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母性贯注下哺乳期返岗护士的工作与母职角色冲突体验研究

2020-12-11 20:08曹彦军1孙新风栾晓嵘赵玲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哺乳期哺乳母乳喂养

曹彦军1,孙新风,冯 慧,栾晓嵘,赵玲玲

(1.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山东济南250033;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原始母性贯注是指在婴儿与母亲关系的特别发展阶段中,“足够好的妈妈”给婴儿充分提供所需要的一切,最早由Winnicott[1]提出。母乳是母亲在婴儿生命早期提供的最佳营养和免疫剂,母乳喂养对促进母婴健康、降低婴儿病死率、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具有重要意义[2-4]。WHO建议,婴儿 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并将母乳喂养坚持到2周岁[5]。虽然多种证据表明,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有较多的益处,但也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对乳母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其身心健康[2]。医院作为推广母乳喂养的重要场所,护理人员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及其自身的喂养经历对传播母婴健康知识、倡导母乳喂养有重要影响[6-7]。但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哺乳期护士经常在工作职责及哺乳母亲角色之间产生冲突或矛盾[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进行母乳喂养的临床护士,但大部分研究是从益于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规避工作风险,较少关注哺乳期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的困难及身心健康状态[8]。因此,本次主要探讨哺乳期护士在兼顾母乳喂养与工作时真实体验,了解其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从而为促进临床护士母婴健康,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相应建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3月1日~5月31日选取山东省2家三甲医院正在哺乳期的临床护士为访谈对象,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不出现新的主题为原则确定。纳入标准:①结束产假返岗后继续母乳喂养的护理人员;②被哺乳子女年龄≤2周岁;③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未按规定时间结束产假的护士;②产假结束未能正常上班护士(每周工作时间<35 h);③非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人员;④子女患有严重健康疾病护理人员。其中母亲年龄:20~25岁2名,26~30岁11名,31~35岁3名;受教育程度:本科12名,研究生4名;工作年限:≤3年2名,4~6年8名,7~9年5名,>9年 1名;返岗时间:≤3个月2名,4~6个月8名,7~12个月6名;通勤时间:<30 min 2名,30~60 min 9名,61~120 min 5名。婴儿性别:男9名、女7名;分娩方式:顺产10名,剖宫产6名;体重:2000~2500 g 1名,2501~3000 g 5名,3001~3500 g 5名,3501~4000 g 4名,>4000 g 1名;主要照顾者:奶奶和(或)爷爷11名,外婆和(或)外公2名,保姆和(或)保育机构1名,混合2名;孕产次:一胎14名,二胎2名。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利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在访谈人员中主要访谈者由1名低年资护士和1名高年资护士组成,具有一定的访谈研究技巧,在正式访谈前进行预访谈,确保访谈效果。2名研究者共同参与访谈以保证访谈信息搜集的完整性。收集返岗后继续母乳喂养的护士情况,顺利取得联系的哺乳期护士共20名,最终纳入16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被试者,通过电话联系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式,在征得同意后预约时间面对面交谈收集资料,由受访者选择地点,一般确定为受访护士所在科室的会议室或休息室。根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并利用笔记记录及现场录音两种方式进行记录。访谈提纲:①您在返岗后为什么选择继续母乳喂养?②您返岗后继续实施母乳喂养对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③您认为继续母乳喂养对工作有没有影响?④从事临床护士这一职业对您母乳喂养有没有影响?⑤您返岗后实施母乳喂养得到工作支持情况怎么样等。资料收集至第16名达饱和,16名访谈对象分别以N1~N16替代。访谈时间为30~60 min,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访谈时间或增加访谈次数。

1.2.2 资料整理与分析 在收集资料同时进行资料整理,及时发现资料是否饱和。录音资料转录由2名研究者共同完成,通过反复听取录音,逐字逐句转录,将访谈资料转化归纳为文本资料,最大限度地保证转录文本的真实性,整理资料后反馈给受访者确认,尽可能减少转录造成的信息损失。对转录资料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借助质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 7.0对文本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分析、反思、编码、分类、提炼主题。为保证提炼主题的严谨性和真实性,随机选择了3名受访者对分析结果进行求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访谈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在访谈前对受访者说明研究目的和方法,告知其随时有权利终止,访谈在受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访谈者对访谈资料匿名处理并及时销毁。

2 结果

对16名返岗后的哺乳期护士访谈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归纳,提炼出哺乳期护士在母乳喂养期间工作生活真实体验,包含5个一级主题。

