热门课程中,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正在被体验式教学所替代,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传统教室正在被改造成体验式教室。基于此,机构之间更加注重校际合作和课程的协同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各学校按照混合式教学原则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机结合。

三、北京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北京市老年教育供给格局

由于特殊的地缘优势和政治优势,北京市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省、市的老年教育格局,具有典型的“单位供给”属性。加之北京的创新型企业和头部企业集聚,形成了单位供给和市场供给并行的双重供给格局。通常所说的成体系、有教学设计的老年教育主要依靠老干部(老年)大学体系和以北京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开放教育体系。北京市老年教育供给主体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1.中央和国家单位

此类主体一般服务本单位离退休职工,不对外开展教学活动。该类办学主体具有学员层次高、资金充足、师资雄厚等特点。但因为缺少针对老年教育的教学研究和设计,课程多以讲座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缺乏系统设计,成体系的课程较少。

2.央企和市属国企

央企和北京市属国企的离退休部门也在开展服务本系统老年人的老年教育活动。此类主体仅针对本单位离退休职工,教学经费比较充裕。举办的老年教育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学组织、课程设计和师资,教学质量不高,教学不够活跃。

3.高等学校

中央在京高校、北京市属高校均在举办老年教育活动,但该类办学主体只面向学校内部离退休职工招生。高等学校具有专业、师资和场地的天然优势,但是由于教学对象相对较少,缺乏对老年教育教学的系统研究,课程设置较传统,教学创新不足。

4.老干部(老年)大学体系

在北京老干部大学的领导下,各区均设立老干部(老年)大学,各委、办、局均有承担相关职能的业务处室。此类办学主体主要服务系统内部职工,是北京市老年教育的先行者。办学经验丰富,课程建设较好,但存在课程和教学创新不足等问题。

5.开放教育体系

以北京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开放教育体系按照教育部转型发展要求和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不断变革教学模式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北京开放大学充分发挥体系优势和师资优势,建立了从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办学体系到社区教育办学体系的四级老年教育体系,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是北京市老年教育的重要举办主体。由于办学经费和设施设备投入的限制,开放教育体系服务老年人学习的覆盖面较小,教学质量还需提高。

6.街道和社区

街道和社区承载了大量老年教育活动,依靠文体经费、社区教育经费,举办与老年人日常生活相关的培训班、讲座等,培养了一大批学习共同体。此类主体举办的老年教育活动很受居民喜爱,活跃度较高。但课程多以讲座为主,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组织和设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7.社会组织和企业

各级各类协会、基金会等对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也认识到老年教育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开始布局老年教育,在各自老年事业板块中加入了文化教育内容,加大了老年教育投入力度。快乐50老年大学、乐泰学院、乐退族等一批企业已经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企业办老年教育机构活动层次高、质量好、形式新颖,深受老年人喜爱。但是也存在收费较高、课程缺乏多样性等问题。

中央和国家单位、央企和市属国企、高等学校、老干部(老年)大学举办的老年教育活动,仅针对本单位或本系统的老年人,学位供应充足。.普通老年人主要依靠部分老干部(老年)大学、开放教育体系、街道和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等教育主体,通常所说的成体系、有教学设计的老年教育活动主要由部分老干部(老年)大学和开放教育体系提供。老干部(老年)大学体系基本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每年可供选择的学位有限。开放教育体系举办的老年教育大多使用社区教育经费和承接其他部门的财政项目,以项目额度为准。随着教学模式的成熟,老年教育企业纷纷在街道、社区设立教学点,扩大供给。

(二)北京老年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上述对老年教育供给主体的分类和分析可知,面向普通市民的老年教育举办主体中,开放教育体系和老干部(老年)大学体系是北京市老年教育的中坚力量。结合近年来针对北京市老年教育开展的调查研究和访谈,下面将以开放教育体系和老干部(老年)大学两大办学主体为对象,对北京市老年教育现状开展分析。

1.机构建设

北京市各区均成立了开放教育机构(开放大学、社区学院、成教中心、社教中心)和老干部(老年)大学,构建了各自的办学体系。北京老干部大学依托各区老干部(老年)大学、街道、社区等积极开展教学下沉,广泛开设分校和教学点。以北京开放大学为引领的开放教育体系,依托开放大学分校系统、社区教育体系,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办学体系,各区都建立了以社区学院(成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为引领的老年教育三级办学体系。

2.参与情况

老干部(老年)大学招生基本达到饱和,每年新学员招生有限。北京老干部大学正在积极推动各区老干部(老年)大学的体系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开放教育体系是近年来老年教育增量的主力军,老年教育参与人次不断增加。一项针对开放教育体系2018年老年教育开展情况的统计显示,有8个区的老年教育参与人次达到5万以上。由于工作成果比较突出,很多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合作力度,在资金和项目上予以倾斜。

