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在2018年5月和2020年5月两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摹了甘肃和陕西相关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的现状,并对陕、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陕、甘相关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异同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教育;甘肃;陕西;
大数据给中国传媒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变量,也对高校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5月和2020年5月笔者分别就在甘肃的11所高校新闻院系(以下简称“在甘新闻院校”)的大数据教育现状作了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在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的现状。2020年5月又对陕西6所高校新闻院系(以下简称“陕西新闻院校”)的大数据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两年之内在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状况没有多少变化;陕、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甘新闻院校学生大数据运用略多,在甘新闻院校教师更加重视大数据教学。
一、在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现状
截止到2018年5月有11所在甘本科院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科专业。①笔者对这11所高校的新闻大数据教育情况進行了调查,收到调查问卷483份,分析了问卷调查结果。2020年5月补充调查时将调查问卷扩大到766份,这766名参与调查的学生占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总数的10%。
(一)在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基本状况变化不大
这一时间跨度为两年的问卷调查表明:两年内在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基本状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甘新闻院校学生对大数据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仍然还没有进入到理性认识的层次;学生对新闻传媒行业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关注度不够,现实生活中学生也很少运用大数据;在甘高校大数据基础教育偏弱,学校或学院并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大数据教辅组织机构,部分在甘高校大数据教育“行动”迟缓,存在大数据设施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②
(二)在甘新闻院校专业教师主观上重视大数据教育
不过在甘高校能在新闻教育中重视大数据,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在认识和行动上都积极支持大数据教育,主观态度上重视大数据教育。就“你所在学校(院)的大多数老师对大数据成为一门专业的态度”问题选择上,2018年5月在甘新闻院校近48%的学生选择了“支持”或“强烈支持”,说明在甘新闻院校专业教师重视大数据教育,支持大数据发展的主观愿望比较强烈。
(三)学生对学校大数据教育基础信息知晓更多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大数据教育基础信息知晓有所变化。2018年5月第一次调查时,只有7%的学生知晓自己所在学校大数据实验室或实训室已经投入运用。实际上在甘11所新闻院校有3所大数据实验室或实训室当时已经建成,但是学生知晓这一信息的人数较少。
在2020年5月补充调查时,有22%的学生知晓自己所在学校大数据实验室或实训室已经投入运用。可以说2020年5月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时,学生已经比较了解自己学校大数据实验室或实训室建设情况。③这可能是两年前大数据实验室或实训室刚刚建成,学校或学院需要向学生进行专门的信息推送,学生才能了解到大数据实验室或实训室的基本情况。两年之后,这类实验室或实训室已经成为学校或学院的基本教学设施,学生无须专门的信息推送也会一般性地知晓。④
二、陕西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现状
2020年陕西省有普通高等院校90多所,其中本科学校近60所,专科学校38所,每10万人口中有在校大学生3200人,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同时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多项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无论是从高校的基本数量还是“985”“211”高校的数量来说,甘肃都无法与之相比。但是,大数据对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陕西高校和在甘新闻院校来说都是新事物,教育基础资源的决定作用不大,同时两省都是中国西部省份,有一定的可比性。为此,笔者对陕西省新闻传播类院校的大数据应用情况作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陕西省高等院校比较多,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也比较多,我们选择了西北大学、陕西师大、西北政法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和西京学院等5所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系)相关专业三、四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西北大学1972年起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方向,现有编辑出版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新闻学专业开设较早,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比较齐全。陕西师范大学同西北师范大学一样同属于师范类院校,也是必选对象之一。