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岗
云南省通海县第二中学,云南 通海 652700
在前文《云南玉溪河西方言探微》中,笔者就语言演变过程中变化最大的语音、变化稍小语汇作了探索阐述,现在对变化不太大语法进行探索阐述。
语法是语言演变过程中变化最小的部分。河西方言也不例外,在内地汉语与土著民族语言相互影响的形成过程中,受土著民族语言的影响较少,变化较小,其语法规则与普通话仍基本相同,因而本节只记述与普通话有差异的语法现象。
1.用时态助词“要”询问动作是否完成或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饭咯也请要了?(吃过饭了吗?);吃要了。(吃了。)
2.“要”也可用于祈使句,表示要求完成某种动作行为。如:挨这件脏衣服洗要!(把这件脏衣服洗了!);挨电视关要!(把电视关了!)
1.前缀。①“老”加在亲属称谓之前,表示被称人排行最小的意思。如:老叔、老婶、老舅、老囡、老儿子、老耶。②“小”可以加在排行或乳名之前。如:小老二、小二囡、小八寿、小六七、小招弟、小老憨。
2.后缀。①“家”读作[ʨie44],放在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后面表示敬称。如:你家、你家们、他家、他家们。(也可以在第三人称后面加“人家”,组成“他人家”[te44in31ʨie44]表示敬称。)②“法”放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表示程度。如:河西的豌豆凉粉那份儿好吃法嚜,给你吃了连碗都要舔干净要呢!(河西的豌豆凉粉太好吃了!);像他家那份儿吃法嚜,大房子呢唉吃成小偏厦柯要呢!(象他家那样铺张浪费地吃,家产都得吃光了!)③“尝”读作[ʦ‘uŋ53],放在动词后面,使动词变成名词性短语,表示对动作的评价。如:这日晚上的电视憋得挵瞧尝。(今天晚上的电视没有什么看头。);兴蒙的太极黄鳝嚜倒是有点吃尝呢!(兴蒙的太极黄鳝是比较好吃的!)。④“气”读作[ʨ‘I21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事物的轻微程度,带有“稍微”的意思。如:这几日我们班的纪律倒是有点好气了。(这几天我们班的纪律好了。);这个娃娃嚜有点乖气。(这个娃娃比较乖。)
1. 名词重迭。重迭后相当于普通话加“子”、“儿”、“头”的名词,有些词还可以儿化后重迭。①本调念阴平或上声的单音节名词,重迭后仍念本调。如:珠珠(珠子)、竿竿(竿子)、箱箱(箱子)、铲铲(铲子)。②本调是阳平或去声的,重迭后,后一音节变为阴平。如:箩箩(箩筐)、瓶瓶(瓶子)、盘盘(盘子)、带带(带子)、罐罐(罐子)。③名词被借用作量词后重迭,不变调,表示“每一”、“许多”的意思。如:箱箱(每一箱)、车车(每一车)、碗碗(每一碗)、瓶瓶(每一瓶)、杯杯(每一杯)、袋袋(每一袋)、街街 (每一街)。④表示方位的名词,还有“AAB”和“ABB”的重迭形式,表示该方位的极点。如:“AAB”式:边边上、中中间、高高处、底底下。“ABB”式:格拉拉(角落)、垭巴巴(狭窄的缝隙)。⑤在河西方言里亲属称谓都可重迭。如:孃孃(小姨、小姑)、婶婶、婆婆(外婆)、舅舅、公公(爷爷、外公)、哞哞[meI44meI44](小孩儿)。
2.形容词重迭。重迭后表示性质、状态、程度的加深。与普通话相比,在河西方言中形容词的重迭形式则更加丰富,既有普通话中的ABB 式、AABB式、A 里AB 式,还有普通话中少用或不用的ABAB式、AAB 式、“A 了 A”式、“A 头 A 脑”式、“A 头 B脑”式和ABAC 式,在表意功能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不过河西方言中形容词重迭一般不用AA 式。
①“ABB”式。如:胖嘟嘟、黑洞洞、绿霞霞、绿茵茵、粉争争、白扎扎、灰普普、乖噜噜、重哽哽、实掂掂、矮垛垛、、厚董董、热呼呼。此式还可以后加“的[nə31]”,构成“ABB 的”式。如:大跩跩的、苦滴滴的、扎冰冰的、扎吱吱的、冷阴阴的。
