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角下幼儿园同盟班建设的实践

2020-12-10 06:50黄熠炯陈晓娇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班级探究幼儿

黄熠炯 陈晓娇

教育公平倡导学生要有接受足够的教育平等机会。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让幼儿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我园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创新教育组织形式——同盟班,探究其对幼儿发展以及个性化教育的影响。

一、同盟班建设的背景

我园根据《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幼儿发展部分的评价指标,对全园幼儿进行了发展评估。在分析评估结果的过程中,中一班和中二班引起了教师的注意。两个班级在年龄段和空间位置上相似,但在自主意识、科学探究、学习习惯和游戏能力四个领域差异显著。其中,中一班在自主意识、游戏行为两大领域优势明显,中二班则在科学探究、学习习惯两大领域存在着优势。这两个平行班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我园对此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一)教师教育理念和能力的不同

布朗芬·布伦纳等人强调,儿童学习与发展受到儿童与他人互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儿童与成人互动的影响。对于在园幼儿而言,教师的教学风格、行为习惯、语言习惯等都会对他们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中一班的教师在日常带班过程中,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作为重点;中二班的教师更注重一日生活中幼儿对规则秩序的遵守。因此,在教师的带班风格下,中一班幼儿在自主意识方面的优势明显。

(二)班级空间和布局的不同

两个班级虽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平行班,但是由于班级环境、空间格局、细节布局、环境主色调等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班级环境。幼儿的发展是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和空间因素对幼儿发展有着隐性的影响。

(三)课程设置和班级文化的不同

教師资源与空间环境的不同造成两个班级课程设置和班级文化的差异。例如,中一班班本化课程更多涉及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活动和健康领域中的运动活动,班级文化侧重于“自主”;中二班班本化课程更注重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活动和语言领域的活动。在不同课程及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两个班级的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不同,也造成了幼儿间的发展差异。

二、同盟班建设的机制分析

在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后,针对班级间幼儿的发展差异,我园通过优势共长、弱势共进、优弱势互补等三种方式,打破传统的班级行政划分,构建新的班集体——同盟班。不同班级的幼儿可以共用空间、教师等资源,共同开展一日活动中的各项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同盟班建设的机制由人、事、物三个框架和层层递进的五层路径组成。

(一)同盟班建设场景的框架搭建

1.人:同盟班教师共研共学

在同盟班建设的框架中,教师共享、优势共生和研讨共进组成了“人”维度的主要分支。其中,教师共享指的是在同盟班的教育场景中,通过交换教师、共享教师资源,充分发挥两个班级教师的教育特点开展活动,让教师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优势共生指教师内部能力的互补提升,充分利用每位教师的教学特长,提升四位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并慢慢渗透到日常带班过程中。研讨共进则是通过教学研讨和双班研讨的方式,对当月开展的同盟班活动进行分析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共同制定下月各项活动计划,从而使教师之间更好地在专业上达成共识,提升其专业能力。

2.物:同盟班空间多元运用

同盟班的空间多元利用集中体现在区域共用、空间交换以及内容共建。空间多元运用打破了班级间的行政划分,使两个班级可以共用一个空间场景,共同开展活动;幼儿在开展活动时能互换班级场地;能利用公共区域进行场景的重新创设和建构,满足两个班级幼儿共同活动的需要。

3.事:同盟班活动形式多样

在“人”和“物”的基础上,同盟班的“事”致力于领域均衡和模式建构。其中,领域均衡是对班级幼儿的活动领域和活动样式进行分析,利用同盟班教师之间的优势和特长,开展领域均衡的活动,确保幼儿全方位的认知体验。模式建构关注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教师和幼儿一起建构适宜的课程内容。同盟班建成后,每位教师每周准备一次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幼儿每周对此类课程自主选择学习。

(二)同盟班建设的路径

1.了解平行班幼儿发展现状,确定同盟班构建方式

同盟班的建立需要以幼儿的发展状况为基础。在参阅《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等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嵌入课程幼儿评价表》及《嵌入课程幼儿行为观察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观察、测试和分析,了解每个班级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每个班级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班级教师的自行分析以及幼儿园相关部门的客观分析,了解幼儿发展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现状和成因,确定同盟班的建构方式。建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优势共长,即优势项目相同的班级结为同盟班,通过合作开展活动,让优势继续成为优势;弱势共短,即弱势项目相同的班级,通过实践、研讨共进的方式弥补弱势,达成全面发展;优弱势互补,即优势和弱势互相对应的班级,通过取长补短,让班级资源互通。

2.共谱发展蓝图,确立同盟班建构框架

在组建同盟班后,各个班级的教师需要就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期望进行规划,即从上文所述的人、物、事三个维度来建立场景框架,确定师资使用、空间使用以及活动模式。

3.制定具体计划,跟进同盟班活动项目

确立了师资使用、空间使用以及活动模式后,同盟班需要讨论和确定具体可操作的幼儿发展项目,制定详尽的内容实施计划表,确保每一项活动都能得到高质量地开展。

4.开展计划活动,调整同盟班跟进方式

在同盟班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对活动内容、样式等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进行阶段性调整,以便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使用“中期阶段评估”,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在对比中了解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通过“案例记录分析”,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通过可观测的方式,了解幼儿发展的成效;定期的“同盟班班务会议”则是让两个班级的教师共同“把脉”,思考推进措施。随着不同样式同盟班的建构,会出现不同的跟进调整方式。

