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环境我做主

2020-12-10 06:50贾宗萍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设想环境幼儿园

贾宗萍

“环境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建立关系的能力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质量——甚至是健康。”对幼儿来说,大脑、身體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需要丰富的环境刺激。户外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适宜的户外环境能够为幼儿创造诸多有价值的学习机会,有研究指出,经常参与户外游戏的儿童,他们的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能力比不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儿童强(Yerkes,1982)。户外环境创设的基础和方式往往能够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因此,重视户外环境的创设,并尝试让幼儿参与户外环境改造的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让幼儿参与户外环境的改造?

1.尊重幼儿应有的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明确提出,要“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适当地看待”。3~6岁幼儿已能够逐渐清楚、明确、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有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能力。幼儿园户外环境是幼儿生活的场所,与幼儿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在户外环境改造时,我们应当保护幼儿参与设计、提出想法的权利,并相信他们有能力使用这样的权利。

2.落实“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幼儿园更加强调以幼儿为本,基于幼儿的经验与需要来组织与实施课程。虽然幼儿园和教师在创设环境、组织活动、提供材料的过程中会尽可能地考虑到幼儿的好奇心、能力、发展兴趣和社会文化背景,但却鲜少探讨他们对我们所谓的“最佳实践”的看法。在户外环境的改造中,我们通过向幼儿征集改造方案的方式,了解他们对户外环境的真实需求,让他们的想法融入户外环境的设计,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让户外环境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佳场所。

二、幼儿希望的户外环境究竟是怎样的?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点之一是了解幼儿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以促使幼儿的行为发生变化,为此教师和家长需要不断地交流、讨论与完善课程计划,而幼儿的意见在其中也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了让户外环境的改造能够基于幼儿的经验与需要,我们在幼儿园一部、二部户外环境改造前,向幼儿发起了“改造方案征集活动”,将户外环境改造的设计权交给幼儿,请幼儿通过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户外环境改造的想法。从征集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幼儿希望的户外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体现幼儿当下的生活经验

“寻找了解儿童想法的途径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认真计划和思考的过程。”什么时候开展调查,面向哪些幼儿,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等都是在积极引入幼儿参与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园小中班和大班分别位于不同的园区,在征集幼儿园二部户外环境改造方案时,考虑到大班幼儿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快一年的时间,对需要改造的户外场地非常熟悉,也有在这里活动的大量经验。因此,一开始我们向大班幼儿推出了“改造方案征集活动”,尝试根据大班幼儿的设计进行环境改造。但征集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幼儿的设想稿更偏向于小学,如希望有很大很大的操场,有一栋栋的楼……并没有我们预想中的幼儿园特点(见图1,下页)。

难道是幼儿到大班后更希望拥有像小学一样的生活环境吗?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征集活动中哪些部分可能出现了问题。通过对幼儿近期经验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征集时间是6月份,这一阶段的大班幼儿正面临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和家庭都格外关注小学生活,正在为入小学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幼儿也经常去小学参观、面试,入学成了他们极为关注的话题,所以他们在设想稿中展现出小学风貌也就不难理解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再次发起了征集活动,这次活动面向的是即将进入大班学习的中班幼儿,以此来了解他们期望在什么样的户外环境中生活。在这次征集的稿件中,大部分幼儿展现的是草地、假山等元素,还有的幼儿希望幼儿园像“奇乐儿”一样,像个大游乐场,可以用来躲猫猫、滑滑梯等。

在征集幼儿园一部方案时,我们邀请了刚刚进入大班的幼儿参与设计。一方面,他们刚刚升入大班,在身心需要方面与中班仍然有所衔接;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正值小中班园区过渡,小中班幼儿离一部较远,不方便参观实地,而大班相距较近,幼儿可以亲自来一部参观户外场地的位置、大小等,使他们的方案设计更有目的性。此外,他们开始在改造后的二部户外场地进行游戏,拓展了与原来不同的活动体验,所以更能表达出他们喜欢的户外场地是什么样的(见图2)。

可见,幼儿对户外环境的设想与他们当下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因此在邀请幼儿参与户外环境改造时,我们必须切实考虑到户外环境的使用者是谁,方案设计者有哪些经验,这样才能让户外环境的改造更加具有针对性。

2.体现幼儿对自然、游戏的心理诉求

在幼儿的设想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希望户外场地上有许多小草、小花、果树、竹子和竹笋等植物。他们的画稿中总是离不开有生命的事物,他们“想在操场上种点竹子,就可以在竹林里散步啦”(见图3);有小池塘、游泳池、喷泉等戏水区;有跷跷板、秋千、迷宫、滑梯、爬网、独木桥等器械;有奔跑的跑道,有玩滑板的地方,有可以攀爬、钻爬的假山,“如果幼儿园里有座假山,我们在里面钻山洞,那该多好啊”(见图4);希望操场上有不同的区域,用好看的图案、形状装饰,像游乐场、城堡,可以玩角色游戏,也可以画风景(见图5);“想在操场上铺上地板,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阳光下表演节目了”……在幼儿的视角中,户外环境不是单一的运动区,而应该具有自然性、游戏性、多样性等特点。他们对户外环境多样性的需求,恰恰展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

“儿童是自然之子”,他们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天生充满好奇和共情,所以他们在设想户外环境时表现出对自然的强烈渴望,各类动植物总是会出现在他们的画作中。此外,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他们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学习,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户外环境是他们生活和游戏的场所,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游戏,而不只是某一方面的活动。

三、怎样将幼儿的设想转化为现实?

