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遗迹与历史记忆:秀山长官司的文化场域与土司遗存考察

2020-12-10 01:30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秀山杨氏土司

李 超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武汉 430074)

“秀山土司”作为川(渝)东南土司中建置规模较低一级土司,学界前贤对其历史关照主要集中在秀山土司建置、地名设置、军事活动及其与周边土司的互动关系方面。彭福荣等以秀山土司军征为研究视角探讨土司国家权力的应对与明清两代“众建改流”的策略关系〔1〕。周妮从秀山土司地名出发,分析秀山土司命名所产生的历史影响〔2〕。赵心宪则立足于文献探讨秀山土司在王朝制度与权力下沉中经历羁縻制度、土司制度的历史过渡〔3〕。李良品较早深入分析了秀山杨氏土司的来源、建置废设和军事征调,彰显秀山土司的国家认同意识〔4〕。另有徐琼〔5〕、张万东〔6〕以秀山土司作为其硕博论文的部分选题。基于历史文献的土司研究固然重要,但田野考究的深入视角亦能充分挖掘秀山土司的历史延续与传承。笔者于2019年6月25日至7月5日进入秀山土司情境,行走田野,踏查遗迹,搜寻碑刻文书,以期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明清秀山土司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血脉,试图勾勒以杨氏土司城为核心的秀山土司文化场域圈。

一、秀山土司历史回溯

秀山土司自宋代初置,历元代之更迭,形成明代长官司“百里四司”的区域盛景,而后清代雍正年间经历改土归流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秀山土司虽建置不高,但前后历时近四朝,历史记忆尤甚。

(一)两宋时期秀山土司肇始

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 年)中央王朝于平茶内(今龙凤高秀)属暨“平茶洞”隶属羁縻思州。随后,秀山境内各土著少数民族首领,旨王其地,各自为政,分别占地邑梅、平茶、石耶号称土知府。此种行为并非朝廷所命,而皆为杨氏自为之,且不受朝廷及州管辖。北宋王朝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承袭隋、唐旧制,以土酋领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上设置羁縻官府,渐显官号,由宋王朝敕封刺史、知府、洞长等官职。邑梅、平茶、石耶仍为土知府。

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 年)思州刺史田佑恭恢复思州,县境隶属羁縻思州。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 年),秀山诸洞少数民族内互争地盘,寻仇纠杀。贵州松桃县乜八,孟溪土同知杨通晟(思州沿边万户都总管杨再西之孙)率其子光彤、光辅、光隆、光贵,领贵州土兵征服了平茶(今龙凤区清溪、龙凤、高秀、塘坳、峻岭一带)、邑梅(今梅江、钟灵、涌图、官舟、牙阻一带)、石耶(今石耶、岑溪、吏目一带)等地,略定诸洞。宝祐元年(公元1253 年)建立了平茶承化军民府,治高秀,以杨光彤为知府。邑梅宣化军民府,治阿鲁(今钟灵),以杨光辅为知府。石耶顺德军民府,治石耶,以杨光隆为知府(于并置寨娄千户,以光隆二子昌牧以功授千户职。附属石耶土知府。国初改属酉阳宣慰使司)。各府均隶属思州〔7〕36。

(二)元代秀山土司的更迭

元朝在平定川湘鄂边少数民族地区(即“九溪十八洞”)的抗元斗争之后,实行招抚政策,根据各族首领盘踞的地盘势力大小,给予宣慰司、宣抚司、长官司等官职名号,准予世袭,但需由朝廷加封加委才算合法,即为“土司制”肇始。据《秀山县志》载:“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元王朝对秀山地区的土司建置进行清理与整顿,改邑梅为佛乡洞长官司。撤平茶承化军民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石耶仍为顺德军民(土知)府。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夏’,时邑梅洞长官主动献土归附,故改邑梅佛乡洞长官司为邑梅沿边溪峒军民土知府。”〔7〕37这是中央王朝在秀山地区建立的正式土司机构,并为朝廷任命土官的开始。从此,在官修史书上开始出现关于秀山土司的记载。

