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红,金恩斯古丽·塔比哈提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心血管疾病伴发心功能不全患病率逐渐提高。在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中,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疾病,以此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建立[1]。本文意在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血管疾病伴发心功能不全病危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具体如下。
随机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伴发心功能不全病危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0 例。研究组年龄45~55 岁,平均(49.6±2.2)岁,平均体重(54.9±2.9)kg,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对比组年龄45~55 岁,平均(48.9±2.1)岁,平均体重(55.1±3.1)kg,男性25 例,女性25 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1)两组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治疗金标准;(2)均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肝肾等其他内器官疾病者;(2)有严重精神疾病者;(3)不配合治疗者。
1.2.1 对比组
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和治疗护理。(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便更好的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2)治疗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理或不同病情对其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遵照医嘱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此外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进行一系列预防措施,并实时记录患者体征数据,体征异常时及时联系医务人员展开治疗措施。
1.2.2 研究组
在对比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包括:入院第1 天给于患者24 h 陪护,给予患者鼓励并给其讲解治疗环境、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入院2~4 d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患者情况的饮食方案和运动计划等;入院5~6 d 护理人员遵照医嘱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对药物性质以及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讲解,以此消除患者心理不安的因素;入院7~8 d 给予患者预防并发症护理,并叮嘱患者出院注意事项,准备出院;出院后按时进行回访,对患者恢复情况以及药物情况进行了解记录,并提醒患者按时返院接受复查。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满分为100 分,以90 分以上为满意,以60~89 分为一般,以59 分以下为不满意。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其中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满意、一般的比例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不满意的比例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对比[n(%)]
心血管疾病指心脏或血管相关组织出现缺血性疾病的症状,其病情不断的极易引发患者出现猝死、心肌梗死等严重症状以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患者临床表现多为高血压、高血脂等。目前临床治疗其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2]。
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中与传统护理方式不同,其通过有针对的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通过对患者心理、饮食以及生理等全方位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康复效率,保证患者存活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
本文研究结果表示行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心功能不全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此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因此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