西北政法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一样,都属于政法行业,又有新闻学专业。宝鸡文理学院和甘肃河西学院相似,有新闻学相关专业,同时院校所在地不在省会城市,两者的前身都属师范学院,有较多的相似性。西京学院是陕西民办高校,与甘肃三所独立学院有较多相似性。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保证调查问卷结果的可比性,对陕西高校大数据教育现状调查我们使用了同在甘新闻院校相同的问卷。每个在甘新闻院校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规模为60人,我们将陕西高校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规模控制在30人。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80人参与,人数规模为小型问卷,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占到80%以上,符合对问卷调查参与者的预期定位。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陕西新闻院校学生大数据基本认知度较高
从“陕西高校大数据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不了解或者没听说过大数据”的学生人数约为5%;了解我国已经出台大数据政策或方案的人数超过82%,了解大数据已经普遍运用于多个行业的学生占到45%;“不同意”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人数不足4%;认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之间“有关系”或“关系很大”的学生占到90%,说明学生对大数据基本常识还是比较了解的。
从学生对大数据基础常识的了解来看,陕西新闻院校学生对大数据的基本认知度较高,对国家推动大数据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取向都比较了解。⑤但就学生对大数据的深层认知来说,对业界较为认同的大数据的5个特点,只得到16%左右学生认同,说明学生对大数据本身的深层专业知识和核心概念了解不多。
2.陕西新闻院校学生大数据运用较少
陕西高校大数据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显示,有61%的学生只能确切地列出2个以下的大数据处理软件。大数据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很普遍,但是仍然有63%的学生选择了“根本没有用过”或“有但很少,偶尔有过一两次”,这说明学生主动运用大数据较少。同样这一情况在学生与“黄牛”对大数据运用比较中得到了印证,70%的学生认为“黄牛”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很高明”。
大数据专业运用方面,5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新闻传播学课程中没有使用过大数据专业软件来完成可视化作业或者作品,“偶尔”用大数据统计软件收集作业信息的学生占到66%以上,这说明学生在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中运用大数据软件比较少。
3.学生大数据初步学习与培训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陕西新闻院校举办大数据学习讲座或培训比较少,有81%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学校(院)没有举办过相关学研活动,有92%以上的学生选择了自己学校“没有大数据学研组织机构”,63%的学生在问卷中表示,除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软件Excel之外,自己的学校没有开设大数据软件课程。缺少学校有意识的组织与倡导,学生自己学习大数据的热情也不高,有超过50%的学生“根本没有自费学习过大数据课程”。在新闻院系的日常教学中,专业教师对大数据在新闻行业的运用案例讲解不算多,有75%以上的学生选择了“1至5次”,有70%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大数据相关资源和信息次数为“5 次之内”,这说明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教师自己对大数据并不十分关注,对大数据这一时髦技术的兴趣属于“中等”。
4.学生对新闻行业大数据应用了解不多
陕西高校大数据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数据对新闻行业有用”或者“非常有用”,也“非常认同”或者“认同”大数据在新闻的可视化和自动化内容生产方面有积极作用,认为国内外流行的机器人新闻写作与大数据“有关系”或“非常有关系”。但是对2017年12月新华社首条MGC视频新闻却有66%的学生“没有看过”,这说明学生是通过间接信息渠道了解或学习新闻行业大数据应用信息的,自己没有真正关心或系统了解过新闻行业的大数据运用现状。
5.陕西新闻院校大數据硬件设施和师资情况
学校大数据实训室或平台建设方面,陕西新闻院校86%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建成”,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已经建成运用”,从人数比例推算可知,陕西新闻院校中只有一所高校建成了大数据实验室,大数据硬件设施建设并不理想。学校开设大数据专业或课程意向方面,有15%的学生选择了“已经有这样的意向了”,同实验室建设一样,陕西6所高校中只有1所高校有开设大数据课程的意向。这些说明应当由学校或二级学院实施的大数据课程或实验室建设等“组织行为”比较滞后,行动较慢。现有师资力量方面,不了解自己学院相关师资力量的学生有48%,认为自己学院相关师资力量“基本能胜任大数据教学”的学生人数占到26%。
三、陕、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现状比较
甘肃和陕西两省同属于中国西部省份,两省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相似之处较多,它们共同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精华路段上,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相似。比较而言,陕西工业经济比甘肃发达,科研院校资源比甘肃更加丰富,经济、文化综合实力更强。当大数据这一新兴技术与陕、甘两省新闻院校大学生相遇时,两省新闻院校学生的表现大同小异。从宏观方面来说,这是两省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使然,但从微观方面而言,这是新兴技术与高等教育结合的教育规律使然。
(一)陕、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的相同之处
1.学生对大数据的认识尚处于感性阶段