(三)“百里四司”——明代秀山土司的流变

有明一代,秀山土司初步形成“百里四司”的历史局面。据《明史·四川土司二》载:“洪武五年,酉阳军民宣慰司冉如彪遣弟如喜来朝贡。置酉阳州,以如彪为知州。八年,改为宣慰司,仍以冉如彪为使。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洞长官司,以杨底網、杨金奉、冉德原、杨隆为之,每三年一入贡。”〔8〕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攻下四川推翻“夏”政权。因邑梅、石耶归附较晚,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罢邑梅、石耶二土知府,并为长官司,领于酉阳宣抚使司,寻改属重庆卫。同时,拆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为平茶峒长官司和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隶属湖广思南宣慰司。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邑梅洞长官司建置于阿鲁(今钟灵迁治凯堡)。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 年)5 月24 日改平茶、溶溪芝麻子坪二长官司,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洪武中,置绞娄千户(以光隆五世孙授此职,后为世官,国初改属酉阳宣慰司)附属石耶长官司。

明成祖永乐初,改邑梅长官司隶属重庆卫,时邑梅长官司由阿鲁(今钟灵)迁治邑梅(今梅江),并省下属鸳鸯嘴司务①鸳鸯嘴司务为宋末时期杨昌斌置,初以子胜岳为之。明初以昌斌五世孙通旻任司务。,后移置牙阻边蛮总管,仍以通旻为之。同时,增置马蹄溪千户②以昌斌五世孙通广为千户官,国初改属酉阳宣慰使司。,皆为杨氏世官。此间,还于平茶地置客寨副长官司附属平茶洞长官司,以光彤七世孙通泰以功授副长官,遂为世职。后升俊倍土千户为副长官司,附属邑梅洞长官司,以光辅七世孙杨光震③《明史·土司列传》误写为杨广震,予以指出。为副长官。

另,永乐初还割石耶地(今莲花、三合一带)置地坝副长官司,准世袭如石耶,以光隆五世孙杨正文为副长官。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 年),溶溪石、皮、吕、龙、麻五姓苗民起义,反抗土司统治和压迫,当时长官不能制,被迫将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迁治酉阳上济里。遂罢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于此,形成了秀山地区历史上的百里四司(即平茶洞长官司、邑梅洞长官司、石耶长官司、地坝洞长官司),直至清雍正末年,相袭未改〔9〕6。

此外,县境内东北部,还有宋农、打妖、晚森三洞。其中宋农洞(今宋农乡)唐时属三亭县(今湖南保靖县)领地,为元朝所征服的九溪十八洞之一,为田氏土司世代统治承袭。明万历后,宋农、打妖、晚森等地尽归酉阳冉氏土司,并重置宋农洞,仍由田氏为长官,成为酉阳宣慰司之东南境建置。

(四)清代秀山土司的改土归流

有清一代,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位,初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仍沿袭土司制度,但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废除少数民族首领世袭的土司制度,改行由中央委派官吏的流官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康熙元年(公元1662 年),疆臣疏请安顿诸洞土官,兵部复准。石耶仍承袭明制,并加授土官杨胜美都督同知衔。雍正四年(公元1726 年),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的改土归流。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邑梅、平茶、石耶三洞长官司及地坝洞副长官司,迫于形势而改流,清王朝下令将四司及其下属机构废除,并将酉阳东南部一部分地区(即今宋农、妙泉、石堤、平马、峨溶等乡)划属秀山〔9〕6。对此,彭福荣曾认为秀山诸土司改流方式同酉阳土司相同,皆为“献图纳章”式较为简单的形式〔10〕。据《酉阳直隶总志·土官志二》载:“雍正十三年,以酉阳司改土,惧有株连,献印纳土,赏土千总职衙”〔11〕。而清代秀山“百里四司”的改流方式与此相同,据《雍正朱批谕旨》载:“雍正十二年九月初二日四川总督黄廷桂、巡抚鄂昌泰奏请,石耶、邑梅、平茶、地坝四地长官司自请缴印改流,授土千总职及把总职。”〔12〕自此秀山地区的土司制度宣告结束。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 年),清王朝始置秀山县,县衙设三合场(今清溪场镇)。辖邑梅、平茶、石耶、地坝四洞疆域,并割酉阳东南境的石堤、打妖、晚森、宋农等原土司辖地。县境初隶黔彭厅,不久废厅,改隶四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

同年,秀山全县分为11 里(内含 4 个大里,7 个小里,大里中又分上、中、下里),即南洞里(县城),小江里、邑梅里、平茶里、石耶里、福森里(初为晚森里)、清平里(初为苗江里)、日旗里、地坝里、月旗里、九江里。以上11 里直至清末,沿袭未改。乾隆五年(公元1740 年)于石堤设立巡检署。光绪十七年(公元1901 年),日本在侵占中国的土地上设吏,于巴县建立租界,共辖7 道,9 个直隶州、4 个直隶厅。酉阳属所辖直隶州,秀山亦随酉阳直隶州为租界辖地。宣统末年(公元1911 年)秀山接受重庆军政府领导,结束了封建王朝在秀山的统治。

