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鹏,李 荣
(安徽大学商学院,合肥 230601)
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国际化步伐,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国际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下分别得出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负向线性相关、倒U 型关系、U 型关系和S 型关系,以及M、N型关系等不同的结论。然而少有理论涉及在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下国际化程度对经营绩效会产生何种影响。那么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到底是何种类型?在环境动态性调节下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本文在分析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动态性的影响,以揭示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1.国际化
国外学者Vernon 是较早提出企业国际化定义的。他认为,企业进行国际化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的,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寻找更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的过程〔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Dunning认为只要企业能够拥有或者控制一些其他国家的工厂、销售处、办公室等设施便可称之为国际化企业〔2〕。另外的一些学者也对国际化的定义进行了相关解释。Hitt 等则认为,企业的相关营运活动只要是通过销售、制造或者其他的研发活动来进行跨国界的拓展,都可称为企业国际化〔3〕。英国国际商务学的Stephen Young 教授等在《国际市场进入与发展:战略与管理》中阐述了其对国际化的理解,即企业国际化是指产品出口、直接投资、技术许可、国际分包生产和特许经营等所有的可以进行跨国经营的活动和方式〔4〕。同时中国学者梁能(1999)在《国际商务》一书中指出国际化经营由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和企业自身的国际化两个方面组成。因此,本文认为国际化就是指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以及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向海外地区开展业务、进行跨国界发展的行为。
在国际化程度的测量上,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国外学者Sullivan 运用五维度法对美国74 家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相关数据进行衡量,认为国际化程度是一个多维的概念〔5〕。我国学者鲁桐(2001)提出了国际化蛛网模型,以此对国际化的程度进行更全面的评估。而杨忠和张骁在研究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他们认为企业的国际化涉及海外市场范围的大小以及特定市场的深入程度两个层面〔6〕。因此,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的汇总以及考虑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从国际化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衡量国际化程度。
2.环境动态性
环境动态性是环境不确定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指环境变化的速度和不稳定程度,包括市场环境动态性、技术环境动态性、需求环境动态性等。现有的研究中,Wheelwright 和Clark(1992)认为,环境动态性不仅包括市场需求动态性和技术发展动态性两个方面,同时也包含人口统计学动态性。与前面学者提出的理论相比,Jansen 和Volberda 则认为,环境动态性的主要特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即技术的动态性、顾客的动态性和产品需求的动态性〔7〕。本文对有关环境动态性测量维度的研究文献加以汇总,将环境动态性技术划分为市场动态性、技术动态性以及需求动态性三个维度。
在上述的理论和文献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环境动态性为中间变量,通过收集相关企业的数据,对国际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3.企业绩效
大多数文献对企业绩效(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的定义都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所获得经营效益。目前的研究中关于企业绩效的理论主要有四种:产业分析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以及动态能力理论〔8〕。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只有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了在应对环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力的动态改进,因为其对于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在环境动态性的研究中更为重要。
在企业绩效的衡量上,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衡量方法。如Protogerou 等从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绩效两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衡量〔9〕。而焦豪等对企业绩效的衡量主要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等营业入手〔10〕。同时冯正强(2007)也指出可以用企业的四种能力即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来衡量企业绩效。以往研究中提出的每一个测量指标都具有其自身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绩效,然而任何单独的指标都不能全面地概括企业绩效的真实水平。因此,本文在综合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四个维度来衡量企业绩效。
1.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研究
近年来关于国际化程度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十分广泛。有的学者认为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绩效越高,即两者呈现一种正向的关系。但也有学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种负向的关系,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其他的非线性关系。
最初,通过分析企业出口行为,发现国际化与企业绩效表现出线性关系。国外学者Grant 在相关研究中,得出了国际化程度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11〕。此外,Kotabe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的影响效果,并且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逐渐增强〔12〕。在国内,虽然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晚,但也有部分学者得出相同的正向线性关系。赵世磊(2012)在研究我国上市企业跨国经营时,也发现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得出了两者呈现负向线性关系。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许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可能会抵消国际化所产生的收益,从而导致国际化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的影响。因此,许多学者在考虑了国际化成本以后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如Denis 等(2002)在对7 520 家美国公司进行的研究中,证实了国际化程度使得企业的市值有所下降。