2.1 认可母乳喂养 所有受访者均高度关注婴儿身心健康,认可母乳喂养的益处,均知晓WHO推荐母乳喂养时间为2岁,并希望喂奶时间能尽可能延长。访谈中没有护士会因为影响身材选择停止母乳喂养,返岗后继续选择母乳喂养的原因主要有保证婴儿健康和增进母子感情两种。N1:“当然是为了孩子更好,孩子吃奶能提高抵抗力啊。” N13:“感觉喂母乳能增进母子感情,孩子跑过来吃奶的时候我感觉很幸福,我相信孩子也会觉得很幸福,应该能增加他的安全感吧。”

2.2 身体机能下降 所有哺乳期护士均表明身体因哺乳受到了严重影响,身体状况明显下降。①疲劳感:在提到母乳喂养对自己有何影响时,多数护士第一反应“就是累啊,很累”。哺乳期睡眠不佳、喂养疼痛、反复乳腺炎等众多健康问题,经常困扰到哺乳期护士。N8:“有时候孩子晚上醒的频繁,一醒就要吃奶,一个姿势喂奶,早上醒来就脖子、肩膀、腰都疼。”②能量消耗:哺乳期护士维持母乳喂养需要更多热量,容易感到口渴和饥饿。N11:“每次快到下班的点就饿得难受,但是忙啊,顾不上吃点东西,平时工作也不敢多喝水,产后有轻微尿失禁,喝水多了上厕所多,忙起来没空去更麻烦。”③部分护士因体型改变影响身体功能。N4:“要喂奶吃饭就刻意多吃一些,导致现在太胖了,身材走样难看不说,总感觉自己很笨重,干起活来也没有以前灵活。”④记忆力下降:N6:“都说一孕傻三年,是真傻啊(笑……),睡眠不足,精神不好,可不就傻嘛。”

2.3 角色冲突

2.3.1 母乳喂养致工作角色压力感 产后返岗护士大多数工作年限低、临床经验少或是高龄二孩、负担重,返回到临床工作岗位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N2:“我休产假回来的时候,医院上了新的信息系统,以前没接触过,当时感觉压力很大。”返岗后继续母乳喂养的临床护士可享受1 h哺乳时间,离岗期间原本工作任务无法合理分配,影响工作关系。N5:“中午提前1 h离岗,我的工作就要让我的搭班同事来承担,但是科里不会因为这一小会儿时间再增加她的绩效,有时候同事也很忙,我也挺不好意思的。”N6:“现在科里怀孕生孩子的很多,如果我们几个都要中午回家喂奶,上中午班也要提前下班,中午头儿(科里)就基本没人了,我同事有时候一个人管20个病号。”几乎所有护士均因为子女原因调过班或请过假。N16:“孩子打疫苗的时候,孩子生病的时候,特别黏我,基本上挂在我身上了(吃奶),家里人看不了,我就得尽量跟领导商量能不能调休班,领导一般都给调,不过我也觉得自己事儿太多。”学习能力下降:N3:“以前下班在家的时候会查查资料,学习一下工作中遇到的知识,现在是不行了,回家立马洗手抱孩子,医院组织的业余学习活动也是能不参加就不参加。”

2.3.2 护理工作致母职角色愧疚感 所有受访哺乳期护士均没有信心坚持母乳喂养到2岁,许多护士表示因为工作原因导致不能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哺乳及断乳时间,对子女有愧疚感。N6:“老大的时候就没好好陪,现在老二还不会坐呢我就又要上班了,还常加班,看到别人的孩子,妈妈工作轻松的,就可以多陪孩子,我们护士的孩子就不行(叹气)。” N4:“上班太忙,尤其是上午,打针换药根本停不下来,不喝水奶水明显变少了,我们科的那个同事老早就断奶了,不是因为不想喂了,而是上班就没了。” N11:“孩子1岁我上夜班就必须得断奶,就像我们这么忙的科室,上夜班继续喂(奶)对妈妈和孩子来说都太困难了,断了孩子夜里还能睡好,老人也少受罪”。

