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成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发达国家较为注重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了诸多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发展模式,如,英国的BETC 办学模式、加拿大的CBE 办学模式以及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等,这些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及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法国朗格朗于1965 年第一次提出了终身教育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 年在韩国召开的会议主题便是终身学习。会议指出,终身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各国职业技术教育及培训均应以终身理念为依托。教科文组织于2001 年修订的相关条例中延伸了职业教育和技术的界定范畴[1]。同时,在探讨教育活动中职业和技术教育目标时,着重强调职业和技术教育要作为顺应每个国家和全球技术发展所需的终身学习体系的构成部分。因此,世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发展态势正在向终身教育的方向前进。
传统教育模式均是以学生学习水平为指标来权衡,形成唯知识的质量观。近年来,德国、英国等国家先后提出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将培育核心能力作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目标,认为核心能力是劳动者从事各行业均不可或缺的能力。新的职业能力观注重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将协作共事和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规划、创新及组织能力等视作职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与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仅具备单项专业能力的人才已难以顺应多层面与多变的工作环境,拓宽综合素养及职业技能成为必然趋势,唯知识质量观已向核心能力观转变。
随着世界一体化格局的推进,全球各国职业院校逐步摆脱单一独立办学的形式,向开放办学进行转变。一是开展校企合作,如英国部分职业院校实行的“三明治课程”,该模式由两年在校课程、一年有关企业实习以及最后一年的在校学习组成,学生学习期间便可从学校进入社会学习。二是国际协作办学,德国与法国自1975 年起,开始试验职工培训的控制与监督办学协作。随后,各个国家又展开不同方式的协作办学。受教者不但能够享受国际化职业培训带来的益处,而且还能选择在本土学习之后,进入其他国家学习,最终拿到毕业文凭[2]。
BETC 是由英国职业评估组织“BEC”和“TEC”组成的,共称为“BETC”,是以职业教育证书相关课程为基准进行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育人理念,主张学术和专业、职业两个层面的平衡发展,注重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学生通用能力的教育培养,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投身于学习中,锻炼并提升个体能力。
所谓“CBE”,指的是以能力作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该模式的课程与专业设置由相关领域专家委员会及学校有关教育工作者协同完成,同时重点强调企业界与产业界相关专家组的重要作用[3]。该模式主张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育岗位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确保职业能力、技能培育目标的有序落实。
“双元制”办学模式指的是职业教育中企业和政府协作、非全日制院校与企业协作培育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双元组织模式。受教者一方面以学徒角色在企业内部接受实操技能培训教育,另一方面以学生身份参加非全日制院校内和职业有关的文化、专业理论教育。此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及企业双方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能提升就业率。
1.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置于重要地位。各发达国家多将职业教育发展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如德国在财政与立法层面均给予职教事业应有倾斜,通过政府力量,实施有助于职教发展的举措,并以法律的形式进行公布,促使职教发展具备牢固的法律保障,使职教办学拥有清晰的规范条例[4]。
2.注重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制度建设。各发达国家始终注重职业资格证书相应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澳大利亚、德国等均具备较为健全的职业资格证书机制。从业者经过严格考试方可得到职业资格证书,有效推动了职教事业的发展。
3.注重教育活动中实践环节的作用。职业教育质量与各类技术人才质量相关,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重视从业者的能力培养,注重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有机融合。如,德国职教培训的所有学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相关企业内部学习,澳大利亚将职教工作重心置于学生们实际工作水平及能力的训练层面,往往在学生们毕业后,便可立即参加岗位工作。
伴随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应主动和其他教育进行衔接,才能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具体需求。如,德国职业教育在各层次和普通教育互相交叉,为职业技术受教者提供诸多深造机会。而国内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间的衔接尚待进一步推进与完善,所以,只有加强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支持力度,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群体通向国家高职甚至普通高校的道路,才能促使国内职业教育迈向更高台阶。
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社会需求是有效调控人才培育方向及数量的关键性标准。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让受教者既能在企业内部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又能在学校内接受专业理论的教育模式。目前,国内除部分具备行业背景的院校导向明确外,大多数职业院校并未与区域经济社会、企业或者行业形成有机、稳定的协作关系。因此,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层面应注重和经济社会的协调,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持续与健康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应加强产教结合,积极动员各行业企业参加职教办学项目。学校方面要主动积极地采取有效行动,和企业签署订单式育人方案,满足社会各界对行业人才的需求。而企业方面应对人才培养给予指导和提出明确要求。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学校双方优势,把职教发展和地区产业振兴有机融合,切实达到企业、学校双方共赢。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在调整与升级经济格局,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迫切需求大量优质人才,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应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并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职教模式,使我国职业教育获得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