二、历史记忆:秀山长官司的历史遗存

(一)杨氏土司城——平茶长官司故地

1.建置规模

杨氏土司城位于秀山县清溪镇龙凤乡司城村东1 km处,始建于清代年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土司城又名司城衙门。此地为元初平茶承化居民府治所驻地,经明、清两代修建。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 年)平茶长官司从衙虎山旧址迁徙于此,从此这里成了六百年前土司统治时期的衙门旧址,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也曾商贸繁盛,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司城衙门旧址建筑皆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土家族建筑特征。

据清光绪版《秀山县志》载,杨氏土司城占地886.8 m2,建筑面积806 m2,复四合院布局,坐西向东,存前厅、正堂、后堂、长廊和厢房,并绕以高大的砖墙。前厅木结构,面阔三间12.6 m,进深三间10.5 m、通高8.5 m,穿斗式梁架,5 穿4 柱。正堂木结构,面阔五间20.6 m、进深三间12.6 m、通高8.4 m,台基高1.45 m,存石阶5 级,右厢房面阔五间23.5 m、进深5.1 m、通高8.75 m。长廊连接正堂和后堂〔13〕。

土司城门楹联书写“入门须切垂牛暮·奉祀勿忘汉马功”。院式为一进式院落,左右各林立四间大厢房,分别为开西室、四知室、平茶室、果勇室、延展室、尊贤室、飞山室、华阴室。中心为正堂,其中并无县志所载的走廊与后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拆毁后重建时并无再修建走廊和后堂。与正堂所对立的便是戏台。戏台左右楹联为“忠孝有专首便君子扬眉吐气·奸邪无结果令小人眉目警心”。秀山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8月7日公布杨氏土司城为县级文物,并由秀山县文物管理所于2014 年4 月18日正式公布颁发,但当地并未对文物保护引起重视,“杨氏土司城”的文物保护牌散落在戏台下方。

整体院落为四合院式建筑,正堂前建有八角前厅。前厅楹头挂有横幅,书写“秀山土司城祭祖仪式活动”。院内正堂底座有五层台阶,基底略高于四周,大三间敞开。由于秀山地区“花灯”远赴盛名,故院内各个房间均有花灯点缀。

2.楹联考究

杨氏土司城整个院落内,除左右各三间厢房外,连同正堂和前厅,楹联密布,笔者对此做了详尽的田野记录。

(1)关于左右厢房的楹联

左右厢房各为大开三间,每间屋子有楹联书写并刷桐油予以保护,楹联整体外貌崭新疑似为后人所修复和加固时增加上去的。东侧楹联摘录如下:

“开辟南疆五溪区域同化·秀气贯全球蜀道崎岖山色秀·杰出杨门赤诚报国无私欲·守祖宗一脉真传曰勤曰俭·事事让三分天宽地和”①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司城村平茶土司衙署;查阅时间:2019年6月28日,15:45-17:15。。

西侧厢房也为大三间开,楹联如下:

“田留守亩子种孙耕·教儿孙两条正道南难读难耕·高悬祖训清白传家有遗风·山光映一宇川流清湍秀盈山·连徵北塞一篇史绩留芳”②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司城村平茶土司衙署;查阅时间:2019年6月28日,15:45-17:15。。

从左右厢房的楹联来看,有如下几个特征。其一,左右厢房各三间应为6幅楹联,而从实际的调研结果来看只有5幅,实为散缺。其二,无论是东西厢房何侧楹联,都没有做到对仗工整,相比之下只是随意书写,有 8 言、10 言、12 言不等。其三,东西侧厢房楹联亦不相对称,推测书写楹联之人应为仓促所为,并无过多思考。

(2)关于正堂与前厅的楹联

八角前厅坐落于五阶台基之上,8 根柱子均有楹联书写,八角前厅顶端绘制有八卦太极图,昭寓着乾坤轮转。本年度举行的祭祖仪式的横幅依然存留。前厅楹联如下:

“神昭乡应保我子孙护我黎庶恩流宇宙长春□□□□(落款已毁);

忐票精忠报国将帅为国臣鄰功奠河山永宴清杨再位篆书;

