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宿迁学院

2020-12-11 09:13曹文秀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区域经济

曹文秀

摘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创新能力上普遍存在一些不足,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实践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改进。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区域经济;服务创新能力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素质的高低、科技型人才的规模和数量、国民创新能力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家或地区能否取得優势地位,也是影响其国际竞争优越性的核心因素。而无论是国民素质的培养还是国民创新能力的提升,均依赖于该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对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还是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型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两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态势。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到来,区域经济的优化升级将更依赖于高等教育独特的“人才、科技、创新和知识供给”优势,通过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可以更好地建立地方应用型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互利互补的良性关系,促进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方面

1、思想观念有局限性。受传统思想观念和管理机制的影响和制约,很多高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不够开放,工作重心还停留在“重科研、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上。教师普遍注重教学,研究也以理论研究为主。

此外,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高校与地方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高校与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开展的一些政产学研合作中,由于各方利益不同,对科研成果的定位也有较大差距,没有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导致技术服务跟不上,合作项目被中断,校企间的合作往往就只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很难产生深度的、进一步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效率。

2、政策激励不够。在当前高校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下,主要以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职称评定、评奖评优、进修培养推荐的主要标准,“唯论文、唯职称”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给广大教师一种导向,即注重发表论文数量,忽视应用研究的潜在价值,有效发明专利少。事实上高质量文章的发表和一些突破性的应用研究,比一般性研究难度大得多,如再没有正确导向和政策支持,难以让教师潜心研究,这也严重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形成。

(二)专业设置方面

1、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契合度不高。应用型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不能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调整,存在新兴学科建设落后、人才培养方案不尽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不能按照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当地支柱产业、优先发展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使得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力不足,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人才支持作用不明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分离。

2、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高。实践性不强、可操作性差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重视不够,培养出的人才无法真正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从而加剧了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地方高校未能真正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经验,创新意识不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三、应用服务方面

(一)创新服务平台较少

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是地方高校开展应用型建设的普遍途径,但就目前高校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这种合作形式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欠缺,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二)成果转化不足

由于现行的考核机制不完善,教师更加注重纵向课题的申报和实施,对与产业结合的横向课题重视不足,且教师在项目选题、立项方面缺少可行性的调研论证,再加上资金的不足或较多的使用限制,相当一部分项目推广及产业化能力和范围都大大缩减,导致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四、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一)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1、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合理设置专业及课程,培养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内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提高广大教职工开展创新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高校行政主导学术资源配置的行政化倾向,着力发展由行政和学术带头人共同领衔的高校管理团队,尊重学术客观规律,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整合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

2、加强科研型人才队伍建设

应用型高校要建设一批优良的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担任技术指导,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团队力量。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理论指导、决策咨询等服务活动。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学校战略发展,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相关标准,引进契合学校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在经费保障、住房安置等方面提供相应政策支持。

(二)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申办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相关专业。根据产业需求,及时调整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一是制定支持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文件,明确具体举措,并定期听取实施进展汇报。二是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发展的重点,紧密对接产业需求,遴选并重点建设一批相关优势特色学科。三是申办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产业人才和技术的新需求。

2、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地方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对有潜力的产品或技术进行合作攻关。一是由企业提供科研场所、设备仪器,高校提供人员与智力支持,双方在合作攻关平台上相互发挥优势。二是企业应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企业招聘优秀员工创造了条件,高校也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改进其专业设置与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企业,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保障创新活动,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1、设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该中心,目的是集人才、专业、技术三位一体,在办学、育人、发展等方面共同合作,通过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深化校企合作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合作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各协同体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合理分工,有效衔接,解决应用技术方面关键问题,实现科学研究,项目开发,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全方位合作,提高科研创新服务效率和科研成果转化率,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应用型高校的实践中心、实验室的建设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提高科研成果的科技含量,立足科研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对于一些科研项目立项、研究等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来开展,积极吸纳有关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合作,提高高校科研机构和实验室等的功能作用。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与企业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

(四)建立健全制度建设,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1、支持鼓励横向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经费来源相对单一,科研经费投入总量不足,人均经费也相应较少,这也直接导致了高校对横向课题的重视不够。因此,首先应加强对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强保障力度。其次,由于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教师更加注重申请纵向课题,对横向课题申报重视不足,真正参加实施体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横向课题少之又少。对此,应调整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计划性科研活动体制,以创新为导向,建立专业与产业结合,鼓励创新的科研评价体系,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2、政策激励成果转化。可以设立专门的技术轉移部门,与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等全方位合作,减少一些中间环节,加快新材料、新工艺向企业的转移生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服务的效率,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创新服务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应重视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专门基金,用于政产学研合作中科研成果的转化发展。科技主管部门要做好帮扶工作,对涉及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项目,从申报、立项等方面给予指导,并争取更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资金扶持。

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实践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区域经济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