此外,王国顺和胡莎(2006)以及陈立敏等(2016)也都认为国际化程度与其绩效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随后,大部分学者在研究国际化的过程中考虑了成本因素,所以在比较成本和收益大小时发现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之间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如 Lu 和 Beamish(2001)以及 Sullivan〔5〕都认为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存在U 型关系。此外,Ruigrok 和Wagner(2003)通过对德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与绩效进行分析时,也得出了U 型的关系。因此,企业在一开始进行国际化时学习能力比较低,国际化经验不足会出现一个负的影响,但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加深以及国际化经验的不断积累,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会逐渐变成正向。近期的研究中,Kim 等(2015)也发现二者呈U 型曲线关系。但Gomes 和Ramaswamy(1999)认为国际化初期由于技术的成熟和相关资源方面的优势,国际化与经营绩效呈正向,但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企业组织结构的复杂变化就会导致相应的国际化成本不断增加,最终大于收益,从而出现负向关系,即倒U型关系。近年的研究中,Li 等(2012)也认为企业国际化与绩效间存在倒U 型关系。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一个“会合—下降—再定位—会合”的周期特征,即S型关系。首先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紧接着,地域的多元化会使得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呈现正的关系,当达到一个较高国际化水平时,企业绩效反而会降低。如Lu和Beamish(2004)在对日本企业进行的实证研究中得出了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水平S型曲线关系。Xiao等(2013)对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中也得出水平的S型曲线关系。但在最近几年,也有部分学者得出另外的一些非线性关系。如曾德明等(2016)在“三段论”的基础上,利用140 家国内汽车产业中小企业2005—2009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有4 个明显阶段即初始全球化福利、国际化负担、规模经济、过度的困境,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呈现M 型而非S 型。与此同时,Powell(2014)以102家美国企业为样本,也证明二者是N 型曲线关系。还有研究认为国际化和绩效之间并无相关关系,如Hennart 等(2007)进行的相关研究。在近年的研究中,Dau(2013)也得出相同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总体来说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同时根据杨忠和张骁〔6〕的研究可以将国际化程度分为国际化广度和国际化深度。深度是一种增加海外市场资源投入程度的行为,广度则是拓展海外市场范围。而根据组织学习观和资源基础观可以发现,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增加海外市场资源投入程度可以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企业的知识储备规模越大就越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也即当企业的国际化深度越大时,就会拥有更多的经验来吸收整合这些新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绩效;根据资源基础观,国际化广度越大,企业可以调配的资源范围越广,数量越大,国际市场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给予企业利用这些资源的机会,企业获取的资源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的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才更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因此,根据对以往研究的归纳和梳理以及以上对于国际化程度和企业绩效维度的划分,本文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H1a: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假设H1b:国际化广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2.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广泛的研究表明,环境不同的性质已经成为一些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有部分研究者发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学术界称之为环境动态性。因此需要研究不同的环境下企业国际化程度对绩效的影响机制。在相关的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环境动态性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有可能导致企业现有的资源、知识储备的价值降低甚至失效。因此,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外部的环境要素和企业自身要素的相互联系,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Achrol(1991)认为,环境的剧烈变化会使企业固有的资源贬值甚至失效。因而如果仅仅依靠固有的资源和能力,企业无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此时,在进行国际化拓展的企业会在动态环境的压力下更新自身的固有资源和能力,从而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环境动态性对于处于国际化中的企业绩效尤为重要,它能够促进企业国际化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从机会角度而言,Smith和Reinertsen(1997)指出,快速变化的环境为企业带来了很多提升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机会。而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的同时,外部变化的环境更能使企业敏锐地察觉到不断变化的技术以及顾客需求,从而快速地调整自身的战略和技术发展决策,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同时Powell(2015)也指出,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促进企业国际化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即环境会影响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另外的一些学者,如王凤彬和陈建勋(2011)、刘刚和刘静(2013)、林亚清和赵曙明(2013)、束义明和郝振省(2015)都认为企业进行国际化时动态性的环境更能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因此,当环境动态性低时,消费者、技术需求以及外部竞争都比较小,企业此时只会利用寻常稳定的国际化路径来获取较为稳定的资源。而当环境动态性高时,外部的需求和竞争增大,企业当前固定的国际化套路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也无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此时,企业就会通过不断地调整国际化的涉入程度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从而使得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动荡的环境中,企业进行国际化来扩大市场范围可以获得更为稳定的外部资源以及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绩效。由此可知,在环境动态性较高的情况下,国际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也会更为明显。因此,可以把环境动态性作为研究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故而本文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H2a: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假设H2b: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广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由此,本文构建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图1 理论模型