在户外环境改造中,我们与专家以及土建、园林等相关人员共同设计、论证,努力将幼儿的设想更多地融入户外环境改造中,使幼儿的设想转化为现实。

1.聆听观察,整体规划

绘画是3~6岁幼儿表达想法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确定了以绘画的方式去征集幼儿的设想。但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的绘画并不总是与他们复杂的想法相匹配,所以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想法,我们在分析幼儿的设想稿时还十分注意聆听他们的语言表达。如有幼儿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从画面上只能看到形态,经过追问幼儿才得知“我画的是玻璃栈道,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看过,走在上面能看到底下的东西,可有意思了”,让我们了解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他们的设计内容;其次,幼儿的设想稿通常是零散的、聚焦性的,只突出反映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也不可能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场地进行规划。但他们设想稿中一些类似的、聚焦性的意见恰恰为我们整体考虑环境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比如,结合幼儿的设想,我们在幼儿园二部用不同材质的材料铺设户外场地,如地板、石子地、人造草坪、泥地、塑胶地等,并利用喷水池、竹林、银杏、山坡、跑道、种植区等将场地划分为若干区域(见图6,下页);参照幼儿的设计稿,将幼儿园一部小小的中庭用木屑、石子、沙、石磨、木板铺设成“树根”“树枝”“树冠”(见图7,下页),以此来划分区域。诸如此类的改造,不仅让户外环境灵动了起来,也使得环境更具生态感,能支持幼儿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经验,满足了幼儿身体、社会性、智力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2.巧妙转化,留有空间

幼儿的想法丰富多样,但要转化到现实中仍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取舍与改良,并融入教育的元素,促使环境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如部分幼儿提出了假山、山坡的设想,我们通过幼儿画作中表现的行为,发现他们渴望借助假山、山坡等进行爬、钻、躲等活动。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我们将原先的一块塑胶地和绿化地打造成山坡,在山坡里挖通了一个隧道,在山坡一段的底部设计了木质三角屋,以此来实现幼儿的愿望;在建造水池边的石子路时,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铺设路面,使幼儿在路面上行走时也能感受到环境中的数学……还有些幼儿的设计,由于现实条件的原因不能立刻实现,但我们也预留了可改造的空间,如幼儿希望在大树上荡秋千(图8),可原有场地的树木不足以支撑秋千,为此我们在场地上移植了若干较大的树木,待树木长成后,进一步予以调整、优化。

四、如何将户外环境转变为课程?

鼓励幼儿的参与,将幼儿设想的户外环境转化为现实只是为课程的优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户外环境只有从静态的客观条件转变为能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课程资源,才能实现其应有的教育效能。

1.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体验

综合性的户外环境有可能成为幼儿的运动场、游戏场,为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提供助力,但这必须建立在幼儿能够在户外环境中自由、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因此,除了某些需要在室内进行的活动外,我们在同一时间段打破户外、室内的活动界限,使得户外区域活动与班级中的其他区域活动一样都可以供幼儿自主选择,让幼儿自主决定自己是在户外或室内开展游戏,以确保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到户外活动,与自己参与设计的户外环境亲密接触。同时,我们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户外环境中游戏。比如,他们除了在当初设想的地板区域进行表演,还会自发地将山坡作为舞台与背景,利用山坡进行攀爬,在山坡上进行野餐、玩娃娃家;他们还在草地上自由翻滚,用石子等自然物拼出喜欢的造型,在地面上搭建长长的轨道,或者爬上三角屋,躲进小山洞,在树荫下阅读,与喷泉嬉戲(见图9、图10)……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与户外环境相处,充分表达了他们对自主性的需求,进而发展他们感知、表达、表现的能力。

2.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户外环境

多样化的户外环境为教育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为此,我们拓展思路,将户外环境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纳入教育活动中。我们将集体活动移至户外,让幼儿零距离感知光线与温度,聆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四季的变化,提升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感知。如户外环境改造后,刚刚升入大班的幼儿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与兴趣,教师鼓励幼儿带上画板,自主选择舒适的地方,画出自己眼中的幼儿园,幼儿不仅发展了绘画表现的能力,更在自主表达、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对新环境的熟悉感与归属感;新建的戏水池引发了幼儿的“钓鱼”游戏,他们寻找树枝、PVC管制作鱼竿,还表示“要有鱼就好了”,而教师则顺应幼儿的需求,将一块绘有小鱼图案的石头悄悄丢入水中,引起了幼儿的关注,他们开始在石头上画上各种各样的小鱼,还去寻找其他材料制作小鱼;深秋来临,园内银杏叶纷纷飘落,落在草坪上,金色与绿色相映成趣,教师特意留下这些树叶,幼儿不仅感受到了秋天落叶之美,也利用落叶自己玩起了抛接游戏;将杨花萝卜、土豆等植物种植在本来装饰用的青花瓷盘里,比较水养、土养的不同,拓展幼儿自然观察的区域;在户外环境中投放石头、木椅、梯子、轮胎等各种类型的材料,支持幼儿开展体育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教师还拍摄下户外环境在四季里的典型照片,将户外的触角延伸到室内,拓展幼儿对季节的感受,让幼儿在教室中依然能够体验到户外的自然与童趣。

教育必须尊重幼儿作为最年轻公民的意见和权利。他们的参与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幼儿对户外环境的真实需要,并将他们的想法作为评价环境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为改造理念的转变,改造的户外环境不仅仅改变了幼儿园固有的风貌,更是成了幼儿有趣、快乐、富有学习机会的游戏天堂。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儿童经验视阈下园本课程的深化研究”(编号D/ 2018/02/3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设想环境幼儿园
光影流年
环境清洁工
爱“上”幼儿园
漫观环境
跟踪导练(一)1
想念幼儿园
我设想
幼儿园私家菜
论环境雕塑
“中国现代风云人物雕塑群像”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