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龙州土司

2020-12-09 05:30肖永强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土司

肖永强

摘 要:土司又称土官、土酋,是中国古代一类官职的统称,通常是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任职,以夷制夷。土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司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头目在其势力范围内设立的且被中原朝廷认可的政府机构,狭义的土司专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物

一、元、明土司制度

元代创立的土官制度,明代发展了元朝的土官制度,形成了更加完备的土司制度。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明朝将土官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元朝土官为国家正式官吏,官职不可随便废除,可世袭,同时设立宣慰司。元代的土官制度比较复杂。在行省制度中设置宣慰司,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管理远离省会地区的郡县,有如一个分省。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其下有宣抚司、安抚司和招讨司三司,三司级别相等,官员品秩则与正式政区的路相当。三司下属有土路、府、州、县。此外,宣慰司本身还依所管地区及事务的不同而有组织方面的差异,有宣慰使司(只设于内地)、直慰使司都元帅府和宣慰使兼管军万户府。

明代更加完善元代的土司制度。为加强对土司的控制,洪武末年起,路土司分为武职和文职两个系统,而又以武职土司为主,明代中期以后,文职士司地位上升,可以下辖武职土司。明代还新创了“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千户)所”的军事系统,在边疆和内地均有不设郡县只设卫所的情况。武职土司上系于各省都指挥使司,再达于兵部,包括宣慰使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与蛮夷长官司,其中宣慰司在明代专为土著地区而设,不设于内地正式都县之上,与元代有别。文职土司属于各省布政使司,再达于吏部,包括军民府,土州、土县。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政府授官以文武职分,但土官实际上并未按文武分职行事。

二、龙州王、薛氏土司

平武古称龙州,自古即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周秦时期为氐羌民族聚居之地。东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析广汉郡北部地域设广汉属国,治地在今甘肃省文县,刚氐道改隶广汉属国。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5年),复改政州为龙州,仍领江油、清川二县,自改为龙州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宋理宗宝庆三年(1226年),南宋朝廷设龙州三寨长官司(白马、木瓜和白草三寨),授予龙州判官王行俭世袭长官司之职,龙州土司正式产生。王行俭便成为境内王姓土司始祖。

平武至今仍广泛流传着“王老爷的江山是铁打的”、“王老爷的铁乌纱帽”等俗语。嘉泰三年(1203年),南宋政权派江南扬州府兴化县进士王行俭入龙州任判官,于宝庆二年(1226年)授龙州三寨长官司之职,敕赐世袭,至明洪武七年(1374年),王氏土司一分为二,分袭土长官司和土通判官职。

王行俭本是扬州府兴化县人,进士及第后,朝廷派遣其远赴四川出任龙州判官。1251年,蒙古军大规模南下进攻,同年10月,蒙古派遣使者招降龙州,镇守龙州的宋将王德新在今南坝投降了蒙古军,作为龙州三寨长官司长的王行俭本是负有监察之职的文官,仍拒不归顺蒙古,率众别筑城垣抵御蒙古军。之后南宋朝廷授予他这个流官以世袭的土职。也是第一任龙州三寨长官司之职,龙州土官正式产生,王氏土长官共三十五传承世系,王氏土通判在明洪武七年(1374年)起共二十二传承世系。袭龙州三寨长官司之职到共和国七年,即公元1956年,改土归流废除龙州三寨长官司世职,王氏土司承袭时间长达730年,是平武土司中出现最早、消失最晚的土司家族。

宝祐六年(1258年),龙州成为蒙古沦陷区。蒙古退出龙州后,于景定三年(1262年) ,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南宋朝廷赐流官龙州知州薛严为龙州世袭土知州,龙州全境皆成为土司领地,薛严成为境内薛姓土司始祖,因守城有功赐世袭。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薛兆乾兴兵作乱,薛氏土司官职由土知州降为土知事。薛氏土司共三十传承世系,袭任时间共691年。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攻占龙安府,各土司亦相继归顺清朝。清政府仍设龙安府,下辖平武、江油、石泉(现北川羌族自治县)三县,黄羊关土长官司、阳地隘土通判、龙溪堡土知事三土司和青川守御千户所。这时王、薛姓土司在龙州一地已世袭统治四百余年。同时期,川边一带藏族地区的土司制才开始普遍施行。

