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红,李树雯,吕 珍,张卫兵
医院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文化建设在疗养院建设中更为重要,特勤疗养文化活动是特勤疗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增进特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积极意义[2]。特勤疗养的文化活动已经发展成为特勤文化疗养的新模式[3]。文化已经作为文化疗养因子和自然疗养因子一起成为疗养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在特勤疗养工作中被广泛应用[4]。特勤文化疗养是长期特勤疗养文化工作实践和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是特勤疗养学新的发展。
特勤部队高技术装备多,军事训练强度大,军事作业条件艰苦,特勤疗养是维护特勤部队官兵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卫勤保障措施[5]。特勤文化疗养对特勤人员心理调节、精神激励、信心提振、疲劳恢复针对性强[6-7],作用明显并具有养生、养性、养心的保健作用[8-9]。各特勤疗养机构多年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1 环境优美 缺少文化品牌特勤疗养机构多处在国家名胜风景区,环境优美,自然疗养因子丰富,文化资源独特,均具有历史文化和地理文化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各特勤疗养机构的环境美化、疗养房整治、设施设备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各单位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文化疗养活动。但总体看文化疗养仅停留在组织游览风景和一般性娱乐项目上,文化疗养内容上存在小散和粗浅,缺少质量高的文化品牌,缺少对特勤人员的针对性。如经常开展的历史文化、景观文化等文化活动没有形成特色品牌,特勤疗养员对文化疗养的信任度不强,吸引力不大。
1.2 资源丰富 缺少整合集成新的编制体制调整后,多个特勤疗养机构是由军兵种单位合并组建而成的区域性特勤疗养中心,有的特勤疗养中心辖区跨数省数市,占据了更多的文化疗养资源。组建后的中心各单位,均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红色文化、景观文化、民俗文化和军事文化,形式多样、品种较全,文化疗养规模更大,资源更丰富,利用价值更高,使开展文化疗养的有利条件大大增加。但新体制合编后时间还不长,对各单位的文化疗养资源、文化疗养特色整合集成不够,未形成更大优势,各单位文化疗养资源尚未形成互动共享的模式,文化疗养的资源利用率还不够高。
1.3 形式多样 缺少管理制度近年来加大了对疗养单位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文化疗养设施建设和器材配置有了较大改善。全军推广的全维保障和全程优质服务等疗养模式中也增加了特勤文化疗养的内容,在日常特勤疗养工作中也不定期开展了形式不同的文化活动。但特勤文化疗养的开展和管理存在不系统、不经常、不规范。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缺少固定的文化活动项目,更缺少专业的特勤文化疗养人才。特勤文化疗养未纳入特勤疗养的常规内容,未形成一批必须完成的文化疗养指定项目,开展的活动随意化、简单化,未完全体现出文化疗养在特勤疗养中的真正价值。
随着我军特勤部队高技术装备不断更新,特勤部队人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军事素质均有了很大提高,特勤部队军人年纪轻、文化程度高、兴趣爱好广泛、思维活跃、多才多艺,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文化疗养形式和项目,对特勤文化疗养的内涵和艺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2.1 个性化文化疗养需求增加特勤疗养质量管理中注重个性化疗养方案实施。针对每个特勤疗养员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制订出个性化的疗养计划。近年来,在特勤文化疗养中,个性化文化疗养需求也不断增加。特勤疗养员各自的文化爱好和文化特长不同,特勤疗养员到疗养单位后,对文化疗养项目往往是选择性参加,对自己爱好的文化疗养项目,特别是能互动、能参与的文化疗养项目兴趣大,参与度高。文化疗养建设要使开展的项目更有选择性,更有针对性,使个性化文化疗养方案有内容可选,有方法可操作。
2.2 科技化文化疗养越显重要特勤部队人员对科技含量高的文化活动吸引力大、要求高、接受快。过去传统的文化疗养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特勤部队的需要,特勤文化疗养不能仅停留在外出参观、室内讲解、观看风景等单调的模式,需要构建更活跃、能互动、可参与、智能化、可视化和娱乐化的新模式,更需要提高文化疗养的科技含量,加快文化疗养从单纯娱乐性向科技知识性转变。通过文化疗养的文化内容和高科技技术融合,借助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使历史人物活起来,文化场景动起来,文化戏曲、音乐、诗歌响起来,提高特勤文化疗养的娱乐性、知识性,吸引更多的特勤疗养人员主动参与,这是未来特勤文化疗养发展的趋势。
2.3 规范化文化疗养要求更高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是开展规范化文化疗养的基础。新的体制下,特勤疗养机构建设正在实现新的转型,用文化建设统一转型认识,打牢转型基础,特勤文化疗养的规范化建设正是转型的必然要求。特勤疗养员需要有更多的规范化和高质量的疗养项目,实践表明,不规范、不系统的特勤文化疗养活动也无法起到疗养效果。
文化疗养建设须整合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服务理念,确定文化疗养建设的目标,建设好文化疗养的文化载体,为特勤文化疗养打好基础。特勤文化疗养必须确立正确的文化疗养理念,构建新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开发新资源,打造新品牌,不断提升文化疗养的内涵建设。