守祖宗带砺宏基敢忘肯堂肯构;

开茅土批蜀粤楚黔分封济义魂 清再位撰;

发祥来汉室清白家风祖宗千年荣祭典;

缵绪自隋朝公候世绩子孙百代保宗祀(清代丹阳陈蔺撰司城杨光友书);

农庭无事许福药趣尽天伦;

门第维新自有嘉祥垂瑞气”③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司城村平茶土司衙署;查阅时间:2019年6月28日,15:45-17:15。。

此为八角前厅对仗工整的4 幅对联,有些楹联仍保留清代时人作者,内容上多为歌颂杨氏家族的功绩撰述。

(3)正堂布局及楹联

正堂楹联多达三对6幅,进口处一对,正堂中央一对,神像排位一对。从正堂的整体布局来看,并无过多装饰,杨氏祖宗牌位处亦没有设雕像以祭祀,而是将其画像高挂于墙壁之上。牌匾书写“清白家传”四字,宗祠像前摆放两张供桌与香炉等若干。正堂总体陈设较为简陋。楹联内容如录:

“(门前)雄著经慎著史赫赫文章传世骥;汉时相宋时将堂堂姓氏炳人间

(堂内)祖业起于汉马之功自唐晋及汉周而宋元以暨明清千百年间作土历茅皆且吾一家嫡液·世德明于来种之帝由开侠应华夏而粤楚以至应蜀数万里外金书铁卷无作哉七字宗支

(正像位)汉马功劳由宋北;文龙事业自开西”④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司城村平茶土司衙署;记录时间:2019年6月28日,15:45-17:15。。

从正堂内大柱上可发现这对楹联是清代人陈氏所撰写,但由当地杨光友书写。而从东西侧的楹联中可知这位“杨光友”为杨氏后人,负责撰写了杨氏土司城的全部楹联。

(二)客寨桥——客寨副长官司故地

距离杨氏土司城仅2 km 左右便是客寨副长官司故地。明清时期的客寨副长官司现仅有一处文化遗存——客寨桥,当地人也称之为“客寨风雨桥”。客寨桥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于 2000 年 9 月 7 日正式公布,并于 2002 年 3 月26日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正式设立。客寨桥位于清溪场镇司城村客寨组,呈南北走向,横跨平江源上,因其位于客寨,人们习惯称之为“客寨桥”。

客寨桥,始建于元代,原名永兴桥、钟灵桥。历代均有维修和加固,清光绪年间增建五重檐长廊及亭廓二层,作供奉桥梁菩萨和观景之用。时在官沟河上亦建有木质廊桥,名为“毓秀桥”,故客寨桥改名“钟灵桥”。此桥呈五墩六孔,廊为全木结构,十九间,迎水面三重檐,去水面二重檐,上覆小青瓦。全长57 m,宽8 m,通高18 m,廊道铺青石板93 块。桥两头均为青砖山墙,北端拱门两边分别楷书“川黔”“利赖”四个颜体大字,南头用青瓷碗片于门拱上嵌“钟灵桥”三字,两边嵌“龙飞古洞风起长桥驷马迢迢君子路;龟藏深涧鳌栖浅底骈鱼畅太平江”联语。桥处川黔咽喉要隘,自古便远近驰名。由于此桥系风雨廊桥,是往来商旅小憩的地方,桥中亭廊更是文人骚客把盏唱和的去处。清雍正时期,平茶二十一世土司杨再璜及其子杨正栾经常在桥上纳凉饮宴,垂钓抚琴。

据客寨桥的碑文记载,辛亥革命早期活动家杨柏舟,1880 年便出生在此桥北面。杨柏舟幼年曾在桥庵堂里读私塾,此后在庵堂里教书。在贵州都督府任参谋处长的文崇高常曾在此桥作对“每思补过心常泰,常恐招尤气自平”。另外,此桥在明朝天顺二年(公元1458 年),屡建屡毁数十次,历尽岁月沧桑。

(三)宋农土王庙——原宋农洞长官司故地

1.宋农土王庙概况及建置规模

宋农土王庙(田氏宗祠)位于宋农镇梅江河畔的河西凤凰寨。宋农乡距凤凰寨土王庙仅3 km 路程。土王庙为土家族大姓田氏的大型祭祀场所,始建于南宋初期,扩建于明朝洪武四年,清嘉庆、光绪年间均有修缮,民国时期维修正堂。距今约近900年历史,总占地面积为2 728 m2。通体来看土王庙呈一进院落,门口处一对“金狮”分立左右,18 级台阶依次而上。正门处楷书书写楹联“入蜀数百年九房瓜迭绵长泽,传家经千载十族天横永流芳”。飞檐翘首,规模宏大,气势非凡,为武陵山区少有的“祠庙合一”的建筑。