从县志及其它史料记载,平武土司制度出现在南宋理宗朝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兴盛于元、明、清并沿袭到近代,直至1949年,王姓土司宣布起义,平武宣告和平解放。1956年10月,藏族自治區民主改革完成,在县境内沿袭了七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正式宣告结束。

三、王玺与报恩寺

王玺,姓王名玺,字廷璋,祖籍江苏扬州兴化县人,是王姓土司第十代土司,明朝洪武年间,龙州统领四县,平武为首领县,治地由青川青溪迁至龙安镇,明朝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龙州边陲番民扰边,王玺与薛土司奉命率兵前往征剿,平息了骚乱,因累著奇功,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大明朝廷升龙州为宣抚司(宣慰使司和宣抚使司明代正式成为专门用于治理少数民族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宣慰、宣抚司是隶属于兵部的武职机构),提升王玺为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

那么,王玺为什么要修建报恩寺呢?王玺出生世家,世袭爵禄,本人生性好佛,崇儒奉释,才雄志大,德政俱优,他知佛法慈悲,其五戒十善可以辅行王化,可以祝延圣寿,于是他便找龙州大法师正知商量:王玺说,吾受命于朝,世守斯土,与国同休,恩至渥也,夙夜感戴,维欲建一刹,令尔等朝夕祝延圣寿,以表丹诚,古遗藏经而有所安放,一举两得,不亦可乎?正知听后,感到十分高兴,以手加额致意,表示完成赞同,于是王玺便决心在龙州建造一座“祈国永宁,祝延圣寿”的禅院,也表丹诚。1436年、1439年王玺两次进京请旨,皇帝“嘉其土官能以保障遐方,祝延圣寿为请”故不为例而允之,王玺1439年奉旨而归,开始修建报恩寺。

报恩寺现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它既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明代的古建筑群,它修建于公元1440年,距今已经有580年的历史,报恩寺是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两代人20年时间修建完成。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悲殿、华严藏、大雄宝殿、碑亭、万佛阁等主要建筑构成,所有建筑沿一条300米长的中轴线对称排列,由于完全仿照北京故宫布局设计,故有“深山宫殿”之称。

四、薛忠义与城墙

薛忠义是薛姓土司第六系土司,也是有作为的一位,史料上记载他是一位“性姿宽厚,公勤爱民,教贤礼士,抚恤军民,保守疆土,永效勤诚”。薛忠义多次率龙州军民,同朝廷官军一道,前往松潘平定番贼,斩杀敌军众多,抢夺马、牛、羊匹,财物给还各番民。

宣德九年(1434),朝廷遣差锦衣卫使者捧敕印,改龙州为宣抚司,升忠义为世袭宣抚使,以酬前劳。升州同李爵为副使,州判王玺为佥事,各世袭。

五、平武土司遗珍

1974年、1979年、2020年先后在平武古城镇小坪山、秦台发掘了王氏、薛氏家族墓,出土大量金器、银器、陶瓷器、玉石器等,这些器物中,金银器造型精美,瓷器也是民窖中的精品。墓室内雕刻丰富、精美,属于明代典型的纹样图案,这也是给后人提供研究明代土司文化的重要题材。

参考文献

[1] 《道光龙安府志》平武,内部资料性图书,1996年10月;

[2] 《平武县志》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2月;

猜你喜欢
土司
瑕瑜互见的《土官底簿》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Fort Besieged
播州杨氏历代遗存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对“土司”名称的 出现、内涵、使用范围的考析
土司体育文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论明清时期湘西土家土司的办学和教育
论明清时期湘西土家土司的办学和教育
试论土司国家权力应对与明清“众建”改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