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琼 吕德珍 余 娜 赵 玉 李 群 苗素琴
采用头脑风暴法,全体圈员围绕患者护理、安全、效率、绩效、培训等方面,提出7个备选主题,根据领导重视程度、重要性、本期达成性、圈能力4个维度进行评价,依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最终选定“构建ERAS理念下机器人手术管理模式”为本次活动主题。QC-Story判定表明,本期活动主题为课题研究型。
名词定义: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不同于传统手术概念,在这一系统中,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通过操纵机器人进行手术。
选题背景: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加速康复外科)是以患者为中心,由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合作,采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措施,实现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路径的优化,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目的[1-5]。目前,加速康复理念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已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胸外科、泌尿科、妇产科、骨科、神经外科等。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凭借快捷、方便、高效、安全等特点,在国内医疗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机器人手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少出血,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这与ERAS理念不谋而合。该院于2010年5月引进达芬奇机器人,目前共有两台,开展手术近4 000台。随着机器人手术量日益增多,管理漏洞、流程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开始显现。为确保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医疗质量及安全,规范机器人手术管理,有必要建立符合该院实际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管理模式。
图1 模式构建示意图
围绕人员、方法、制度、材料,以术前、术中、术后为路径,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查看、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现状水平进行挖掘,见表1的“现状水平”栏。
经过筛选,共得到27项攻坚点。将采纳攻坚点整理合并为4大攻坚点:(1)构建“六联动-三结合”MDT模式;(2)建立专业手术团队及培训机制;(3)加强机器人手术信息化建设;(4)规范机器人手术围术期集束化管理。
目标值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相关文献资料;二是各医院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
共拟定6个指标:(1)手术患者满意度从85.2%提高到95%;(2)手术准备时间从38min缩短为22min;(3)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从15%降低为4%;(4)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从35%降低为20%;(5)机器人手术器械损坏发生率从32%降低为10%;(6)机器人系统故障发生率从15%降低为5%。
从障碍、副作用、消除障碍3方面,对拟采纳对策进行最佳方策追究(表3),形成4大方策群组。经PDPC法与得失表判定,最终纳入实施方策群组为:(1)构建多学科协同工作模式;(2)加强信息化建设;(3)完善团队及培训机制;(4)规范集束化管理。
方策群组一:构建多学科协同工作模式
方策实施:(1)由手术机器人管理小组牵头,组建“六联动-三结合”多学科协同工作模式,加强科室间沟通与协调。“六联动”即手术室、麻醉科、外科、信息科、医技科、医疗科联动,“三结合”即决策层、实施层和保障层结合。同时,建立机器人手术科室相关负责人微信群,共同协作。(2)从机器人使用管理、人员管理、手术预约、应急管理等方面,制定机器人手术管理制度,规范机器人手术管理。(3)进一步优化机器人手术操作流程,增加术前宣传、术中机器人合理手术布局、术后回访等环节。
效果:建立了MDT机器人团队工作模式,提高了科室合作效率;制定了机器人手术管理制度,手术准备时间由38min缩短至14.8min;机器人手术诊疗流程得以优化,患者满意度由85.2%提高至95.4%。
方策群组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方策实施:(1)联合信息科与临床科室,创建机器人远程教学与会诊平台,用于手术示教、临床诊断。(2)通过多媒体加强围术期宣教。①设立机器人手术开放日,患者及家属可观看机器人手术直播视频;②围术期宣教信息化。将围术期宣教内容通过微信平台、PAD视频进行传播;③制作机器人手术介绍视频,在门诊循环播放。(3)将医院手术麻醉系统、临床病历系统、影像及检验资料系统等进行整合、共享,使查阅更简便、诊断更精确。
效果:创建了机器人远程教学及会诊平台;设立了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开放日;完成了围术期宣教信息化,建立了机器人专用微信公众平台;医院各信息系统实现有效融合。
方策群组三:完善团队及培训机制
方策实施:(1)集中对机器人手术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要求其取得准入证书后才能进行相关操作。(2)外派机器人团队骨干医护人员参加相关会议,加强学术交流,了解最新手术动态。(3)根据机器人手术开展种类,建立相应手术配合标准化流程,涵盖术前访视、物品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等。(4)制定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流程,实现特殊器械的规范化使用及清洗,使器械使用及清洗更安全、有效。
表1 攻坚点发掘
效果:完成机器人手术相关医护人员培训并获得准入证书;制作机器人手术培训手册,并纳入新成员带教;制定机器人手术配合流程SOP;机器人手术器械损坏率由32%降低至3%,机器人系统故障发生率由15%降低至2%。
方策群组四:规范集束化管理
方策实施:(1)针对机器人手术可能造成的压力性损伤问题,根据不同体位归纳相应防护要点,制定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单。(2)针对机器人手术可能造成的低体温问题,与保温小组护士合作,制定相应防护措施及流程。(3)根据手术种类对应器械臂定位及手术室设备摆放位置,制作相应示意图。(4)归纳总结机器人系统使用出现问题,建立报警风险预案。(5)开展硬膜外麻醉、局麻皮下镇痛、静脉给药等多模式联合镇痛。
效果: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15%降低至2%;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由35%降低至18%;镇痛方式由单一模式改进为多模式,有效降低了患者疼痛评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表2 方策拟定
表3 最佳方策追究与判定
(1)有形成果。手术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5.4%;手术准备时间缩短为14.8min;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降低为2%;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降低为18%;机器人手术器械损坏率降低为3%;机器人系统故障发生率下降为2%。
(2)无形成果。通过活动开展,圈员们在品管手法运用、团队精神、质量改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活动信心、责任心等方面均较活动前取得了一定进步。
表4 活动检讨与改进
将有效对策纳入标准化,共得到4项标准化文件,包括:机器人手术诊疗流程、机器人器械清洗操作流程、机器人手术患者保暖流程、手术患者压疮防护流程等。
活动检讨与改进见表4。
下一期活动主题:构建多科室协作手术患者标准化转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