土王庙为一进式院落,东侧为一杂物间,东西两侧均无厢房及房屋建筑。院落内呈两级地基,靠近正堂部分的地方台基略高,正门一处,西侧留有小门一处。

进门处便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方位矩阵。青龙处书写“少阳之极是太阳,日照中天现光芒。谁说午后光阴淡,丰收更比播种忙”①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宋农镇河西凤凰寨宋农土王庙;记录时间:2019年6月29日,09:15-11:40。。朱雀处着“统领七星帅春行,紫气东来万物青。南去化火生朱雀,滋养自有玄武冰”。白虎处为“相生相克总相息,西生金剑把木劈。截成两段生对仗,才有团圆贵相依”。最后玄武处刻“北方冰日结冰滴,万物萧条寒气袭。火红宴席终有散,俏声静谧孕生机”。院落内第二级台级上有大香炉一座,已没有香火供奉,顺级而上,步入大殿。大殿由30 根木柱支撑,青瓦封顶,另有左右封火墙体设置。

正殿上方,用一棵巨大的双叉香樟木雕成田汝弼和衍国公主的2 m 坐像,用红色枣木雕成衍国公主的手杖。两旁分别塑张、杨、安、邵、李、何、冉、谢、朱、覃10 位总兵的1.8 m 站像,左角塑彭公爵公主坐像一尊。均各持兵器,田汝弼夫妇后侧还有显示天子仪仗的黄龙伞盖一柄,宝扇一队和金瓜钺斧,案前摆放三道圣旨。两边有“肃静”和“回避”的字牌。

庙内12根殿柱上刻有金龙蟠柱浮雕,梁上遍刻镂空“二龙抢宝”“双凤朝阳”“太公钓鱼”“乌泥河救主”等故事浮雕,门前摆手坝中央,悬杏黄旗,上书“土王天子”。从塑像柱梁雕刻均表现出完整的汉文化,看不出少数民族文化痕迹。后面墙上的两幅巨型壁画非常有趣。一幅为炫耀其祖父田汝弼功劳的“祖公征战图”,内容为激战马鞍山,田汝弼手刃金头和尚于马下。另一幅为“贪狼屯月图”,歌颂其获得此物类犬,背负双目,凶悍而多情,猛于狼而次于虎的异兽。据载此物恐出自朗溪,即今印江郎溪,无疑为表现祖上威武和不忘郎溪宗地之意。

土王庙主殿楹联甚多,考录如下:

“(正堂门楹一)威武以平蛮壮志如嵩岳之高名标万古兹因众姓堪羡仰·尽忠而报国奇才若泰山之大庙遗千秋现在群民更钦尊;

(正堂内)幸我祖统帅熊兵执操干戈防镇边陲张北伐·朕群英擒渠倭寇观论阵图实行内政坐东宫;

(正堂内)千里本荒域幸存荷苏威令我祖大展龙韬戡乱辟疆非复罗施鬼国·万年俎豆保忠勋朔钟鼎随代君王后人辉增麟阁,蛮英腾茂盖过神州;

(正堂内)率十姓以开黔之德立功在昔铭列朝竹帛·控百蛮而袭爵进官世守于今重五土衣冠。”①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宋农镇河西凤凰寨宋农土王庙碑文;记录时间:2019年6月29日,09:15-11:40。

2.宋农土王庙的碑文遗迹

宋农土王庙虽面积不大,但在田野调查中却发现三块年代不详的残碑,从尚不完整的内容来看应属明清碑刻,遂将其眷抄如下:

“(碑文一)而不回□坚贞殉难之忧历千秋其宛在是□操刀勿污其口莫非纲常维系愧彼事仇□自神□石墨以镌华家乘奸甄乃传優□□题人神称快豈不懿欤夫何歉也如我豫章谏九还七返之丹领万柳百花之腾峡梁城里参玄悟道奈真灵分浅广几十种之仙儿凡俗渌□九年□运亚于红羊妖气狂于青□,盖金头和尚之硬喉余三寸之柔藐视大朝横行水国□早迭上援辽之举方殷□虚辇下至□西出将龙擒此秃头者当以尚主之于特雄闻即赴欣然揭帖□天子常喜益特别诏迁□委以轩降尊推扫□轸星分至□□□奇钦承仇方□至将军恍从入而下何惧乎天魔肉人□良易传兽溪难殊和尚迷藏方便踪迹难寻□□□□□讽乎三岛之闻在和尚自为诡密在□僯以伺其便玩中秋之皓月乘醉寝以戕其生乃□丁惊疑南时相臣王安石敷任陈辞伏□力谏谓□□□尚在引还本来回自宝属年少瑰奇尺□颜□□

