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培培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提升,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但是基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在患者手术完毕后,通过心脏康复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冠心病手术治疗相映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后期更好的康复。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针对吸烟患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运动量过少患者、长期饮酒、口服避孕药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均会引发冠心病。在以上因素的导致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病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如果救治工作不及时,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心脏猝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以及缺血性心肌病等[1]。对于合并心衰以及心律失常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通常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对于该手术而言,风险大,而且实施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内膜撕裂以及夹层、冠状动脉栓塞以及破裂穿孔,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较大。因此,通过对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既能有效规避以上现象的发生,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
通过心脏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期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使患者各项机体功能能够尽早恢复。
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对于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手术或多或少会对患者各项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产生影响,为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就要保证患者能够积极服从医护人员参与到治疗护理流程当中。因此,护理人员要落实患者的健康知识指导工作,向患者详细告知手术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影响手术的风险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2]。提升患者重视程度,能够积极地配合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康复护理工作。
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后期康复期间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不利于康复治疗过程的有序进行。为此,在根本上寻求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困惑,消除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促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态参与到康复过程当中[3]。
开展护理工作期间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对患者展开护理。首先,为患者制定阶段式康复锻炼的策略,在实施手术治疗后的第一天,要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针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部位,加压包扎时间维持在12小时以上,对肢体关节进行非阻抗性活动,并对周身肌肉进行推拿按摩。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腹式呼吸技巧,自主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在术后第二天,持续关节阻抗活动,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调整运动时间[4]。在术后第三天,加强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指导,例如日常进食、刷牙、如厕等工作,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起坐练习。在术后第四天,指导患者长时间站立以及离床行走,后期根据患者体能恢复情况来适当的延长训练时融入一些有氧活动,促进患者心肌功能更好恢复。此外,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加强管理,针对患者的病情预估风险,从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要结合患者的机体营养情况来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保证食物的营养健康与易消化吸收,但要控制盐分与脂肪的摄入量,防止患者并在康复期间出现便秘的现象。加强患者日常生活管理,指导患者整改不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保证患者规律的作息时间,禁止患者熬夜[5]。为有效地预防该疾病二次复发的概率,要告知尽早戒烟戒酒的重要性。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冠心病的患病群体也逐渐加大,在临床治疗期间,虽然介入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只有全面贯彻术后心脏康复护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因此患者在实施介入术治疗后要积极开展心脏康复护理,促使患者各项机体功能更好的恢复,使患者能够尽早的投入到日常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