2.3.3 家庭关系难适应感 哺乳期护士除处理工作角色与母职角色关系外,还需适应和处理家庭关系变化。①婆媳关系:受访者中大多数护士在工作期间,子女由奶奶和(或)爷爷代为照顾,家庭结构的变化,增加心理压力。N1:“跟孩子奶奶以前没怎么相处过,生了孩子才一起生活,也是有观念不一致,不愉快的时候,但是老人帮我们看孩子,尽量不跟她产生大的矛盾吧。”N3:“婆婆白天照顾孩子,我下班不管多累,洗洗手就赶紧把孩子接过来,晚上也是自己带着,毕竟不是自己亲妈,也怕婆婆不高兴。”②夫妻关系:在问到产后哺乳是否会影响与配偶的关系时,部分护士出现犹豫,欲言又止。N5:“还行吧,孩子爸爸也挺照顾我的,也比较能体谅我的辛苦,但是孩子出生后也感觉不如之前关系好了,不知道是因为我们都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的原因,还是因为都太辛苦容易抱怨的原因(无奈地笑)。”

2.4 生活方式改变 ①饮食状况改变:处于哺乳期的所有护士均会因为担心婴儿健康而注意饮食。“绝对不会喝酒,尽量不吃垃圾食品”,N10:“没结婚没怀孕的时候经常在外面吃饭,怀孕之后就少一些了,生了孩子就压根没有了(笑),很怕吃的不健康。” ②作息规律改变:受访母亲均表示夜里有效睡眠时间小于6 h。N8:“白天孩子没机会吃奶,夜里就让他只吃母乳,吃母乳饿的快啊,频繁夜奶导致我夜里都睡不好。”③大部分哺乳期护士减少了外出及休闲娱乐活动。N3:“都不怎么出去买衣服,一是没时间吧,再就是太胖了,不愿意去买。”N5:“有时候会逛街买点东西,看电影什么的就没去过了,孩子得吃奶,不能出去时间太长。”仅有1名护士在婴儿1岁5个月时有短暂外出旅游经历。

2.5 渴望工作场所支持 所有哺乳期护士均表示渴望能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①希望医院能提供育婴设施和场所支持。部分哺乳护士因为通勤时间太长,哺乳时间无法返家,科室提供的“喂奶时间”变成“吸奶时间”,大部分受访者均表示没有安静隐蔽的吸奶场所,仅有部分受访者有医务人员专用冰箱方便储奶。哺乳时间返家护士实际哺乳时间小于30 min,N5:“为了喂孩子我在附近租了房子,下班后赶紧换衣服回家,我先吃饭,再喂孩子,喂不了多久就要赶紧赶回去,再换衣服上班,中间实际喂奶时间其实很短,而且中午没法休息,有个地方能让家里人把孩子带过来就好了。”②希望夜班时间延后。大多数护士均表明夜班是阻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夜班坚持哺乳的护士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备奶,N7:“我们科是晚上大小夜(轮值),每个人都能休息4~5 h,但是我要吸奶,整个夜班前后吸奶2次,每次都需要30 min,这样1 h就没有了,孩子1岁半之后上夜班可能更好。”③希望增加经济支持。N3:“生了孩子才知道花钱的地方真的挺多,产假没有收入,返岗后收入也比之前少,希望能增加我们的收入,减轻经济压力。”

3 讨论

3.1 哺乳期护士面临较大的身心健康威胁 本次访谈结果发现,哺乳期护士受原始母性贯注影响,高度关注婴儿生长发育健康,而自身面临较大的身心健康压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护理人员,其生理和心理均处于人生特殊阶段,哺乳及育儿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承担较多家庭责任,但仍以一个全职护士角色完成临床一线的日常护理工作,使她们比普通的护理人员在面对繁重工作量时更容易感到疲累和体力透支的情况[9]。②哺乳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研究表明,女性一生当中最容易发生精神问题的时期就是产后1年内,哺乳期工作女性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0]。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哺乳期返岗护士受原始母性贯注影响,经常担心婴幼儿子女导致忧思过重,因哺乳时间提前离岗使同事关系紧张,家庭结构变化降低心理舒适度,娱乐放松活动明显减少,心理得不到有效放松,综合因素使得哺乳期护士心理压力更加突出。

3.2 工作单位加强支持,减轻工作风险 有研究者发现,母亲职业是实施母乳喂养的重要障碍因素,全球范围内,医务人员因为工作原因导致母乳缺乏现象均较严重[9-10]。医院工作场所的条件与环境显著影响了母乳喂养情况,医院加强对哺乳期医务人员支持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进而促进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职业风险有重要意义。另外,有文献显示,母亲在生育过后对于一个支持其工作单位具有更高的忠诚度和稳定性,也更有责任心[2]。

3.2.1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①护理队伍建设。临床科室尽量在年龄和性别方面进行均衡,纠正护理队伍过于年轻化的现象,加强对男护士的培养招聘,注意梯队建设,缓解二胎政策对护理工作造成的影响。②人力资源配置及时调整。建立并充分应用医院机动护士,在人力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实行短班工作制排班,如门诊轮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轮班等,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保障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11]。

