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研究

2020-12-09 05:35孙长尧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安全意识培养方式小学体育

孙长尧

摘 要:体育运动和训练中,运动损伤会危及人的身体健康。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利用科学的方式排除安全隐患,创造积极的体育环境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质增强。本文结合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究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 安全意识;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054-001

体育教学是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1.1體育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大多以简单的田径运动为主,所应用的体育器械主要有篮球、足球、跳绳等,这些设施虽然简单,但如不能定期维护,也会对学生产生伤害。例如最常见的单双杠容易出现扎地不牢的问题,小学生长期利用单双杠运动时很难保持平衡,容易摔倒[1]。足球长期使用会缺乏弹性,进而引发学生跟腱损伤。部分学校由于建设资金短缺,体育场所面积较小,学生在运动时容易出现互相碰撞的现象,难以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1.2教师缺乏安全意识

现阶段,大多数体育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指导进行锻炼,但忽略了小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导致学生在运动中为达成教师要求,过量运动出现肌肉拉伤。部分学生自身带有一些疾病,但体育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展开教学,容易让学生受到二次伤害,对体育课产生畏惧心理。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体育常识,在正式课程教学前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

1.3学生缺乏保护意识

体育课程很难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学生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穿着不当、互相打闹等,进而出现扭伤现象。部分学生由于佩戴眼镜,在体育过程中很难完全舒展身体,上下肢动作配合不当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部分小学生由于缺乏集体意识,很难遵守体育课的规则,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很难兼顾所有学生,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导致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个性化突出,或不遵从教师的指导,威胁自身或他人安全。

2.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方式

2.1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

在指导体育活动时,教师自身需要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程中,教师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安全,在每一个体育教学环节中加入对学生的安全保护,避免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教师可以利用体检、体测调查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特殊学生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对患有某些疾病的学生安排恰当的体育项目,防止因超负荷运动造成安全事故。学校需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利用考核机制督促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2.2熟悉项目特点,排除安全隐患

无论哪一个体育项目,都是在保证学生安全前提下进行的。教师需要熟悉每一个项目的特点,认真分析体育教材的课程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中选择适合学生运动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示范[2]。在授课环节,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发生的运动事故,关注课程中学生的运动状态,及时调整学生的动作。教师可以通过描述—示范—练习—纠正四个步骤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详细解释学生不了解的地方,分层次地训练学生的动作。

2.3加强安全教育,培养防范能力

体育课堂中经常会出现纪律差、规则意识不明确的现象,教师需要重视体育课程中的规章制度,通过树立威信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纪律。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产生的运动问题妥善处理,对课堂实行良性管理。在授课时,教师需要对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及时疏导;对害怕做动作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赞扬,提高其自信心;对某些不善于语言表达或对身体认知不足的学生,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留心观察,尽早发现学生身体的不适情况并及时处理。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传授安全防范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课程中的安全常识,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上报教师,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4关注心理健康,掌握保健常识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影响体育课程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在运动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宣传体育锻炼的优势,帮助学生消除对体育的不良认知。教师需要适当学习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小学生的挫折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教师需要在体育课程中穿插心理健康的讲解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重难点设置相关的合作项目,帮助学生形成体育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器械和场地的准备是安全预防的基本前提,因此,学校需要定期对场地和器械进行维修,更换陈旧器械。

2.5掌握个性特点,养成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情绪特点。例如小学生好动好玩,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添加适当的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运动情绪,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热身游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运动的乐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存在各类潜在的安全隐患,学校和教师需要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提升体育课堂的安全性。运用积极的教育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教学情境,安排适当的运动练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帅.怎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J]文理导航,2019,000(006):P.91-91

[2]官彦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000(012):119-120

[3]杨周勋.加强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意识的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9,026(020):377

猜你喜欢
安全意识培养方式小学体育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