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

2020-12-09 05:28夏春梅包敏
江西教育C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说明性文体诗词

夏春梅 包敏

语文是一门极具情感、个性,易激发想象、发散思维的基础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兼顾各种文体,包括叙事性文体、说明性文体、诗词类文体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不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的现象。但是对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来说,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笔者将根据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一、叙事性文体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叙事性文体是最早出现的文体。这类文体通过生动的语言叙述、鲜明的人物刻画,向读者展现人物经历或事件,进而阐释人生的哲理,分享生活的智慧。针对叙事性文体的结构特点,笔者提出“三步骤”教学模式:抓要素概括故事—抓精彩语段理解故事—抓关键词句悟情明理。这一模式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为着眼点。

以《鹿角和鹿腿》一课为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牵引下学习,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知其法而不能得其法。学生没有明确的方向,对文中“鹿角”与“鹿腿”对比的词语叙述混乱,概括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指导,说故事的效果依旧不理想。据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新媒体帮助学生明确要素,分阶段说故事,降低语言训练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逻辑,达到训练语文思维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应结合人物形象和事件发生的环境两方面解析文章内容,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因到外因,在全局中把握人物形象,讓学生对人物形象、事件过程有准确的认知。

二、说明性文体的教学策略

说明性文体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向学生展现说明对象的特征,让学生了解说明顺序,丰富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品味语言特色,学习说明性文体的写作技巧,并学以致用。

针对说明性文体,笔者提出“四步骤”教学模式:感知说明对象—把握说明顺序—领悟说明方法—拓展迁移运用。在教学中,笔者以课文《鹿和狼的故事》为例,首次教学时采用“对比”教学手法,借助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其自主阅读。笔者发现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够准确地圈画出关键词句,明白“凯巴伯森林”和“鹿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但对其中的内在联系还没有完全掌握,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借助新媒体技术,找准融合点,利用图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抓住要点,明白内在联系,学习效果会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能发挥融合效应,使得说明性文体的教学重点突出,做到有效展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课堂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三、诗词类文体的教学策略

针对诗词类文体,笔者提出“五步骤”教学模式:识诗人—解诗题—知诗意—悟诗情—明诗法。传统的教学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但过于肤浅,比较零碎空洞,学生不能真正地投入诗词所描绘的美好情境中,表达出来的内容自然缺少味道,思维层面的提高微不足道。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新媒体技术,诗词中的意境就能得到显著展现,直观形象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言之有物、品之有感、读之有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文素养。在诗词类文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激活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文体,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时要由教材走向文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经验共享、情感互动。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语文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立足语文思维能力训练的课堂教学真正把课堂落到了实处,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在课堂中得到锻炼,这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  安徽省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

猜你喜欢
说明性文体诗词
提升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的策略研究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关注诗词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诗词之页
文体家阿来
论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