②“ABAB”式。在河西方言里,ABAB 式多表示强调和加深形容的程度,增强表达效果。例:二古二古、病歪病歪、洋扯洋扯、凉荫凉荫。在这种结构形式中,存在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即由名词加动词组成ABAB 式后词性发生改变,变为形容词。如:头扭头扭、手甩手甩、干纵干纵、干笑干笑。这种形式表示程度的加重,有时甚至超过了说话人的“预先设想”,含有“过分”的意思,感情色彩上含有说话人的不满和反感。从形式上看,ABAB 式来源于AB 式,不过在河西方言中这些词语都不以AB 式出现,分裂开后语义就不完整了。如:他家那个娃娃不听话,日日干跳干跳呢。句中“跳”的基本字义是:“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跃,越过:~班,一起一伏地动:心~”,而在河西方言中“跳”还有形容人不听管教之意。在这里“干跳干跳”是形容他家的孩子不听管教,既突出非常不听话,又表达得生动形象。
③“AABB”式。如:抻抻拖拖、悄悄咪咪、实实落落、扎扎实实、讲讲究究。
④“A 哩AB”式。如:草哩草气、喇哩喇渣、土哩土气。
⑤“A 了A”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普通话中的AA 式,它适用于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表示性状程度的加强。“了”放在重复的形容词中间,用来对形容词进行修饰,说话时加重语气。如:好了好(好极了、好得很);冷了冷(冷极了、冷得很)。
⑥“ABAC”式。这类形式突出的特点是A 多为名词,B、C 词性相同,多为动词或名词。只要ABAC组合在一起,即变为形容词,多表示强调和形容程度的加深,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也多带有不满之意。如:扫嘴扫脸、白嘴白舌、怪声怪气、挨一挨二、不是不处、左声左气。
⑦“A 头A 脑”式。这类形式最大的特点是“头、脑”为名词,A 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其中以名词居多。但只要组合成“A 头A 脑”式其词义就发生转变,变为形容词,与ABAB 式相似,多表示强调和加深形容的程度,增强表达效果,多含有“过分”的意思,感情色彩上含有说话人的不满和反感。如:不头不脑、犟头犟脑、顺头顺脑。
⑧“A 头 B 脑”式。这类形式与“A 头 A 脑”式及其相似,其中“头、脑”都是名词,A、B 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还可以是名词,但只要组合成“A 头B 脑”式即改变词性为形容词。在河西方言中这类形式的都是表达不满和反感。例:摇头晃脑、昏头杂脑。
⑨“老 AA 的[nə31]”式。如:老贵贵的 、老远远的、老重重的、老高高的。
⑩“AB 了AB”式。它适用于所有不能构成ABAB 式或ABB 式双音节形容词。例:难过了难过(难过极了、非常难过);好瞧了好瞧(好看极了、非常好看)。
这种形式使形容词可完全用于重迭,增强了其修饰的程度。
3.动词重迭。与普通话相比,河西方言动词重迭式的组配能力更强,意义也更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AA”式。河西方言中的单音动词“AA”式重迭,和普通话中的“A 一A”式相对应。发音时前字重读,后字轻读。这类重迭形式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短、次数少或表示短时间的持续动作,部分带有尝试性的含义。如:煮煮(煮一煮)、走走(走一走)、笑笑(笑一笑)、抱抱(抱一抱)、猜猜(猜一猜)。
(2)河西方言中用“咯A”式重迭,对应普通话中的“A 不A”式重迭来表示疑问。如:咯合(对不对)、咯是(是不是)、咯听(听不听)咯柯(去不去)。
(3)单音动词重迭,再加后加成分,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AA+结果补语。这种形式在普通话中比较少见,只有特殊几倒。例如:吃吃完、砍砍断、捆捆紧、洗洗净、打打倒、推推翻。可是在河西方言里“AA+结果补语”现象却是十分常见。例:铺铺平、写写好、整整齐、锁锁起来。②AA+宾语。这类重迭形式是普通话里没有的,是在AB 式的基础上重迭“A”构成的,以表示动作的短暂或强化。例:嚯嚯你、吃吃饭、喝喝水、歇歇气、努努力、晒晒太阳、洗洗衣裳。