3.1 树立特勤文化疗养新理念文化是单位发展的无形力量,是单位建设的核心竞争力[6]。建设和发展文化疗养必须确立正确的文化理念。文化理念是工作人员思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服务标准的集中体现。特勤文化疗养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为导向,以我军光荣传统文化和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文化平台、文化信息为载体制定文化疗养发展新目标。①正确认识文化疗养的价值。文化疗养因子和自然疗养因子在特勤疗养中同等重要,其运用形式、载体、作用机制和自然疗养因子各有不同,但文化疗养对特勤疗养员军事作业后的身心健康恢复具有针对性。②增强对文化疗养内容的鉴赏能力。对各类文化内容要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先进的、优秀的、正能量的、能够产生文化疗养效果的加以整合提炼利用,而对封建迷信的、低级趣味的,甚至对人的身心健康、精神文明有害的文化内容要坚决杜绝。③扩宽文化疗养项目的范畴。文化建设的范畴很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最常见的有历史、地理、环境、文学、艺术、戏曲、舞蹈、诗歌、民俗、建筑等文化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养生文化、服务文化、休闲文化和科技文化等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文化类型中都有自身的丰富内涵,通过系统性整合,都应纳入特勤文化疗养应用的范畴。
3.2 构建特勤文化疗养新模式军队新的编制体制调整后,各特勤疗养机构多数是由多个疗养单位组建而成,单位分布地域广阔,文化资源丰富。但现在文化疗养资源没有做到共建共享,仍然是各行其是,互不沟通,开展的项目不够多,运行形式也不固定。在新体制的有利条件下,应充分利用社会上和军内的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军地双向互动、军内双向互动、疗医双向互动的文化疗养新模式,建立资源共享、人才共用、设施共建的共享共建的管理新流程。扩大文化疗养规模,丰富文化疗养内涵,结合特勤部队军事作业特点,使文化疗养更贴近特勤部队生活,使特勤文化疗养活动的实施既能走出去,也能住下来,走出去有文化疗养的路线,住下来有文化疗养的院内和室内项目,形成特勤文化疗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运行灵活的特勤文化疗养新模式。
3.3 建立特勤文化疗养新制度特勤文化疗养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文化疗养的管理制度建设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建立管理组织制度。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政工领导亲自管、政工机关主负责、疗养科室专人实施,要分工和职责明确。②建立人才培养制度。文化疗养需要有各种文化专长的人才。要有计划的选调和培养文化素质强的文化疗养的专业人才,我单位利用文职人员招聘政策,定向招聘了体育和摄影专业的文职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文化专业人才要具备较强的文化专业技能,并同时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③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开展文化疗养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配置,配置要规范化和制度化,并要不断定期更新。④建立文化疗养质量评价制度。把文化疗养纳入常态化的疗养项目,对各种文化疗养的内容、文化疗养的形式、文化疗养的效果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并在每期疗养结束后根据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进行总结和讲评。
3.4 打造特勤文化疗养新品牌打造特勤文化疗养新品牌,首先要建好单位的文化基本建设,包括文化平台、文化载体建设。文化基本建设是文化疗养的基础,而特勤疗养的文化疗养建设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品质,还需要有较好的现代医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与文化疗养内容相互的融合利用,更需要有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提高文化疗养的科技含量,使特勤文化疗养更科学和更广泛的开展。根据各疗养机构的文化资源条件,打造成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特勤文化疗养品牌。利用中国共产党党史馆、军史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馆打造红色文化疗养品牌,利用历史建筑、雕刻、碑刻、绘画、佛教等历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疗养品牌,利用所在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山大川、风景名胜、海景湖景、森林矿泉打造地理环境文化疗养品牌,利用地方特色的戏曲、茶艺、陶艺、花灯、丝绸打造特色民俗文化疗养品牌。对各类文化疗养资源组织专家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提炼其精华,编写剧本、撰写台词,融合现代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科技手段的声、光、电技术,使内容娱乐性和观赏性更强。形成形式和内容不同的文化疗养品牌。要特别重视利用文化艺术精品和特勤部队的军事文化相融合,打造特勤军事文化品牌,使特勤文化建设有不断新的发展。随着特勤部队对文化疗养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特勤文化疗养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