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小红|文
铜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有学者整理1929~2015年美国人均GDP 与人均铜消费量的数据,从短期、细分的时间段来分析,发现不同时期铜消费量的增长、减少和经济的繁荣、衰退存在明显的关系。在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铜消费量增加,铜消费呈正增长状态;而在美国经济慢速增长时期,铜消费量减少,铜消费呈负增长状态。
本期封面故事从中国市场对铜等大宗原材料需求变化的角度再次印证了这个观点。进入20 世纪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全球大宗原材料新增需求中,中国占据绝对控制地位,中国的市场变化牵动着整个有色金属价格的走势。与此同时,中国铜消费开始迅速增长,年递增率曾高达13%,2015年之后逐渐下降。从单位用铜量来看,2002年中国每新增1 亿元GDP 带动的铜消费是42.47 千克,到2018年下降至5.1 千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铜消费增速也放缓。
虽然增速放缓,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更加趋向于绿色、节能、高效,铜密度或将成为更加重要的拉动铜需求量的驱动因素。国际铜业协会亚太区总裁徐弘认为,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规模对铜用量的拉动作用不会再次高启,但是密度或将为铜用量增长带来新的机会。国际铜协在房屋建筑、房间空调、变压器和中小型交流电机4个指标体现密度增长及其所带来的铜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建筑方面,铜密度的增长来自行业及用户对电器安全性及电能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体现在铜在导体材料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大截面电缆需求的不断增高,这些都拉动了铜用量的提升。
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离不开铜,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铜产业自身也在寻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机遇,这是本期封面想要探讨的。而作为一名与铜打了较长时间交道的媒体工作者,笔者怀着对铜难以割舍的情怀,想做一些呼吁。
铜的性能优越,但价格贵,这是一般人的观点。其实在考虑价格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性价比”的全面观点,既要考虑材料的售价,还要考虑材料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贵的概念会随着人民对生活品质的提高而淡化和转变,价格会逐步地变成次要的考虑,生活品质将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以与时俱进的意识,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利用铜的优秀性能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提高的要求。希望“唤铜回家、存铜于民”能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并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