5.进行效益评估,获悉同盟班教育成效

每轮同盟班建设结束后,我们将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撰写同盟班活动总结,从而观测活动开展的成效。同时,通过对幼儿发展状况的再次评估,了解其发展现状,便于同盟班开展新一轮活动,从而在不断循环中促进幼儿个性化、全面的发展。

三、同盟班建设的成效分析

在分析了中一班和中二班幼儿的发展现状之后,结合自主意识、游戏行为、科学探究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发展差异,两个班级以优弱势互补的形式组建起同盟班,并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以及发展期望,从人、物、事三个维度制定了同盟班计划,确定师资使用、空间使用以及活动模式的选择。

(一)同盟班场景建设成效的数据分析

经过系统的同盟班场景的框架搭建和路径推进,我们对幼儿的发展状况再次进行评估。以中一班和中二班幼儿为例,经过了系统的同盟班学习后,前测中四个方面的发展差异得到了显著的弥合,且各方面发展均在原有程度的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同盟班建设的关键事件分析

在同盟班建设实践期间,幼儿在自主意识、游戏行为、科学探究和学习习惯方面均有关键事件产生。

1.“自主意识”关键事件:提升自主能力

幼儿的自主意识对其一生发展影响深远。评估出两班幼儿在自主意识方面的差异后,同盟班的教师抓住“值日生”这一生活教育契机,重点消除幼儿在自主意识方面的差异。

根据幼儿对值日生的讨论,教师发现两个班级的幼儿对值日生的设定有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一现象,同盟班通过研讨,适时引进了中一班自主开放式的值日生模式,即幼儿自主决定值日生岗位的内容,自主选择值日生岗位。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商讨,同盟班构建出新型值日生机制,共分为生成制、合并制、补位制、激励制。生成制即幼儿自主确定值日生岗位的内容;有的岗位无人问津时,可以采取合并制,将这个岗位与其他岗位合并;当有的岗位人数过多时,可以让幼儿通过讨论,细化分工,增加职位,即补位制;激励制即对表现好的值日生分发写有“赞”的小卡片,集满6张就可实现自己的一个“小心愿”。同盟班之间通过人、物、事共同教育的智慧,以实现“值日生”自主为契机,在效仿、思考和后续推进中,激发了幼儿的自主意识,也为他们的自主管理实践提供了机会。在同盟班的相互作用下,幼儿的自主意识逐渐激发,自主能力得到提升。

2.“科学探究”关键事件:激发主动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过,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是推动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同盟班针对幼儿在科学探究方面的差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在空间交换中,针对幼儿日常交流中对植物的浓厚兴趣,教师在定期的同盟班班务会议时制定了“共植豆豆”计划,让每一个幼儿都能种植豆子,从而更好地激发同盟班幼儿对植物探究的兴趣。同盟班幼儿在共同的区域内种植豆子,记录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并不断分享交流。例如,有的幼儿探究豆子的种植方式,便进行土培和水培的实验;有的幼儿对豆苗的形态、高度感兴趣,便共同学习如何用工具丈量豆苗的高度。在竞争与比较中,幼儿满足了对豆苗生长的兴趣,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3.“学习习惯”和“游戏行为”关键事件:培养良好学习品质

同盟班空间交换开展活动具有持续性,教师通过跟踪个案“观察—记录—分析”,发现了自主游戏和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学习习惯和游戏行为方面的变化,以及从中透露出的幼儿学习品质。

针对幼儿在自主游戏和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同盟班的教师对其行为所反映出的学习习惯及游戏行为进行了剖析。例如,自主游戏时间,一幼儿根据同盟班同伴的建议搭建出一辆坦克,教师分析出其角色意识、角色行为、认知经验等方面的特点,并据此给出相应的支持建议。下一次同盟班活动时间,教师持续跟进记录其行为变化,以更好地促进该幼儿的发展。通过一年的持续跟进支持,该幼儿的游戏情境从简单到情节丰富,建构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与同伴的语言互动也越来越融洽。通过同盟班空间交换以及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幼儿有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学习品质、游戏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幼儿的探究深度以及持续自主学习的时间都有了提高。

(三)同盟班场景建设对教师的成效

1.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教育公平的视角下,通过建设同盟班,幼儿共同学习,教师共同创设各项内容与活动,定期交流和反馈,及时反思和调整,根据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优化课程实施方式,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同盟班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教师必须从实证的角度,改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去了解幼儿的发展差异,从而优化课程实施形式。教师的课程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评价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考验和提升。

3.重建教育场景,推动幼儿园内涵建设

班级作为幼儿园的共同性场景,有效地保證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但是,随着幼儿发展多元特征的出现,幼儿园必须思考如何优化教育场景,以更好地服务幼儿发展,更好地从“补短板”向因材施教式的教育公平迈进。设计同盟班的形式,对人、事、物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场景考虑,将会有效推动幼儿园内涵建设。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重建教育场景:幼儿园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HA17039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班级探究幼儿
班级“无课日”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设问引导探究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