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

2020-12-11 04:42罗滨林秀艳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未来教育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海淀海淀区学业

罗滨 林秀艳/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获奖成果: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

教育教学成果是实践经验的凝炼和总结,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推广性。那么,在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什么样的成果真正称得上是好的成果?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海淀进校”)充分发挥教研机构专业的桥梁和转化作用,创建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好的成果能为教育教学解决真问题

课改形势下问题重重:国家课程标准难以有效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科育人价值没有真正体现;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不同教师教学起落点不同;学生学业达成情况不明确,教研指导教学时缺乏证据。

校长说:“我会经常听课,我发现在同一时段,听同一学科,同一年级老师的课,他们教学的起点和落点不太一样,尤其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研员说:“老师们参加区教研活动都感觉很有用,可是在课堂上怎么表现不出来呢?我们该如何帮助不同学校教师改进教学呢?”

老师说:“我怎么才能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了呢?学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总是强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但是课标我们确实看不太懂,也不知道该教到什么水平。”

学生说:“那么多知识点,记住了也不会用,也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用。”

针对教研员、学校、师生面临的这些真问题,海淀进校的教研员牵头组成各学科教研共同体,历经7 年的研究、实验,9 个年级,15 个学科,50 余位专家支持、2000 余次各级各类研讨会,23 本学业标准,研制出130 余套“5+M+N”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教师研修课程,面向全区教师;开发出34 套学业评价工具,293 所(次)学校、62678 名(次)学生参加,263 份反馈报告;出版24 本书,发表论文40 余篇,承担外地教师培训万人以上;举办和参与20 余次国内外会议,29 家媒体150 余次报道。

基于问题,聚焦核心,浸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与策略,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形成“问题-研究-实验-改进”模式,并将项目研究成果服务于区域教育教学、区域教师研修以及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等重点工作。具体工作思路为:聚焦能力,基于实证,系统改进;整体规划,由点及面;多方联动,浸入研究。研究优化了学业质量评价,促进了课堂教学改进。

好的成果能助力区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海淀进校创新实践,创建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即“研制学业标准-开发研修课程-评价学业发展-指导教学改进”的教研支持系统,助力全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北京市海淀区

基于数据反思的教学自我改进能力增强。成果提供了一套管用、好用的工具,教学从知识获取转向学科能力发展,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大面积提升,基于大数据的反思、教学改进的意识和能力增强。

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破解难题的工作机制。建立“问题-研究-实验-改进”的教研模式,将问题转化成课题、项目,用研究的方法解决。众多一线教师在学业标准、学科能力、学业评价、教学关键问题等项目中,兼具研究者、实践者身份,教研优化教学、教学促进教研,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增强。

实践成果转化成为研修课程和政府文件。将研究与实践的成果转化为区研修课程,教委颁发了《海淀区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两个文件,引领、指导、规范了教学,26000 多位教师受益,确保农村教学水平,提升全区教学质量。

2.北京市房山区

教研内容与供给创新,提升了教师研修品质。从学习、模仿到实践,该区基于海淀区学业标准,重构教师研修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构建具有房山区发展特点的教师研修课程,保证基础性,满足多样性,教研供给丰富,一线教师高度认可。

高观点、低结构、求改进,增强了教师专业素养。《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将国家课程标准具体化,提高了教师教学站位。学习海淀学业标准,将教学关键问题进一步分解细化,“微团队”“微项目”驱动,研究与实践互相促进,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探索,整体提升了教学质量。以海淀学业标准为准则,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解决了长期以来考试内容超标、非考试内容不达标的现状,兼顾学科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好的成果能促进学校(学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得益于现代教育综合治理的手段,而选择、借鉴、创新应用教育教学成果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1.海淀温泉苏家坨学区

温泉苏家坨学区位于海淀北部,属于农村地区,学区内有8 所小学、4 所中学。学区教师使用学业标准,授课水平和专业素养显著提升,促进了北部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5 个学科、21 本《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帮助学区教师明确学科能力的进阶,明确深度学习活动设计路径和实施策略。教研员带领一线教师共学共研,通过80 余场专题研讨、研究课、公开课,示范引领,提升了学区教师的授课水平。

学业质量评价诊断学区内学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评价数据,纵向对比,追踪学校发展的基本趋势;横向对比,发现学科能力发展的提升空间。学校与教师精准把握管理的不足与教学的提升点,组织开展行动研究,大幅度提升了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业标准的使用带动学区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深刻转变,一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培养特级教师1 人,市区骨干教师135 人。促进了北部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教育局

自2014 年该县应用海淀进校研制的《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规划县级教师研修课程,进行教学改进,有效促进了该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改进传统教研模式,教研有了方向。在海淀教研员指导下,该县教研员掌握了基于学业标准教学的关键要素,借鉴海淀“5+M+N”教师研修课程,构建了教师研修课程,开展了系统化的新教师培训,基于标准的教研模式初步形成。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有获得感。该县先后在30 余所中小学开展基于学业标准的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边反思的案例研究,尝试通过评价指导教学改进,帮助广大教师实现了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有效提高学科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在教育领域的内涵发展。该成果为实现京津冀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在学业标准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海淀进校的教研员全力协助,跟进指导,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推动昌黎县走向未来。