3.2.2 加强返岗培训 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充分理解哺乳期护士长时间脱离岗位后的不适应,安排高年资护士对返岗后护士进行重新培训、业务指导和把关。留出较充裕的时间,让她们重新熟悉护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等。对于产假期间医院新的规定、新的工作质量标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进展,应在护士休完产假上班第1周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在心理上提前准备,减轻或消除返岗前的恐惧心理,尽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3.2.3 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及班次 在排班时注意新老搭配、能力强弱搭配,对于哺乳期护士在岗位安排与任务分配上,根据哺乳期护士的身体状况及个体差异,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适当降低工作强度,减轻其工作量,使其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来应对自身妊娠或者哺乳带来的困难与不便。实行合理的弹性排班,科室培训或学习尽可能不占用哺乳期护士个人休息时间。充分考虑哺乳期护士调班要求,在喂奶时间安排合理的人力补充,同时帮助处理好同事之间人际工作关系,创造良好工作氛围。

3.2.4 其他 为哺乳期护士设置安静隐蔽的吸奶地点,干净卫生的存储冰箱,而不是将护士休息室、浴室或卫生间默认为吸奶或母乳喂养区域,从而为通勤时间较长的护士设置育婴场所[12-13]。同时医院可以利用丰富的医疗资源,积极组织巴林特小组等有效心理疏导活动[14]。对家庭关系较紧张的护士家庭进行单独的家访、慰问,帮助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保证护士情绪稳定。

3.3 家庭支持,促进母婴健康 有文献表明,哺乳期母亲经常处理母乳喂养与家人的需求或期望之间的紧张关系[15]。有效的家庭支持能增强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配偶支持能增强母亲哺乳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2,16]。本次访谈的16名护士,有11名婆婆是主要照顾者,其家庭成员及结构发生变化,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哺乳期护士心理舒适度,增加心理压力,婆媳关系紧张更是成为重要的压力来源。鼓励增强家庭支持,母乳喂养应由以婴儿为中心转变为以母亲为中心,保证母亲休息、睡眠,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缓解家庭与工作的矛盾,促进乳汁分泌及母亲身心健康。

3.4 个人合理规划,积极疏导不良情绪 女性泌乳、排乳受垂体前叶催乳素、垂体后叶催产素等激素调控,体内激素的变化使女性较易产生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情绪变化也会影响泌乳和排乳[17]。哺乳期女性应加强自身情绪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遇到困难积极寻求帮助,保证个人生活与工作质量。有研究表明,哺乳期护士自身积极努力实施母乳喂养,却常常忽略了工作单位的支持,在寻求同伴支持方面明显存在不足[18]。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加强身体机能修复锻炼,尤其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增加娱乐放松活动,积极进行科学育婴知识学习与实践,多途径减轻自身工作、生活压力。

3.5 呼吁国家完善政策法规,保障权益 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全国各级医院迎来了护士群体生育的高峰现象,护士集中休产假加剧了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导致哺乳期护士处境更加艰难。世界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建议全球采取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包括母乳喂养在内的卫生健康水平[19]。处于哺乳期的护士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保障和支持,制定相应政策保证孕期及哺乳期护士合法权益,保障哺乳时间的切实实施,适当推迟夜班时间,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保证收入来源,减轻经济压力。

哺乳期返岗护士受原始母性贯注影响,将较多的精力和体力放在养育子女上,有较强的坚持母乳喂养意愿,但由于职业因素,导致哺乳期护士返岗后母乳喂养困难加剧,出现身体机能下降、工作角色压力感、母职角色愧疚感、家庭关系难适应、生活方式被迫改变等,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处于哺乳期的护理工作者越来越多,将会对护理人员自身和管理者造成极大挑战,医院、家庭、社会及自身应多方面联合,改善护理人员母乳喂养体验,提升母乳喂养率[20]。

本研究局限性:①本次访谈样本量较小,虽然质性研究小样本可以充分探索参与者的经验和深入分析,但仍有遗漏信息的风险。②本次访谈主要在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无法代表全部医院哺乳期护士的体验和想法。③本次访谈研究结果归纳主观性较强,其中1名访谈者本身处于哺乳期,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哺乳期哺乳母乳喂养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会哺乳的树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母乳喂养的这些“奇葩说”
哺乳期同房,会怀孕吗
母乳喂养进社区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与乳母谈哺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