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德”细无声

2020-12-11 00:23刘星群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9期
关键词:日常教学德育渗透初中语文

刘星群

【摘要】在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培育学生德育品格已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身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本文对日常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探讨,通过“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三方面论述在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日常教学   德育渗透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185-01

引言

语文是一门情感学科,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与情感、道理、哲学、辩证等有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加深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达到双重提高的教育目的。而本文浅谈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方面道德观念,能够有效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人与自我——培养学生人生观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风气也愈发变得浮躁,这也导致不少未成年人存在道德缺失的问题,首要就是对生命的漠视。新闻上层出不穷的负面案例也给中学生蒙上一层心理阴影,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就需有效结合课文,在教学中渗透“人与自我”的道德观念,即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培养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

1.生命可贵。

生命只有一次,若学生们漠视自己的生命,即已丧失对生活的热情;若学生们漠视他人的生命,即其不具备道德品格。珍爱生命是道德品格的最低要求。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体会生命的可贵才能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身为初中班主任,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道德观念,开展了多次与生命相关的主题班会,如“珍爱生命、健康成长”、“阳光总在风雨后”、“生命最可贵”等主题班会。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的道德情怀,主题班会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不同物种生命的绽放瞬间。如鸟类从胚胎到破壳、人类怀胎十月孕育后代;不同物种的幼崽时期到磕磕绊绊成长,生命的肃穆可贵瞬间触碰到学生心灵,在情感共鸣的条件下,班上学生了解到了生命的力量。

2.坚定的信念。

坚定的信念是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的追求,也是我党一直在贯彻落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追求也是人们走上成功的重要思想理念,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坚定信念的思想和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

以部编人教版九上中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即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鲁迅的言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思考为什么这些人愿意为了一个信念,为了“中国的脊梁”而不惜奉献自己。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其中一名学生提出“因为有国才有家”、“国家是一个人不可获取的信念”。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坚定信念的思想,有效培养了学生坚守正义的道德品格。

二、人与社会——培养学生道德观

人的一生都在社会中,生存在社会就必须要遵守社会的规章制度。比如在家庭会受到家人约束、在学校会受到班规班纪的约束、在社会中会受到法律和各种条例的约束。约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按照规矩行事。为了促使学生深刻了解“人与社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教师即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相关德育理念。本文在“人与社会”板块浅谈人与国家和人与家庭两者的道德精神,即热爱祖国和珍惜亲情。

1.热爱祖国。

爱国作为道德品格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需从小到大坚守的品格和信念。从古至今有不少愛国人士,他们的爱国信念和精神值得初中生学习。语文教师即可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品格。

以部编人教版七下光未然的《黄河颂》为例,在教学本章时,教师即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先播放黄河奔腾不息的音视频,在学生被黄河之豪迈震撼之际,再带领学生了解“黄河颂”背后的故事。从旋律激昂的交响乐中学生们能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和爱国情操。

2.珍惜亲情。

人这一生都与亲人有着血缘羁绊,亲情也是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尊重家人、珍惜亲情是最基础的道德品格。但目前不少中学生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自私自利的思想和不良性格,对于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为了有效掰正学生思想,培养学生珍惜亲情的道德品格,教师即可借助于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对父母的关爱尊重之情。

以部编人教版八上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这是一篇细细刻画父亲的爱的文章,文章中通过父亲爬上站台给作者买橘子的场景来抒发对父亲的怀念和爱。通过文章,教师即可引导学生思考在家庭中“你为家人做过什么?家人为你做过什么?”,在问题中促使学生明白父母的爱无私且伟大,进而在学生反思中有效加深学生对于父母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的道德观念。

三、人与自然——培养学生世界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学生从小到大接收到的观念。但只浅显的一句“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责任感。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大自然”的观念,来有效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保护和责任意识。

以部编版八下《桃花源记》为例,在教学本文时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呈现理想中的桃花源视频。学生们被视频中的美好景象所征服,赞叹着大自然的美。随后教师即可再次播放如今的生态环境,工业废水的排放、垃圾焚烧地天空的灰烟、汪洋大海上漂浮的垃圾及生态破坏带来的水平面上升、洪灾、火灾等等。一幕幕环境污染严重的图片能有效击中学生心灵,促使他们感知到“人与自然共存亡”的概念,进而激发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道德理念、培育学生的道德品格主要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方面展开,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

【参考文献】

[1]席红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数码设计,2018,7(10):125-126.

[2]李志.以部编教材例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9(25):16-17.

猜你喜欢
日常教学德育渗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研究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语文学科素养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培养
浅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拓展训练引入体校教学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