3.经费投入

老干部(老年)大学的经费依靠财政投入。在开放教育体系中,老年教育被视为准公共产品,收费较少或不收费,经费大多来源于社区教育经费,个别学校会从自有办学经费中拨付一定额度经费,数量比较有限。除了社区教育经费,各区也会争取一些老年教育的财政专项投入和老干部局、教委、市民文明学校等部门的老年教育项目。老年教育经费的限制和免费、低利润特点,影响了老年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4.教学管理

教学组织形式以面授教学为主,开放教育机构如北京市中关村学院、石景山学院、密云社区教育中心等在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在教材建设方面,以自编教材为主,通用教材为辅。在学习考核与成果认证方面,采取作品、考勤、展演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而学习成果认证基本采取证书认证方式,个别采取了积分兑物的认证形式。在老年学历教育方面,朝阳社区学院、中关村学院等开展了专科层次的招生和教学,受限于学位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硬性要求,开展荣誉学历教育已经成为共识。

5.师资建设

由于老年教育培训数量多、任务重、专业涵盖面广,各单位均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教职工,教务管理主要由专职教职工负责,教学以兼职教师为主。一项针对开放教育体系的师资情况调查显示,在教学运行层面,市区以专职教师为主,郊区和远郊区则以兼职教师为主,市区教师的文化程度要高于郊区和远郊区。各单位开展老年教育师资培训较少,且培训体量较小,师资培训的标准不一。

6.远程教育

近年来,企业办老年教育机构开发了大量远程教育平台,侧重于视频资源的集聚。2017年以来,北京老干部大学每年会开发系列线上教学课程。远程教育是开放教育体系的核心竞争优势。北京开放大学建立并开通了“北京学习型城市网”和“京学网”,依托京学网实现了市、区两级网站共享。各区级单位也纷纷开设老年教育频道和微信公众号。近年来,开放教育体系通过资源改造、共建、自建、购买等方式,集合了较为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

四、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北京市老年教育基础已经打牢,体系建设和运行趋于完善和成熟,专业和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行推进,体验式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广泛应用,老年教育的参与率不断提高。但是,在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存在问题

北京市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开放型、服务型的老年教育网络,但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教学统筹、经费投入、课程标准、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尚未成立市级老年教育统筹机构。各体系、机构教学标准不统一,教学质量相差很大。二是课程和师资参差不齐。机构间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授课水平差别较大。三是办学特色不鲜明。课程建设还需进一步契合老年人需求和本地文化,急需建设有首都特色和融合高科技元素的示范基地。四是学习共同体的引导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志愿者团队力量还需进一步壮大。老年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知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六是老年人风采展示平台偏少。老年人学习成果难以展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活跃度。七是针对老年教育的研究不足。对老年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对老年教育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的研究不足,重实践、轻.理论。

(二)发展建议

1.成立老年大学联盟

北京开放大学和北京老干部大学应承担起北京市老年教育统筹和指导任务,牵头成立市级老年大学联盟,指导全市老年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2.建设课程库和师资库

围绕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养”建设全市统一的课程库和师资库,建立和完善课程和师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出台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3.构建证书体系

全市应建设统一的证书体系,设立短期结业证书、长期研修证书和学历证书等证书。采取以课程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方案,打通证书体系融通渠道。

4.建设特色基地

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等设立教学基地。鼓励各区建立特色老年教育基地。打造综合的、高品质、高科技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老年教育体验示范基地,搭载老年教育微党建、老年艺术体验、老年教育大数据、老年医疗、老年教育网格化布局和管理、科技养老等功能模块。

5.培育学习共同体

鼓励和培育各类社区老年学习团队,激发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整合师资资源,加强专业辅导,提高老年学习团队专业水平,加强老年学习团队负责人能力培养,增强老年学习团队自我服务能力。

6.组建志愿者团队

全市应统筹组建两支志愿者队伍:一是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精神慰藉等服务。二是老年教育志愿者服务团队,组织老年人开展专业志愿服务。

7.搭建风采展示平台

全市应着力搭建三个平台:动态展演平台、静态展示平台和主题活动平台。动态展演平台以展演、评比、征集推选等为主。静态展示平台指静态橱窗、展厅、长廊、园地及出版刊物等。主题活动平台主要依托特定节日时间节点和老年人时代特征设置主题活动。

8.加强老年教育研究

依托高校、专业机构开展老年教育学科和理论研究,成立首都老年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国内外老年教育的比较研究、老年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北京市老年教育模式探索研究,承担相关委、办、局涉老课题等。

猜你喜欢
老干部北京市办学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