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

2020-12-09 23:19甘经岳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肌腱胫骨交叉

甘经岳

(大连市友谊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01 )

膝关节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后不仅会直接造成膝关节疼痛,还有可能诱发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现代临床经验发现,大部分膝关节损伤患者会出现韧带断裂现象,尤其是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会直接导致人体膝关节特殊生物环境的改变,影响血液供给水平,导致受损的韧带不具备自愈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了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3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例,包括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2±4.8)岁。对照组患者15例,包括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0.1±3.9)岁。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并且所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标准:(1)年龄超过18周岁;(2)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3)患者未伴有其他疾病;研究中排除不配合或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2 方法:对照组单束重建手术过程,患者采取仰卧位,在大腿上部位置扎上充气止血带,完成常规消毒。借助刨削器对前交叉韧带残端部分进行修整,将胫骨隧道内口定位于外侧半月板前角的后缘位置,与后交叉韧带间距7mm,在关节下方3.0cm位置实施进针手术。使用与移植肌腱直径相同的空心钻完成胫骨隧道钻取操作,同时经胫骨隧道钻入克氏针定位,最后与移植肌腱直径相同的空心钻钻取股骨隧道。拉入带有Endobutton 钢板的腘绳肌腱,在股骨端完成固定。观察组患者接受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患肢屈膝90°,自然下垂于床边,患肢大腿根部置气囊式止血带。 单骨道双束组股骨骨道用Femoral Intrafix固定系统固定移植物,单骨道单束组股骨骨道用Endobutton固定移植物,2组的胫骨骨道都用Tibial Intrafix固定系统固定移植物。用取腱器取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腱,制备单束移植物时,将半腱肌和股薄肌腱对折后编织两端预牵张备用。 制备双束移植物时,编织完肌腱两端,将移植物在5号骨科缝线上对折,然后用2种不同颜色的2-0可吸收缝线分别从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返折处,由近端向远端编织到30-35 mm处,标记并以示区分,半腱肌腱作为前内束,股薄肌腱作为后外束,备用。通过关节镜常规前内入路定位和钻取股骨骨道。股骨骨道定位在10:00(右膝)或2:00(左膝)并以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残端作为参考,以使整个股骨骨道位于ACL股骨止点的正常解剖范围内。 手术时需极度屈曲膝关节至120°, 通过前内入路放入股骨定位器,骨道后壁厚度以2 mm为最佳。 沿定位器钻入导针,用空心钻沿导针钻取30 mm 深的股骨骨道,再用4.5 mm钻头钻透剩下骨道。胫骨骨道定位于ACL胫骨残端中心, 并参照外侧半月板前角游离缘与内侧髁间棘的关系。胫骨骨道位置较传统技术更 “偏前”。 膝关节屈曲90°位,胫骨骨道定位器角度为50°。制备好骨隧道后用导引线将肌腱经胫骨骨道引入关节, 单骨道单束组肌腱直接拉入股骨骨道固定即可。 单骨道双束组应注意调整肌腱拉入方向,或用专用分开器控制肌腱旋转, 保持前内束和后外束的位置关系,直至肌腱进入股骨骨道内3 cm处固定。 拉紧肌腱牵引线,从前内入路插入外鞘试模置于移植物和骨道之间,试模直径与骨道直径一致。 试模挤入前内束和后外束之间并使二者分离, 然后用锤子敲击直至试模完全插入骨道内。 退出试模,沿试模方向置入Femoral Intrafix外鞘,直至末端进入骨道内2 mm;取出外鞘插入器,将导针插入外鞘内,沿导针将挤压螺钉(比骨道直径小1 mm)拧入外鞘内。然后在后抽屉试验条件下拉紧胫骨骨道外肌腱,屈膝20°用Intrafix固定。 重建结束时,2组均伸直和屈曲膝关节,关节镜下确认移植物张力、走形和分束,以及是否与髁间窝发生撞击。

3 观察指标:在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Lysholm评分情况,并对患者的体征评分情况进行评价,其相关标准与文献[1]相同。

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以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LyshoLm评分(53.1±1.8)分,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为(53.6±2.1)分,P>0.05;而在治疗后的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达到(68.3±2.6)分,对照组患者为(53.1±7.6)分,P<0.05;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0.3±2.6)分、(78.6±3.1)分,P>0.05。同时从2组患者的体征评分情况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关节肿胀评分为(0.91±0.24)分,关节活动度评分为(1.53±0.44)分,膝周压痛评分为(0.87±0.36)分;而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的关节肿胀评分为(1.33±0.31)分,关节活动度评分为(1.03±0.12)分,膝周压痛评分为(1.39±0.41)分,组间数据相比,P<0.05。

讨 论

膝关节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病因素多样,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手段,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膝关节损伤主要表现为韧带断裂损伤,并且这种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病情,导致膝关节原本的生物环境发生发生改变,影响疾病自愈[3-4]。在传统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的方法,通过开放手术取得满意视野,并对受损的韧带做处置,这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临床实践证明,在膝关节损伤治疗阶段,开放手术方法存在诸多因素的限制,包括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必须要得到改进[5]。

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整个手术治疗中都是在关节镜的引导下完成对受损组织的重建,不仅保证了视野清晰,也能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肢体造成的损伤,具有满意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法先进性主要表现为:(1)医师可以在关节镜的引导下精准定位,并快速完成肌腱重建,确定胫骨隧道的位置,具有理想的准确性[6]。(2)关节镜手术可以有效规避传统开放手术存在的并发症风险,例如不需要在膝关节外侧做弧形长切口等,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概率[7]。(3)在关节镜的协助下,医师可以同时完成交叉韧带重建与肌腱重建过程,避免了2次手术的风险。正是由于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所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临床恢复情况更理想,这是传统开放手术所不具备的。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膝关节损伤患者在接受膝关节镜下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法治疗后,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LyshoLm评分就已经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之后,其关节肿胀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膝周压痛评分分别为(0.91±0.24)分、(1.53±0.44)分、(0.87±0.36)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权威文献[8]研究相同。相比较于单通道单束重建,单骨道双束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很好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近期疗效满意。

结论:在膝关节损伤治疗阶段,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满意,与单通道单束重建相比,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近期效果满意等优点,因此应该成为未来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猜你喜欢
肌腱胫骨交叉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