本文选取的样本主要来自安徽省进行国际化的企业,样本涉及机械、纺织、生物医药、玩具加工等多个行业,采取在问卷星平台上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本次调研共收回问卷214 份,剔除不满足条件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3 份。调研样本的人员信息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调研样本人员信息特征(n=103)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从职位分布来看,企业中层占34.9%;从工作年限来看,3~5 年以及6~10 年工龄分别占27.2%和33.0%。通常工龄较长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较好的了解,进而本问卷的数据较符合实际情况。除此之外,此调查样本涵盖了多种企业类型和多种行业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分别占比为21.4%、65.0%、8.7%、4.9%;同时机械及仪器仪表行业、电子计算机或网络通信行业、服装纺织行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专业服务行业、其他行业,分别占比为15.5%、19.4%、8.7%、7.8%、10.7%、37.9%。总体来看,调查的样本能够较好地反映安徽省跨国企业的总体特性。
1.国际化程度
引用Hitt 等(2006)对国际化程度的测量方法,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指标的适用性,本文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分析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具体的指标选用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FSTS)、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FATA)和外籍员工数占总员工数比例(FETE)来衡量企业国际化深度,以跨国企业进驻东道国数量(OCC)、母国与东道国心理市场距离(CD)来衡量企业国际化广度。其中,在深度的测量项中,对于FSTS的测量,由于数据获取的困难性,问卷设计中仅给出了2016年企业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的取值范围题项,数字0~10 分别代表比例在1%以下、1%~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50%、50%~75%、75% 以上。同样地,FATA和FETE的数据也采用一定的取值范围来衡量。而对于广度测量项中,CD是指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差异,不容易测量。因此众多学者如Padmanabhan和 Kang(1999)以及Hansen(2004)都近似地采用文化距离进行替代,即将国际市场按地域划分为“中东地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地区”“东欧地区”“俄罗斯及周边地区”“大洋洲地区”和“西欧地区”,然后计算中国与各个国家这四个文化维度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本文同样也选取文化距离来测度心理距离。
2.环境动态性
环境动态性量表主要来自Jauch 等〔13〕的研究,而对于其的测量由七个题项组成,测度选择上同样采用Likert七度测量法。
3.企业绩效
一般测量企业绩效有主观与客观的测量方法。但是考虑到主观数据具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借鉴张庆垒等〔14〕的方法,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四个方面各选取若干个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用0~7分别代表比例在5%以下、5%~10%、10%~15%、15%~20%、20%~25%、25%~30%、35%~40%、40%以上。
4.控制变量
根据Beamish 等的研究,本文采用企业年限和开展海外业务的时间两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具体数据处理方法如下:企业年限(AGE)越长的企业通常拥有更多的国际市场经验和长期导向目标,更可能选择国际化战略,本文采用企业已创建年限进行测量;开展海外业务的时间等于2016减去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年份。
1.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表示的是研究量表的可信度,是对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本文采取一致性指数即Cronbach’s alpha系数,该系数可以评估信度的高低。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化深度、国际化广度、环境动态性和企业绩效的α信度系数分别为0.745、0.931、0.846和0.742。各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7,这表明问卷的整体可信度较高。
2.效度分析
效度指的是调查问卷的准确性,用来检验测量特性的水平。本文所依赖的问卷参考了以往学者相关研究的研究问卷,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一些修改,同时也经过了相关学者专家的认定,因此理论上本问卷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本文以因子分析来验证各量表的结构效度,通过SPSS24.0 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做KMO 样本和Bartlett 球体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化、环境动态性、企业绩效的KMO值分别为0.745、0.802、0.705,且显著性均为0.000小于0.5,样本很充足,可以进行下一步因子分析。对问卷中的国际化、环境动态性和企业绩效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因子分析结果
从表2 可以看出:首先对国际化程度的5 个题项(A1、A2、A3、A4、A5)做因子分析,提取了 2 个因子,其累计方差的解释比例为77.567%,变量题项的载荷值均大于0.7,这说明研究中所选取的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然后对环境动态性的7 个题项(B1、B2、B3、B4、B5、B6、B7)做因子分析,提取2 个因子,其累计方差的解释比例为72.495%,这说明这个因子可以解释50%以上变量间的信息。此外,B6的2 个因子上均具有载荷值,不能很好地解释变量,故去除该选项,其余每个题项的载荷值均大于0.7。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企业绩效的5个题项(C1、C2、C3、C4、C5)做因子分析,提取 2 个因子,其累计方差的解释比例为66.160%。此外,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6。因此,从上述国际化程度、环境动态性和企业绩效的因子分析结果可以说明该量表符合检验要求。
1.描述性统计
这一分析主要有变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与方差。从表3的数据可知,在国际化的两个维度中,国际化广度的平均值为11.700 5,国际化深度的平均值为2.912 6,总的来说企业进行国际化的时候更加重视出口东道国的数量和相应的文化距离,然而在国际化深度上的发展有些不足。
表3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相关性分析
如表4 所示,国际化程度两个维度中只有深度与企业绩效相关系数显著。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为 0.530 且显著(P<0.01),说明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国际化深度越强,企业绩效水平越高。同时,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381 且显著(P<0.01),国际化深度与企业成长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439 且显著(P<0.01),国际化深度与企业营运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420 且显著(P<0.01),国际化深度与企业偿债能力相关系数为0.390 且显著(P<0.01),这也说明了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的四个维度正相关,国际化深度越强,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水平越高,且国际化深度与成长能力相关程度最大。国际化广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086 却不显著,说明国际化广度与企业绩效虽然相关,但没有相关意义,该相关可能是由偶然因素导致的。
