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266500)
新型冠状病毒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伴或不伴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2-3]。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9例新冠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采取全面及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2日~2月23日收治的19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诊断标准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5],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可确诊: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确诊患者中,男7例、女12例,年龄(49.6±11.8)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12例,本科及以上7例;危重型1例,重型4例,普通型10例,轻型4例;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胃肠炎等慢性基础疾病者4例;其中6例患者发病前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旅行史,5例患者发病前与确诊患者有接触史。经治愈出院的13例患者中,重型2例、普通型7例、轻型4例,治疗时间(15±6)d,均预后良好。
①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②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③及时给予有效呼吸支持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危重症患者主要采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无创机械通气及有创机械通气等氧疗方式,必要时给予患者体外生命支持治疗。④抗病毒治疗: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现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加用洛匹那韦或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⑤抗菌药物治疗:根据WHO指南[6]建议,给予经验性抗菌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⑥激素治疗:激素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存在争议,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谨慎。病情进展快或重症患者可酌情使用甲泼尼龙。⑦中医治疗:辨证施治、三因治宜、防大于治,根据疾病进展及临床表现对症使用,使用处方如下。蜜麻黄9 g、炒苦杏仁10 g、麸炒白术10 g、瓜萎30 g、草果10 g、浙母贝10 g、金荞麦30 g、黄芩10 g、陈皮10 g、姜半夏6 g、党参10 g、茯苓10 g、丹参30 g、赤芍10 g、甘草6 g。⑧对症支持治疗:可对症使用解热镇痛、镇咳、化痰、止吐、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等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
3.1 一般护理 轻症患者应卧床休息,适当运动,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与此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变化,并遵医嘱合理用药。
3.2 呼吸支持护理
3.2.1 序贯氧疗联合雾化吸入护理 基于现有数据,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医院仅需接受普通氧疗即可[7]。我院收治的19例患者中仅有5例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的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其余患者都为轻型或普通型患者,因此大部分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高流量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的序贯氧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雾化吸入,然而雾化吸入一方面有助于治疗,但另一方面也由于产生气溶胶污染室内空气,可能导致医患之间及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7]。为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我院采取将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安置于单间负压病房内并采用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储雾罐雾化吸入方式,尽可能在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气溶胶污染室内空气情况。
3.2.2 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护理 有研究表明,俯卧位与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临床效果比较,前者优于后者,可更好地减少促炎性因子和乳酸,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8]。原因是由于俯卧位通气时不同区域肺泡大小的差别较仰卧位小,表现为一种相对均匀的分布,同时俯卧位解除了心脏和纵隔对背侧肺区的压迫,使得原先萎陷的背侧肺区肺泡得以复张,且肺血流在俯卧位通气时背侧肺区的通气和灌注较仰卧位好,分流减少,从而改善氧合[9]。有研究表明,体外震动排痰仪利用垂直力和水平力使患者呼吸道黏膜的代谢物液化、松动、脱落后排到主气道咳出,操作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穿透性,对肺底深部的痰液也具有明显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使呼吸肌的力量有效增强,咳嗽反射增加,效果优于人工叩击排痰[10]。因此,目前我院针对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型患者采用俯卧位结合机械振动排痰方法,每日俯卧12 h,结合机械振动排痰2次,每次10 min,促进了痰液排出及肺扩张,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俯卧位应在饭后1~2 h进行,以免出现食物反流的情况;在俯卧位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保证患者安全,预防脱管、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有研究指出,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应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11]。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能够明显缓解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临床症状,可以对症合理使用[12]。但是中医治疗应当结合本地区气候、人群特点采取区域化、个体化的防治措施。我院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考虑本区域特点及个体差异,制定了个体化的中药处方。护理人员在用药时根据医嘱准时、准确给药,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并熟练掌握各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反应。
3.4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第1号文件明确指出,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早期致病传播能力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接近或略高于SARS,属于中高度传染性的传播疾病。迅速切断传播途径,采用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较快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进一步蔓延[13]。因此,我院制定了详细的患者就诊、检查及治疗流程,并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一旦确诊,立即将患者放置在单人负压病房内并由专人看护,并对病房物体表面、空气、手和医疗器械等潜在污染对象进行消毒2次/d;同时,对接触感染患者的医务人员也进行了强化防护训练并进行隔离处置。在针对传染源进行系统医治的过程中,其间接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扩散传播,即为次生传染[14]。护理人员在护理感染患者时,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做好个人防护,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标本送检、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在预防职业暴露同时防止次生传染。
3.5 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肺扩张,改善呼吸肌肌力,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15]。我院采用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作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方式,其具有自身优势:①更注重于呼吸调息、呼吸肌肉、呼吸功能方面的锻炼。②属于中低强度运动,但可达到有氧运动,对于重度、极重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亦可实施。③动作柔和缓慢,对膝关节等功能要求低,安全系数高[16]。有研究证实,八段锦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可减轻其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提高其运动耐力,并有效改善临床疗效[17]。我院由医护人员带领患者每日进行集中练习八段锦,每次30 min,2次/d,并倡导患者康复后自行锻炼,取得满意效果。
3.6 心理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迅速、传染性强、尚无特异性治疗,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继而引起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心理障碍[18]。隔离治疗也使患者易产生孤独、恐惧、焦虑、自责的心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应将心理健康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19]。目前,我院虽然尚未建立心理干预体系,但护理人员通过面对面的心理干预,给予其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真地聆听、细心地陪伴、适当地疏导、无条件地接纳、由衷地尊重、充满爱意地同情等,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迅速、传染性强、无特异性治疗,在治疗及护理时,我们应及时更新疾病相关知识,积极调整治疗护理方案,结合医院环境及运行模式迅速制定适合本院的相关防控流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全力开展疫情控制工作;同时,对于确诊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护理方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发挥中医药及传统气功八段锦在疫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前做好危重型患者的抢救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纳入的19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逐步好转,有13例患者已治愈出院。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个体化、具体化的优质护理措施,及时更新疫情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立足早期干预,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科学有效地做好治疗、护理及疫情防控工作。但是由于样本数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