从调查问卷来看,陕西和甘肃两省新闻院校学生对大数据的认识都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对大数据相关的新闻资讯或国家政策有所了解,但对业界较为认同的大数据的特点却缺乏必要的了解,这表明学生对大数据的认识和了解还没有达到系统化、科学化的理性认识层面,原因可能是学生缺少对大数据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所致。
2.学生对新闻行业大数据应用了解较少
大数据现在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我们从大数据生活运用和新闻行业运用两个方面来了解学生对大数据实际应用情况的了解。从问卷调查来看,陕、甘两省新闻院校学生认为大数据能提高新闻行业的竞争力,对新闻行业“有用”,但“根本没听说过”或“自己没有看过”国内首条MGC视频新闻的学生人数占比均比较高,这说明学生对新闻行业大数据的实际应用现状关注度不高,对新闻行业真正的大数据应用并不了解。
3.学校层面大数据建设行动较慢
问卷调查了陕西、甘肃高校大数据平台等硬件设施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陕西和甘肃的相关高校均存在大数据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陕西和甘肃高校大数据培训、讨论等活动较少,认为学校不可能开设大数据专业、“不了解”学校现有师资力量“能否胜任大数据教学任务”的学生比例均较高。陕、甘两省新闻院校学校层面的大数据“软件”组织机构还不健全,大数据建设步伐总体较慢。
4.学生对新闻专业师资力量评价基本相同
调查结果显示,在甘新闻院校中有42%的学生“不了解”学校现有师资力量“能否胜任大数据教学任务”,有27%的学生认为学校现有师资力量“基本能胜任”大数据教学任务。现有师资力量方面,陕西新闻院校48%的学生“不了解”学校现有师资力量“能否胜任大数据教学任务”,认为自己学院的师资力量“基本能胜任大数据教学”的学生人数占到26%。陕、甘两省新闻院校学生对自己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做出了基本相同的评价。
5.大数据课程开设较少
从调查结果来看,陕西、甘肃新闻院校学生对大数据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不了解大数据的基本特点和核心概念,对新闻行业大数据的实际运用了解不充分,新闻专业课程中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较少,这说明两省新闻院校没有真正开设大数据课程。对大数据未来发展走向选择问题上,在甘新闻院校有14%的学生选择自己学校“已经有开设大数据专业或课程的意向”,陕西新闻院校“已经有明确意向”学生的选择比例为15%。这基本相同的低比例说明,开设大数据专业课程的意向在两省新闻院校中均不十分强烈。同时,从两省学生新闻传播学科专业课程作业完成过程来看,用大数据进行信息统计和可视化设计的学生均比较少,学生大数据课程应用较少。
(二)陕、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现状不同之处
陕西和甘肃新闻院校学生在运用大数据这一新兴技术时,也呈现出一些不同之处。
1.在甘新闻院校教师更重视大数据教学
问卷调查表明在甘高校新闻专业教师对大数据教学更加重视。问卷表明,大部分在甘新闻院校教师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行动上给予了积极支持。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从来没有讲过”大数据案例的教师只占7.44%,有92%的教师或多或少地在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中讲解过新闻行业大数据案例,“支持”和“强烈支持”大数据成为一门专业的老师占到53%,为学生提供大数据相关资料或者信息的教师占到85%。
陕西新闻院校专业教师对大数据在新闻行业的运用案例讲解则不多,有75%以上的学生选择了“1至5次”,有70%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大数据相关资源和信息的次数为“5 次之内”。与在甘新闻院校专业教师相比,陕西新闻院校专业教师对大数据的关注度较低。
2.在甘新闻院校学生运用大数据略多
由于教师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不同,陕西和甘肃两省学生在新闻专业课程中的大数据应用略有不同。在甘新闻院校近80%的学生用大数据软件收集过一些数据,有67%的学生尝试过大数据可视化视频作品设计,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堂比较重视学生的大数据实践,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一些大数据的实践练习。
在大数据专业运用方面,陕西新闻院校5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新闻传播学新闻专业课程中没有使用过大数据专业软件来完成可视化作业或者作品,“偶尔”用大数据统计软件收集作业信息的学生占到66%以上,这说明陕西新闻院校学生在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中实际运用大数据软件要比在甘新闻院校学生少。
四、陕、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异同的启示
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不要违反教育规律”,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呼声。陕西和甘肃两省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新闻媒介技术教育的启示。陕西和甘肃两省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的相同之处,反映了高等教育面对新兴技术时所具有的特点,表明新媒介技术进入新闻教育课堂有自身的规律;陕、甘两省新闻大数据教育的不同之处,从时间纵线轴上反映了新媒介技术在新闻教育领域内需求的变化,表明社会需求是教育之源。
(一)新技术进入新闻教育领域有其自身规律
大数据是新兴事物,当它进入新闻高等专业教育领域时,陕西和甘肃两省新闻院校学生、教师和学校本能地有一些相同的选择,这表明高等教育规律同样适用于新技术环境中的新闻教育。
1.学习媒介新技术亦需循序渐进
各类知识是有层次、有体系性的,呈塔性结构,学生要循序渐进学习才能积少成多,依次掌握。陜西、甘肃新闻院校学生在大数据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开设专业课程,学生学习以网上自学、浏览新闻等方式进行碎片化学习,对大数据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对大数据缺少专业了解和学习,因而对大数据基本的特点掌握较少,这符合人类学习新知识的基本规律。同样对新闻教育中的新媒介技术学习而言,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教育规律。
2.学习媒介新技术要注重实践运用
