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灵君
随着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我园每年都会有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为了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立足园本教研、创新机制,创设了一条“润、练、研”三型并举的教师专业成长幸福通道,引导青年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我们着力打造“妈妈心”教师团队,引领教师常常心怀两个问题“假如那个孩子是我”“假如那是我的孩子”,以是否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温“润”品性。我们通过专题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如定期开展“做富有魅力的幼儿教师”“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等专题讲座,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温度,做心中有爱、眼中有情、脸上有笑、行中有范的“四有”实幼好教师。其次,滋“润”情感。关注教师生活,建立情感连接。如为教师提供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整合社会资源,组织“青年教师联谊会”等,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体会到团队的温暖。再次,浸“润”心田。激发热忱,提升教师归属感。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园所文化建设活动,激发青年教师成长内驱力,落实求真务实的师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我园教师内练的“一口气”,就是对先进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正确认识。为此,我们构建了青年教师“幸福成长四部曲”提升模式。
(一)幸福成长第一曲:自主晨读提素养
每天早上青年教师们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10分钟的晨读,并进行组内分享。晨读的内容主要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关注孩子发展规律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如何管理班级、读懂孩子的《正面管教》,关注沟通技巧的《非暴力沟通》等。教师们根据需要,自主制定晨读计划,在读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修养,学做事、学做人、学沟通,潜下心来做教育。
(二)幸福成长第二曲:团队共读找路子
每周教研活动开始前30分钟,根据教研组长安排,教研组内共读晨读推荐的图书,形式可以是齐读、领读、分段读等。青年教师要写读书感悟,期末形成读书笔记集,为专业发展找对方向,找准路子。
(三)幸福成长第三曲:实践培训架梯子
每月末,我们会有计划地安排专家或业务园长培训青年教师。通过专家引领、实际操作、课堂观摩与评价等形式,切实丰富青年教师的文化内涵,提高課堂观察、有效应答等专业能力。
(四)幸福成长第四曲:趣味考核搭台子
我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各种平台,如每年定期开展“三阶段、五内容”基本功大赛活动,通过自我提升、教研组内评选、园内展示三个阶段,使青年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理论水平等得以提升。此类活动,让教师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满足了教师自我实现、体验成功的需要,提升了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园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教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一)树立“四生”理念,引领园本研训
1.生本化——幼儿为主体。新入职教师在学校中积累了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但缺乏实践应用经验。我园园本研训强调以幼儿为主体,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重视幼儿的体验、感受,让探索感知、动手操作成为幼儿认识世界的开端、获得经验的源泉,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和谐发展。
2.生活化——生活即课程。我园园本研训树立生活化的理念,引导青年教师扎根于生活,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挖掘与利用相关课程资源,为幼儿创设真实的、丰富的、自然的教育生活环境。
3.生趣化——兴趣为源泉。我园园本研训坚持“生趣化”的理念,在园本课程的建设中引导青年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关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课程的实施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同时还为青年教师提供配套的教研与培训活动。
4.生态化——生命的本真。我园在教研过程中引导青年教师关注幼儿的生命本真,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客观规律与独特个性,让“生态化理念”贯穿教研的始终。
(二)在研讨中提升,落实“五步教学法”
为了给青年教师规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在课程研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园逐步建立了“兴趣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分享、生活拓展、情感升华”五步教学法课堂模式,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前,采用“任务式小组化”四步走研讨方式,使教师们更加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需求,重视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体验和交往,在行动中获得情感、能力和知识的发展,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1.第一步:明确目标,制定“任务”。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前,根据主题活动中需要研讨的内容,每个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目标、分配任务,实现教研组内人人有事干,人人有任务,驱动青年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
2.第二步:分组行动,梳理“任务”。首先,结合本园实际、本土文化以及当下班级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依据主题目标,补充、调整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使主题目标落实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其次,从活动出发,设计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方案,讨论家庭、社区资源开发及利用的要点,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课程的深入实施提供保障。
3.第三步:师徒同台,完成“任务”。基于青年教师的特点,我园在教研中采用师徒同台的方式助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如为青年教师提供观摩师傅“示范课”和展示徒弟“模仿课”的平台。师徒同台的模式不仅激发了教研的活力,还将“学”与“练”有机整合,有利于新老教师的互动与交流。
4.第四步:梳理总结,反思“任务”。一日生活中,我们关注教师们“任务式小组化”课程研讨的落实效果。主题活动结束后,每人梳理自己开展主题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撰写课程活动反思,在本教研组内进行分享反馈,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为青年教师深入观察、认识幼儿提供了机会。
(三)加强自我反思,完善“三主体评价”
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我园以指引和推动“521”幸福课程体系的有效开展为契机,采用教师自我反思以及“三主体评价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1.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我园从以下两个环节入手:一是撰写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园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幼儿展开,然而初入园的青年教师对幼儿的认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引领青年教师从案例的背景、表述、分析和反思四方面撰写观察记录,为他们深入观察、认识幼儿提供机会。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儿童发展知识体系。除此之外,幼儿观察记录也为青年教师后续的教育措施提供依据。二是撰写《主题实施情况记录表》。每次主题活动的开展,都要求青年教师对该主题下的环境创设、区角材料投放、幼儿活动及家长和社区的参与情况进行详尽记录,并对该主题活动进行评价。《主题实施情况记录表》的撰写有利于青年教师对该主题的开展进行记录与反思,便于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升主题活动开展水平。
2.采取“三主体评价模式”。我园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方式,采用动态化、情景化的评价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从评价方式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开展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帮助青年教师全面了解课程实施情况。从评价主体看,除常规的教师评价外,还扩大了评价主体范围,将幼儿与家长也纳入课程评价主体,形成全面的、客观的、真实的三主体评价模式。三主体同步评价,为青年教师获得全方位课程反馈提供了机会,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