(4)AA+瞧。这里的“A”通常是单音节自主性动词,动词重迭后加助词“瞧”,主要表示动作行为的尝试意义。例:做做瞧、想想瞧、问问瞧、吃吃瞧。
(5)修饰性单音节词加单音动词重迭:ABB 式。该形式是河西方言中动词重迭较为独特的一种,主要是突出动作前的修饰成分。例:克瞧瞧、闲走走。如:“不好意思了,只能让你家空坐坐。”句中的“空坐坐”主要是突出“空”,意为“没有什么好东西来招待”,是客套话。
(6)单音节动词加“上”加单音节动词加“下”:A上A 下式。一般动作行为义和表心理活动义的动词可以进入这种形式,主要描述一种反复重复的动作、团团转的情景,在一定的语境中也表达责备、厌烦的语气。如:走上走下、跳上跳下、忙上忙下。
(7) 双音节动词重迭式:ABAB 式和 AABB式。 ①ABAB 式。这类重迭形式,跟单音动词重迭AA 式所表示的表意功能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短暂或尝试性及表示短时间的持续动作。如:收抬收抬、打扫打扫、整理整理;②AABB 式。与原式相比,AABB 重迭式语义大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这种语义的变化与原式的结构形式有关,也与AABB 所在的上下文有关。具体表述为:
甲:有的AABB 重迭式表示两种不同动作持续性地交替进行,侧重描写两种动作持续性的过程。与不重迭的动词相比,重迭后的动词动量明显增大。如:吃吃喝喝、说说唱唱、扫扫抹抹、走走瞧瞧;
乙:有的AABB 重迭式表示动作的频繁或绵延。如:打打闹闹、摇摇晃晃、吵吵闹闹;
丙、有的AABB 重迭式减弱了动作行为的实指性,表示泛指。如:磕磕碰碰、嚯嚯哄哄、小小心心;
(8)动词、形容词短语的其它结构形式。多为四字短语,偶尔也有五、六字的。①有意义音节构成的短语。如:塞言捣语、喳脚舞手、拖衣落食、以猪骂狗、拖身怕动、鬼精龙神、五拗六别、挺腰拿肚。②加无意义音节构成的短语。例:子平正经、怪名十堂、花里胡哨、灰巴拉出。
1.人称代词。①主要用“我、你、他(她)[tə44]”。②表敬称时用“你家[in31ʨI44]”、“他(她)家[tə44ʨI44]”、“他(她)人家[tə44in31ʨI44]”。③表领属时用“我家[o53ʨI44]”、“你家[nI44ʨI44]”、“他(她)家[tə44ʨI44]”。
2. 疑问代词。①问人用“哪位”、“哪个”、“哪几位”。②问时间用“哪下“、多下“、多阵[to53tşən213]”、“哪阵、“多且“那会儿些。③问地点用“哪地[ti31(]什么地方)”。如:你挨克哪滴?(你要去什么地方?)你们支下在哪滴?(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④问事用“挵[nuŋ31(]哪样、什么)”。如:你瞧本挵书?(你看的是一本什么书?);你说挵?(你说什么?);你聘他讲些挵?(你和他讲什么?);你挨他整挵?(你和他干什么?)。
1.名量词。仄(一~青菜,一~面条)、路(一~字,一~菜籽)、掐(一~草)、腰(一~裤子)、摞(一~书)、展(一~红旗)。
2.动量词。转(走一~,跑了两~)、回(玩一~)、气(砍一~)。
1.疑问副词:咋个、咋个些。
2.时间副词:将将、挨(将要、就要)、要着(①、差不多,将要。例:“我~~上班去了。”②、反语,表示根本不可能。例:“他~~帮你了!”)。
3.程度副词:老实、扎实、硬是、紧(老。例:“我~等~等她都不来。”)
4. 语气副词:怪(例:“这件衣裳她穿着~好瞧的。”)
5.否定副词:憋[piə213](没有)、不消[pu44ɕiɑu44](不用,不别)
1.挨:意为“替、把、对、向、得、被”。如:①挨我背着书包!(替)②挨电话拿来我打下!(把)③我这日不好,你帮我挨老师请下假!(给,向)(我今天生病,你帮我向老师请假!)④这个汤壶是挨你大爹家借的。(向)⑤天变了,你挨多穿件衣裳呢!(得)⑥碗也挨他打烂要了。(被,“挨”读为阳平。)(碗被他摔碎了。)
2.着[tşo31]:意为“被”。如:老天掉下来给吃嚜还是挨起早些呢,不是嚜着人家早起的拾着克要了。(老天爷送给你吃也还是得起早点,不然也要被早起的人捡走了。)
3.齐:意为“从”。如:齐挨条巷巷上克就是他家了。(从那条小巷上去就是他家了。)
4.走:意为“从、向”。如:①走这回起嚜挨好好呢做人了!(从)(从这儿起要好好做人了!)②你走那滴来?(从)(你从哪儿来?)③这把镰刀咯是走老张家挨滴借来呢?(向)(这把镰刀是不是向老张家借的?)。