□□十二年随苗类猖獗五溪当哲宗元□”②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宋农镇河西凤凰寨宋农土王庙碑文;记录时间:2019年6月29日,09:15-11:40。

从碑文一的残缺内容来看,内容讲述即是前文南宋为征剿金头和尚而启用宋农土司田汝弼的故事。从碑刻落款处看似是宋代落款,但存疑这似乎仅为旧时所复制的碑刻,不能就此断定为宋代遗物。

“(碑文二)□□而大致非喜事□更也□如是□□王霸□前明洪武四年□今四□□□和后列小房名为问正殿龛座式□中杀牙耀雕□书钟楼鼓沉其高□□殿□雨廊□由正殿此墙外附□厨三间前厅直出□观□唯构小舍一橼年岁户,光绪辛□□□□议折毁直出□衬托放正殿之西偏就其拓开地步构戏昔描长三分二其阶下地平则掘代五六十□仪者其庶几焉除老鸦峒小平□私建而旁昔平习如在共□竣磨石将就□□□纪实□□而子孙有不今□念本来□而月□其名氏以劝后此之主辨重修

田兴易田兴碧田兴谭田兴□田宗中田□俸田应文田绍何田兴兰”③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宋农镇河西凤凰寨宋农土王庙碑文;记录时间:2019年6月29日,09:15-11:40。

从第二块碑文来看,文字损毁较为严重,详细内容不得而知,但从大意上可判断此为重修土王庙时关于建置规模的讨论稿,文中多次提及明洪武四年或光绪年间等,据此推断此碑刻应是民国时期或近现代所设。对于后文落款处有大量田氏姓名的出现,即可能是筹资重修土王庙时的落款纪念。

上述两块残碑发现于正堂东侧,散落在地。另在东侧围墙处有一块比及前两块略小的碑文,内容考录如下:

“(碑文三)□廊内补修钱议外人□不议庙内□事非议庙内每载□族内人等不难庙宇系神居□庙内补修诸□以上数条系□□丰六年九月”④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宋农镇河西凤凰寨宋农土王庙碑文;记录时间:2019年6月29日,09:15-11:40。。

由于此段碑文记载文字较少,破损程度很大,但从仅有的文字来看应是记载土王庙补修过程的相关情况。

(四)清溪镇苗王墓

另,笔者在清溪镇亦发现了与秀山土司所相关的历史遗存——苗王墓⑤记录地点: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北东林居委会大坟堡居民小组;记录时间:2019年6月30日,16:05-18:35。。这座苗王墓坐落在清溪场镇的边缘地带,步行2 km 左右到达。这座苗王墓系明万历年间,平茶吴、龙、廖、石、麻五姓苗民起义的首领吴老K(苗语音译)的坟茔。南宋淳祐年间,孟溪同知杨通晟,借口邑梅、石耶、平茶峒发生“苗患”,亲率三个儿子出兵镇压,实行野蛮残酷的“赶苗拓业”,将部分苗民驱赶到边远山区。苗族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平茶峒的苗族领袖吴老K 身受重伤后战死于此。为了悼念这位英雄,当地苗民每人捧一衣兜泥土,掩埋了这位英雄,垒成了一座坟墓。相传,苗王墓刚开始只是一座普通大小的小坟,在常年没有人来垒坟的情况下,坟墓的封土一年比一年规模大。至今日,已慢慢“长”成一座小山式的大坟,该地也因此得名为“大坟堡”。

苗王历史追溯。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世居秀山西部的吴龙、廖、石、麻五姓苗民不堪土司的残酷统治,曾于此间爆发大规模苗民起义,时吴姓多聚集于岩门场一带,当地苗民首领吴老K 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在一次赶苗拓业的斗争中,此人与敌军激战三天三夜,东西合围,将战场缩小到了今打铁勒一带,吴老K 身负重伤,手持长矛最后战死〔14〕。当时此地为长松坪,是一片无人居住的树林,地处清溪大坝中央,可遏东南西北各个要冲,吴老K即安葬于此。