好的成果能直接为教师素养的提升服务

优质的学科教研课程是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海淀进校坚持标准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构建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5+M+N”学科教研课程,基于区级、联片、校本“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模式,直接服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解决了迷茫与困惑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徐明杰这样谈到自己的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迷茫的问题,无从下手,又不知所措。《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丛书的出版发行如同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的迷茫和困惑。它传递着梦想,是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师业务提升的指路明灯,它散发着芬芳,是教师案前的良师益友。

“学业标准”对一线英语教师指导性强,它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指导:课程标准解读、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怎么评价”,成为了教师教学、教研的有力助手,深受教师的认可和喜爱。

通过学习“学业标准”,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新的认识,优化了教学设计。书中明确了各年级的语言技能、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跨学科能力及学习策略指导等内容,特别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使我受益匪浅。在低年级教学中,利用图片和实物来联想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平时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做会倾听会思考的学生。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参加北京市英语戏剧的比赛,让学生在课内外应用英语,使英语成为交际的工具。在教学中,“学业标准”为我指引了方向、拓展了思维,提升了教学能力。

2.提供了指导思想

北京市海淀区台头小学教师刘丽娜有这样的一些亲身经历:

2017 年,我有机会参加海淀区组织的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展示活动,获得了海淀区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撰写的教学设计《真生活真数学 真应用——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入选《海淀区义务教育学校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选编(一)(小学)》一书,其中,在小学数学领域仅有9 篇。我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得益于《学业标准》对我的影响。

在备课过程中,“学业标准”为我提供了指导思想。例如,《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这一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表述过于笼统,无法指导我找准定位、备好课。于是,我开始研读“学业标准”,书中对国家课标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对比了《标准(实验稿)》和《标准(2011年版)》,还通过“说明”一栏把两者的异同点明确表述出来。通过“说明”,我更清楚地知道要“把经验积累作为活动目标”。

“学业标准”对每一课的学习目标有非常清晰的描述。《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一课是这样描述的:“1.了解人体中的有趣现象,了解数据彼此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人体的秘密。2.能够根据测量的数据,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3.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锻炼和增强合作与交流意识,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于是,我找准了本节课的定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制定了以下教学框架(见图1)。

图1

这样的思路,突破了我做教学设计的局限。

我想,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专业书籍。我的数学教学专业成长得益于《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一书,它兼具工具性、实用性与可读性,是数学教师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未来,我会继续使用它,助力自己的数学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

好的成果能为教学改进提供多元路径

问题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指导是实现课堂教学改进的直接动力。海淀进校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与优化,由基于经验转为基于经验和大数据的整合,精准定位学校与教师在课程标准落实中的问题所在,基于学业质量评价与反馈为教学改进找到突破口,分析大数据,为全区和学校提供多样化教学改进指导,探索出“研究数据-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精准指导”教学改进范式,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达成提供了专业力量。

1.中关村中学

中关村中学参与“基于学业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价”“基于学业质量评价的教学改进”研究与实践,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学业质量逐年提升。

“基于学业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价”从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方法、问题解决能力、迁移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诊断学校学生的发展状况。区域、学科、学校三个方面提供精准的反馈与指导,为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

“基于学业质量评价的教学改进”,帮助学校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科优势与短板。针对数据背后所呈现出的浅层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教研员与学科专家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思考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深度参与,关注高阶能力培养。

三轮的学业质量评价,我校的表现持续提升。实践证明,基于学业标准的“教学-评价-改进”实践,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学生学业质量水平。

问题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指导是实现课堂教学改进的直接动力。

2.玉渊潭中学

玉渊潭中学是海淀区普通完全中学,在区学科基地建设和学校品牌学校建设过程中,得到海淀进修学校持续跟进的个性化指导,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学业质量逐年提升。

基于标准的学科教学研究

为玉渊潭中学校本教研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和载体。在海淀进校的指导下,学校形成若干学科实践共同体,开展教学改进行动研究。

作为海淀区学业质量监测的实验校,海淀进校对玉渊潭中学进行了整体、细致的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业情况,找到教师教学的薄弱点,并提出学科改进建议和学校管理建议。

原来,玉渊潭中学平均分大幅度低于区平均分。三年来,学校学业质量逐年攀升,以 2015~2017 年玉渊潭中学八年级成绩变化情况为例,与区域平均分之差逐渐缩小,语文学科反超区平均分。

实践证明,基于课程标准的“研-学-评”一体化教学改进指导,提升了玉渊潭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信和专业素养,提升了学生学业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高品质、全方位服务教育教学是成果应用的最高境界。海淀进校《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践行和检验了这一原则,丰富了“海淀教研”新内涵。面向未来,海淀进校将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传承海淀教研的传统与优势,对成果进行二次转化,指导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应用示范区本土化使用,持续探索区域教学改进的路径,高品质服务并引领区域以及全国的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海淀海淀区学业
艰苦的学业
我的梦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建校60周年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飞吧!少年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