1.挨:意为“和,同”。例:我挨你一起唱。
2.聘:意为“和,同”。例:你聘王华坐一张桌子。
3.掺:意为“和,同”。例:我来掺你们坐一桌。
1.“咯”字句。①咯+谓语。例:咯要?(要不要?);咯合?(对不对?)。②主语+咯+谓语。例:你咯克?(你去不去?);他咯如麻?(他可不可怜?);产量咯高?(产量高不高?)。③主语+咯+能愿动词+谓语。例:他咯会来?(他会不会来?);老李咯能来?(老李能不能来?);你咯愿意做?(你愿不愿意做?);④主语+咯+谓语+宾语。例:你咯吃罗松米?(你吃不吃花生?);你咯克着圆明寺了?(你去没去过圆明寺?);他咯也讲葛苑马公的故事?(他有没有讲葛苑马公的故事?)⑤主语+咯+谓语+句末语气词。例:饭咯熟了?(饭是不是熟了?);豆咯按完了?(蚕豆种完了吗?)。⑥主语+咯+谓语+宾语+句末语气词。例:你咯吃饭啦?(你吃饭了吗?);她咯来上班啦?(她来上班了吗?)。
1.动词+不来。例:说不来(不会说)、整不来(不会做)、玩不来(不会玩)。
2.动词+不得。这种句式表达的意思比较复杂,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意义:①表示不善于做某件事。例:嘴不得(不善于说话)、记不得(记不住,不善于记忆)、苦不得(不能吃苦耐劳)。②表示不能,不允许做某件事。例:整不得!(不能做,不许做!);吃不得!(不能吃,不许吃!);动不得!(不能动,不许动!);说不得!(不能说,不许说!)。③表示对某件事情的否定。例:晓不得(不知道),认不得(不认识,不知道),记不得(没记住)。④表示对某种言行或事物不满意。例:瞧不得(看不顺眼),见不得(看不惯),听不得(听不惯,不爱听)。
在“咯”字句中,动宾短语可以转化为首饰的主谓短语。例:咯吃饭了?(动宾),饭咯吃了?(主谓);咯来车了?(动宾),车咯来了?(主谓)。
1.表示程度加深。①“要死”、“要命”。如:这种药苦得要命(这种药苦得很);这天热得要死(这天热得很)。②“成挵的”、“抵得挵的”。例:这条裙子你穿着漂亮成挵的(这条裙子你穿着特别漂亮);你穿着这腰裤子好瞧了抵得挵的(你穿着这条裤子特别好看)。
2.表示轻蔑或不满。①“搓”。例:他栽的那份青菜嚜要了搓!(他栽的青菜太差了!);②“要不得”。例:他家卖挨份衣裳嚜要不得!(他家卖的那种衣服质量太差,不能买!);他们几个做的活要不得!(他们几个干的活太差了!)③“整挵”。例:这份烂被窝嚜要了整挵?(这种破被子要了干什么?)
这类附加成分一般是表示感叹,而且多数都与普通话一致,只有少量几个词是河西方言独有的。如:“哎嬷”、“哎嬷嘀嘀”等。例:哎嬷,这份羊嚜养了瘦壳壳呢嚜咋个值那[nə44]多的钱!(唉,这只羊太瘦了不值那么多钱!)
哎嬷嘀嘀,那[nə44]半日才挑得那[nə44]小点儿水嚜还不够你喝那[nə44]嚜!(唉,这么长时间才挑来那么点儿水,太少了!)
云南玉溪河西方言是云南玉溪河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地方文化的钥匙。本次探究的意义在于:一是揭示文化底蕴深厚的河西方言的独特规律,使河西人认识到自己家乡方言的特点;二是为研究地域文化、建设文化河西提供学术支撑;三是提高河西人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河西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四是寻找河西话跟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为河西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探寻河西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是为了在深入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更好地保存这一朵语言的“奇葩”,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河西,欣赏河西方言,让河西方言带着五彩的双翼,飞越彩云之南,与其他地域的人们融洽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