苗王墓墓碑。苗王墓碑封土呈圆形,高10 m,周长88 m,墓前石质碑高1.3 m,宽0.7 m,厚0.15 m,上书“苗王墓”3 个大字,共占地 380 m2〔15〕。苗王墓碑上撰写有诸多挽联,简以考记。“鏖战岩门场自有英名垂青史·长眠大坟堡岂遗爱在人间。后昆虔心东来景仰·英杰跨鹤西去纵横一世。梓里英名存浩气·延陵沃土葬忠魂”。

三、秀山长官司影响下的文化场域

法国学者布迪厄对场域概念有着明确界定,其言:“场域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者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16〕场域内各个部分皆遵循着潜在的逻辑与“游戏规则”。进入秀山土司的场域情境中,踏查土司遗存,对照文献记载,感受当地历史文化魅力,发现对于秀山土司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依然在此地继承与存续。尽管从现有的文化遗存来看较为分散,但秀山地区以“土司-长官司”为主要历史元素将民众、游客、历史记忆、文化空间等因素交织共存于文化场域圈,构成较为复杂的关系构网。

其一,杨氏土司城文化景观与功能转化呈现多元化特征。杨氏土司城经历诸多历史变迁、岁月洗礼,如今将明清时期平茶、邑梅、石耶、地坝四个最具代表性的长官司土司建置归置于平茶之下。到目前为止,杨氏土司城已俨然不止一种土司城旧址的遗址参观功能。杨氏土司城将承载着政治、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发展中得以延续。

首先,杨氏土司城已作为秀山当地的重要土司文化标识。秀山杨氏土司虽不及周边酉阳冉氏土司著名,但仅秀山而言,当地民众亦十分熟知杨氏土司并以杨氏为以自豪。据实地调研来看,杨氏土司城并没有发展为较大的旅游景区,仅为一个村镇景点而得以保存。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规模较小,但亦凸显杨氏土司城文化标识的重要意义。

其次,杨氏土司城已演变为一种村民群众的政治公共空间,以此作为村民集会的重要场所。笔者调研中发现在正堂东侧柱子上悬挂着一条横幅,名为“清溪场镇司城村党支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七周年大会”。此为说明此地为司城村党支部召集会议的官方地点,是村民举行政治活动的公共场所。另外笔者仍发现在土司城内有两张2018 年杨氏年会的开支表,即“司城街杨姓2018 年年会开支明细单”和“司城街杨姓2018 年年会集资费名单”等,内容十分详实。以此判断,杨氏土司城已成为一种具有政治属性的公共空间。

最后,杨氏土司城为群众祭祀的宗祠场所。杨氏土司城(杨氏宗祠)古为明清土司长官司的办公衙门,即为官方场所。而现今杨氏土司城的一个特殊属性为祭祀先祖。在访谈周边村民过程中,了解到这里每逢清明时节便会举行规模较大的杨氏祭祖仪式,届时整个秀山杨氏土司后裔子孙皆会前来。故在土司遗存的保留上,当地人将石耶土司、邑梅土司、堤坝土司等长官司遗存合并至此地即司城村(平茶长官司故地)来统一祭祀,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这无疑是借助历史文化景观而构筑起民众的历史记忆,同时亦起到民族凝聚的作用。

其二,秀山文化场域中土司遗存的鉴定普查与再形塑进程加快。实际早在2005年,秀山县文物单位已重视到应加大力度保护现有秀山土司文化遗存,以凝聚和增强秀山土司的文化场域构型。其中“苗王墓”“客寨桥”“杨氏土司遗址”“宋农土王庙”等四大文化要素标识皆在文化遗存鉴定的普查范围之内,考录如表1。

表1 秀山县土司文化不可移动文物表①摘自重庆秀山图书馆办公室编印,《重庆文物总目续篇·秀山县》(内部资料未出版),第46 页。查阅时间:2019 年6 月29日,15:20-17:30。

由此可观,秀山文物部门已将相关秀山土司遗存作编号入册,并基本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可见,秀山当地政府实际正在以杨氏土司遗址为秀山土司文化场域的核心要素重新形塑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土司文化圈。虽然俊倍洞寨遗址已无踪迹,但依然可依靠清溪苗王墓、宋农土王庙、客寨桥三者的互动关系,形成具有历史文化竞争力的主要文化标识,重新形塑秀山“长官司”土司文化场域圈。