在进行环境动态性调节效应分析之前,先对自变量国际化广度和深度以及调节变量环境动态性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从而避免人为地将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相乘得到交互项所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表5为模型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表4 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表5的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可以看出,模型 1 的 R2为 0.020,而模型 2 中 R2上升到了 0.381,说明模型2 的拟合情况和解释力度比模型1 要好;同时从模型2中可以看出国际化深度的标准化系数为0.611,在0.001 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假设H1a成立,从模型3 中可以看出国际化广度的标准化系数为0.134,不显著,说明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说明假设H1b不成立。
由表5 中模型4 可知,在加入环境动态性调节变量后,国际化深度的标准化系数上升为0.618,在0.001 的水平上显著,而环境动态性的标准化系数为0.015,在0.001 的水平上显著;通过模型5 可知,在加入国际化深度与环境动态性交互项后,国际化深度的标准化系数上升为0.696,在0.001 的水平上显著,而交互项的标准化系数为0.061,在0.001 的水平上显著。由模型4 和模型5 的结果可以看出假设H2a得到支持,环境动态性对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即环境动态性调节了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使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关系在较高水平为正,在较低级别为负。
由表5 的模型3 可知,国际化广度和企业绩效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同时,根据模型6 和模型7 可知,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广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也不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假设H2b不成立。
综上所述,假设H1a和假设H2a成立,而假设H1b和假设H2b未得到数据支持。
表5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为了缓解内生性问题,通过进一步控制其他关于所研究企业相关的变量以及国际化广度来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根据Powell(2014)的相关研究,引入相关控制变量(行业、企业性质)进行相应的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国际化深度仍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β=0.603,P<0.001),同时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β=0.491,P<0.001)。假设H1a和假设H2a仍然成立。
第一,国际化深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的四个维度正相关,国际化深度越强,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水平越高,且国际化深度与成长能力相关程度最大。
第二,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本文以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国际化程度和企业绩效分别为自变量和因变量来对调节变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深度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中发挥了调节的作用,而在国际化广度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中没有发挥调节的作用。这说明,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市场中,基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国际化深度较深,尤其是海外业务占比份额较大的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技术和市场的环境变化。
1.对已有理论的发展和贡献
首先,本研究将主观打分的数据与客观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了研究数据的严谨性、全面性和可靠性。其次,本研究揭示了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为现有的理论做出了一定的补充。现有的理论研究大多仅考虑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少研究在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下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又会产生何种影响。本研究发现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后续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对企业管理的实践
第一,不断增加海外市场资源投入程度,提高企业海外资源占比。从国际化深度的测量项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可以从海外销售额、海外资产、外籍员工这三个角度来拓展国际化的深度。因此,我们既要考虑不断扩大海外销售额的份额比,增加海外资产总量和外籍员工数量,同时又要关注国际市场的绝对份额。以此来不断积聚国际化优势,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第二,推进国际化深度的同时,充分考虑技术和市场的动态变化。鉴于环境动态性能调节企业国际化和绩效的关系,企业在努力构建国际化深度的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其与环境动态性的匹配程度,尤其是考虑技术和市场两大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采取权变策略,调整自身的战略决策。
本次研究只针对安徽省跨国企业进行了取样调查,没有对其他地区进行相关取样调查来进行对比分析,其结论的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和探究;本文只是探讨了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程度和企业绩效间发挥的调节作用,是否具有中介关系尚未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跨国企业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中,环境动态性可能存在着其他测量方式。
鉴于本次研究的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考虑:第一,扩大样本的收集范围。所选取的样本范围尽可能地涉及各个省份,以增加样本的数量。第二,由于问卷的填写受被调查者主观意识影响较大,因此应尽可能采取实地发放问卷的方法,若受访者对于问题理解不清楚就可以及时解答,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地增加问卷结果的准确性。第三,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研究环境动态性在国际化程度和企业绩效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同时关注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中的其他调节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