由于学校没有开设大数据专业课程,陕西、甘肃新闻院校学生在大数据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据的实践运用较少,对大数据的了解只停留在感觉和理论上,没有真正掌握大数据运用技能,也没有从大数据这一技能中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刺激,对新闻行业大数据实践运用并不十分关注,这也说明新媒介技术从理论知识到实用技能的转化需要一个艰苦的训练过程,同样逾越不得。
3.媒介新技术进入新闻教育领域需要一个过程
陕西、甘肃新闻院校在大数据教辅机构建设、课程设置、学生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行动比较慢,表明了一种谨慎的态度,这也说明新兴技术要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门课程或专业,还需要经过教育机构和管理机构的慎重认同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这也是教育自身规律在起作用。陕、甘两省新闻院校专业教师面对新技术或新专业,都需要一个转型和适应过程,而这也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二)新媒介技术受重视程度因需而异
在甘高校大数据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主要调查时间为2018年5月,依据甘肃省社科办匿名专家的建议,课题组于2020年5月对陕西省高校大数据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甘新闻院校学生运用大数据略多,教师更加重视大数据教学。陕、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的不同点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专业教师对大数据这一新技术并不十分看重,新闻专业教师的态度经历了从重视到不十分重视的动态变化过程。
1.新技术勃兴之际更受热捧
2018年5月实施的在甘新闻院校大数据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表明,在甘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有92%的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讲解过新闻行业大数据案例,“支持”和“强烈支持”大数据成为一门专业的教师占到53%,为学生提供大数据相关资料或者信息的教师占到85%。
大数据在商业、零售、医疗等行业成功运用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对新闻行业也有影响。新闻行业和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大力宣传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大数据的热情,也使得在甘新闻院校教师更加重视大数据教学,学生在课程作业中大数据运用也较多,当然这其中有跟风和盲目崇拜等非理性因素。
2.媒介新技术应用因需而异
2020年5月实施的陕西省高校大数据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表明,陕西新闻院校专业教师大数据运用案例讲解不算多,有70%的教师给学生提供过大数据相关资源和信息。调查问卷数据表明,陕西高校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教师对大数据的热情没有两年前甘肃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的高,陕西新闻院校学生在新闻专业课程中大数据运用也较少。
社会需求往往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这是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之一。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同样取决于社会的最终需求,2015年大数据已经比较成熟地运用于其他行业,受大数据专业编程技术和设备平台限制,新闻传媒行业特别是主流媒体大数据实际应用比较滞后,运用大数据的好处并不明显,大数据给新闻传媒行业直接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多。2017年12月,新华社人工智能视频生产平台媒体大脑投入运用,实现了视频新闻全程智能化生产。人工智能技术简化了新闻内容生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新闻劳动强度。与大数据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带给新闻行业的好处更多,更实用,对新闻行业的吸引力更大,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大数据技术的神秘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行业将兴趣和重点放在了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其他新兴媒介技术的尝试上,大数据的受重视程度有所减弱,也使得人们能更加理性地看待大数据技术,新闻专业教师对大数据的热情有所下降,实践教学倡导力度有所减弱,这在情理之中,也体现了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的专业认识。
注释:
①这11所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在甘高校是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政法大学、兰州文理学院、河西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②弥建立:《我国新闻传播院校大数据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十一所在甘高校的调查》,《教育传媒研究》2018年第4期。
③2018年第一次问卷调查时,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没有建设大数据实验室或实训室,但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超过100人,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比其他在甘高校多,存在人数不均衡因素。第二次调查问卷主要在人数较少的在甘高校新闻院系学生中进行,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学生没有参与,但是知行学院“没有大数据实验室或实训室”的基础数据比平均规模人数70要多30多人,这30多个样本占到两次调查问卷766个总样本的4%,如果去除这一因素,这一说法成立。
④与2018年5月第一次调查相比,补充调查结果除这一数据变化较大外,其他数据变化均不大。
⑤陕西新闻院校主要指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这6所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