其三,杨氏土司诸多文字系谱承载着杨氏宗族的诸多历史记忆。在杨氏土司文化圈,基本构成了家族系谱、族谱、碑刻为一体的文字传承模式,共同唤醒当地民众的历史记忆。仅以秀山司城村而言,笔者见闻杨氏族谱现存3 个版本,即《平茶杨氏族谱》《百家姓丛书·杨氏》以及《杨再思氏族通志·卷一》。土司城内,管理者将《平茶杨氏族谱》内的相关内容进行影印重新装裱展出。其中影印出展的有《太尉震公传》《广忠王再思公传》《总管再西公传》《五司始祖通晟公传》《平茶始祖光彤公传》《邑梅司祖光辅公传》《石耶司祖光隆公传·地坝正文公附》等珍贵史料。除此之外,行走田野间亦收获《白沙井杨氏族谱》影印本,该族谱为现代杨氏后裔所编修,仅存一本藏于秀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料室,其又名《白沙井杨氏宗族谱志》。白沙井这一杨氏支系是土司杨光隆祖传下的后代,由于石耶谱已丢失多年,只好以秀山文史资料作为依据,此为石耶土司光隆祖的第十九代传人,按杨再镇的执政年代推算,清雍正十三年,乾隆接位后,公元1765年光隆祖进川,分居石耶、中寨、乜架一带。据石灰坳杨胜铁老人口述供稿,“我祖光启祖是我族鼻祖,是再思二十四世孙,生一子昌永,昌永祖从中平茶园搬来石耶岑棒(石耶同心七组)居住。昌永祖生有二子,长子杨胜海,从岑棒搬来石灰坳居住。次子杨胜宇留住岑棒,生二子,长子杨秀梅搬去白沙井居住,次子杨秀柱留住石耶”②杨正益,等。白沙井杨氏族谱〔M〕.未出版刊行(编印本内部资料),2001:57-68。。因此杨秀梅是白沙井第一代人,从此白沙井杨氏繁衍生息。

整本《白沙井杨氏族谱》从白沙井杨氏的地名由来、隶书沿革、自然地理、山脉土质、人口民族、大事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具体叙述。其书并将续修族谱说明分为伦篇、族篇、房篇等几个方面,内容十分翔实,是目前研究白沙井杨氏家族的一本百科式全书。同时杨氏家族自觉刊行编印族谱即为杨氏家族历史记忆的文化表达与自我传承。

另外,杨氏土司后裔的历史记忆仍体现在“杨氏家训”上。杨氏家族之所以如此庞大,且因严格的家训为之向导。杨氏家训通常称为“四世三公家训”,即“忠、孝、勤、俭”。其中,忠指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孝指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勤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俭为量其所入,废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总而言之,秀山土司所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址、文字碑刻、家族谱系等文化要素基本构成了秀山较为完整的“土司文化场域圈”。纵然秀山土司在明清建置以规模较低的“长官司”形式出现,但文化遗存遗留至今,当地民众并未将历史抛弃,反而借其历史遗存完成其功能性转化,以祭祖念宗的形式凝聚“百里四司”的历史向心力。游客观历于此,亦能够唤起共同的祖先记忆与土司文化共鸣。

秀山土司与其他川东南土司不同,自两宋设立肇始至元代更迭,明清时期经历反复裁撤整合与改流,其形态皆以地方“长官司”建置而呈现,由于其独特的地限权阈,在秀山地方上逐步形成了邑梅、石耶、平茶、地坝峒等“百里四司”的地方土司。经历时代变迁与制度流变之后“百里四司”的地方土司壮景目前以杨氏土司城遗址、清溪苗王墓、客寨桥、宋农土王庙为主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标识而得以延续与传承。同样对于地方而言,通过这些文化元素标识共同构成了现如今秀山土司的历史文化场域。而在秀山文化场域圈内,通过田野调查收获的历史文化遗存、家族谱系、土司相关碑刻皆彰显着秀山土司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重构,同时亦正是这些地方田野文献与遗址的再整理与再归纳,同样诠释着秀山土司文化对于中国土司文化的多元化延续。

猜你喜欢
秀山杨氏土司
High-sensitivity refractive index sensors based on Fano resonance in a metal-insulator-metal based arc-shaped resonator coupled with a rectangular stub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幕落时有狗叫,野草呈倒伏状
Fort Besieged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