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志 程祺 杨昕 刘妮
随着我海军长远航任务的增多,舰艇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引起各级高度关注。在长远航过程中,受恶劣海上气象因素、复杂水文环境的影响,舰员、艇员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高盐、噪声、振动、磁场、电磁辐射、空气混浊的密闭舱室环境中,无法与家人及时通联,值班周期打乱日常作息习惯,所执行的各种任务艰难危险,面临生死考验,这些综合因素易导致舰员、艇员经常处于慢性应激状态[1]。舰艇长远航期间,心理或精神卫生资源相对不足,缺乏专业的心理和专科方面的医生[2],官兵出现心理症状如不及时干预,易演变成严重心理疾患,并会导致心因性躯体疾病的发生。在本案例的整个干预过程中,航行阶段主要通过明确诊断、首次会谈全面评估症状及安全风险评估、心理咨询技术对患者进行远程应激心理干预;疗养阶段对患者进行了综合心理治疗和训练,最终结果评估及跟踪随访效果良好。
患者,男,25岁,某远航舰艇编队战士,航行已超过150 d,一次卫星电话与家人通话得知母亲患胆囊炎需手术治疗后思虑过多,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持续1个月有余,失眠,兴趣减退,食欲不振,有强烈内疚感,认为自己对不起家人,不愿与人交流,工作效率低,社会功能轻度受损,语言思维清晰,幻觉妄想未引出,自知力全,有轻度自杀意念倾向,本人寻求心理援助。
2.1 了解情况 我中心心理科在接到相关求助电话后,首先通过该舰艇管理干部和班长了解清楚患者既往史、日常工作状态、主要症状及相关表现等。
2.2 指导测量 因该舰无随舰心理医生,在我心理科电话指导下,随舰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s checklist-90,SCL-90)的测验[3]。
结果:SAS总分54分,提示轻度焦虑情绪;SDS总分72,提示重度抑郁情绪;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显示总分为265,总均分2.94,阳性项目数71个,其中因子分数抑郁3.70,人际关系敏感3.02,强迫症状3.12,恐怖3.57,焦虑2.91。
2.3 初步诊断及安全风险评估 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参考量表测评结果,初步诊断为“应激相关抑郁反应”,依据患者消极意念强度、行为症状及性格特点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考虑为轻度自杀自伤风险。以往研究有表明,舰艇部队军人由于环境工作的特殊性,抑郁水平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4]。2.4 首次越洋卫星电话访谈 主要结合测评结果进行访谈,得出相关诊断意见,对患者当时状况进行初步干预,缓解抑郁情绪状态,要求患者承诺出现消极意念时及时求助,降低患者出现自杀自伤意念的风险,预约下次访谈时间。
2.5 指导采取相关预防措施 我心理科在向舰艇领导介绍了该症的主要表现和相处中的注意事项的同时,提示了相关预防措施和管理重点,舰艇领导对该案例非常重视,给予了积极配合。
2.6 定期电话咨询 在首次电话访谈干预后,约40 d时间里,我心理科通过越洋电话与该战士进行了4次一对一心理干预和1次评估,4周后量表复测结果显示:SAS总分48,恢复到正常范围;SAS总分67,提示中度抑郁情绪;SCL-90总分215,总均分2.21,阳性项目数57个,其中因子分数抑郁2.83,人际关系敏感2.52,强迫症状2.38,恐怖2.67,焦虑2.41,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为巩固治疗效果,该远航任务结束后,患者到我中心进行了为期25 d的疗养,期间通过远程专科会诊明确诊断,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训练。
3.1 精神专科会诊 通过军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邀请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全军精神医学中心3名精神科高级职称专家进行会诊,听取病史及前期评估、咨询情况汇报后,与患者本人沟通交流,进行精神检查发现:意识清楚,对答切题,思维有序,未引出幻觉妄想,自知力全,情绪低落,自责自罪,无明显消极意念。考虑到患者病前有明显生活事件诱因和环境改变,症状以抑郁情感症状为主,并有生理症状,睡眠不好,食欲不振。考虑症状发生于心理刺激发生后1个月内,依据ICD-10标准诊断为:适应障碍伴抑郁心境(F43.21)。鉴别诊断: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与家属电话中得知母亲患胆囊炎需手术治疗是应激事件,但强度并非超过正常可接受范围,且患者并未立即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状态,故不做此诊断。
3.2 心理咨询和治疗 综合运用精神分析技术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催眠和聚焦等相关技术,帮助患者回溯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澄清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模式,明确个体的真实感受和内在需求,促使创伤的疗愈和心理状态的整理,保持良好的觉察力,改进不合理的认知行为及人际沟通模式,改善情绪,形成健康有效的思维方式。3.3 身心能平衡放松训练 在对心率、心率变异性和皮电传导水平等进行全程适时检测状态下,通过专用训练系统,每天进行一次身心平衡放松训练,促其提升面对压力的自我缓解能力,降低应激水平,达到全身心放松的目的。
3.4 睡眠障碍整合治疗 针对该患者比较突出的睡眠问题,疗养期间重点安排了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通过改变异常脑电波,增加5-HT、褪黑素的释放,改善其心率、皮肤电、皮温等多项生理指标。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早醒次数明显减少,睡眠时间由每天4 h增加到6.5 h,睡眠质量改善明显[5]。
3.5 个性化疗养方案 采用体育疗法,教授太极操、八段锦,每天参与集体组织的有氧运动;采用饮食治疗,合理搭配饮食结构;结合景观治疗,适当安排外出活动,以上方案均通过查房、检查作业方式督导落实。
3.6 心理状态监测 整个疗养期间,对患者心理状态分阶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
疗养期间,通过的系统心理治疗和训练,患者情绪稳定,体力恢复,睡眠改善明显,沟通交流顺畅,社会功能恢复良好,出院时SAS总分45,在正常范围;SAS总分48,在正常范围;SCL-90量表测评,总分为142,总均分1.3,阳性项目数18个。
随着我海军长远航任务的增多,军队心理卫生专业人员需同步加强对舰艇远航期间官兵突发心理状况的研究和处置。针对官兵工作环境和心理问题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与以往案例不同,本案例整个干预过程中采取了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相结合、远程干预与后期疗养相衔接的处置方式,不仅利于巩固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从根本上帮助患者疗愈创伤,提升心理状态。这种前后、远近结合的长程心理干预方式,对心理损耗的恢复和心理能量的储备将产生积极作用[6]。
实践中,我海军舰艇远航卫勤保障方式,可考虑在任务前由心理专家对执行任务的官兵进行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教授长远程任务状态下调节情绪的方法,帮助官兵做好心理准备;在任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官兵适应长时间海上生活,并有效处理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强化舰员心理素质,确保长期远航复杂海况下部队战斗力[7];任务结束后,及时运用优质疗养资源,帮助官兵快速恢复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