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进路*

2020-12-09 15:19刘经纬郝佳婧
关键词:中华民族时代世界

刘经纬, 郝佳婧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1]10, 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的三重逻辑, 分别从人民、 民族、 世界的维度展开。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是三个紧密联系、 前后相依、 依次递进的整体逻辑, 分别对应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使命与责任, 深刻展现了新思想的深厚的人民情怀、 强烈的民族责任和负责的大国担当。 人民幸福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为民族谋复兴是为世界谋大同的基础; 民族复兴是人民幸福的保障, 为世界谋大同是为民族谋复兴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铭记初心, 始终站在人民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新思想继承并发展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史观, 对以人为本与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做出了自觉坚持, 深化了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为民族谋复兴”是新思想始终坚守的伟大使命, 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将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作为精神旗帜, 将继承、 转化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动力。 “为世界谋大同”是新思想自觉的责任担当, 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了睿智的思考和长远的规划, 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 切实维护了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

1 不忘为民初心: 为人民谋幸福

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的重要逻辑。 新思想对群众史观、 以人为本、 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做出了自觉坚持。

1.1 坚持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人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旨归。 为人民谋幸福的逻辑表现在新思想的每个要素中。 其一, 新思想坚持并发展了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重要观点的唯物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 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2], 充分体现了新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持和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而群众能够掌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直接打破了曾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唯心史观和英雄史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出了自觉坚持和深入发展。 在党的第十九大报告当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人民”的次数达到203次, 报告中的初心使命、 基本方略等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人民展开的, 为人民谋幸福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其二, 新思想坚持并发展了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列宁曾指出:“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3]339而马克思、 恩格斯早已对无产阶级的利益所在做出了揭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 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42无产阶级“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44。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优秀代表, 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捍卫者。 新思想坚持、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始终捍卫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根本立场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初心所在, 是新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三, 新思想坚持并发展了正确评判人民的历史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有用性的程度表现, 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将人民的集体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287列宁也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 它和官场中的机械官僚主义根本不能相容; 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6]53这说明了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创造中人民都扮演着决定性角色, 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新思想将人民置于至高无上的历史定位和社会地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7]28, 坚持了正确评判人民历史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1.2 坚持了以人为本、 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着以人为本、 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新思想继承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 人文精神、 价值理念、 道德规范等, 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 可以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146新思想诞生于中华大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形成、 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滋养, 其中的民本思想涵养了新思想以人为本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其二, 新思想在战略目标中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人”、 人的本质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 这是新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的人, 不是片面孤立的人, 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60马克思还指出:“现实世界中人们有许多需要, 他们的需要即是人的本质。”[9]514在新思想中, 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成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战略目标, 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发展和践行。 中国梦根本上是人民的梦, 是近十四亿中国人共同梦想的凝练;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为人民美好生活勾勒的宏伟蓝图, 是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现; 新思想致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项需要, 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三, 新思想明确了新时代的基本矛盾, 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提出立足于人民的需要, 是以人为本、 人民至上的体现; 这一矛盾的明确, 是深入了解我国社会近年来的变化, 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得出的; 这一矛盾的解决也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是想人民之所想、 办人民之所急的体现。 要解决这一矛盾, 需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 不充分的问题。 在发展上,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在本质上要求的共享发展理念, 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惠及广大人民, 增进人民福祉。 在奋斗目标上, 不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思想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逻辑起点, 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加大扶贫力度, 解决人民群众中还存在的贫困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 加大反腐败的打击力度, 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等举措, 都是顺应民心、 满足民意、 改善民生的, 都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的体现, 是以人为本、 人民至上的价值目标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上的体现。

1.3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 始终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其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党的一切决定、 国家的一切举措都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性与党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从本质上说, 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 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 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 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 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10]23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决定了与人民性本质上的统一。 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无论在何时何地、 何种条件下都要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 同时, 人民也要对党忠诚、 坚定信仰, 维护党的利益, 二者是一致的、 统一的。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 也是党拥有无尽生命力的源头, 一旦脱离群众, 党也会失去根基、 失去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坚持扎根人民、 深入基层, 满足人民的各种期待与诉求, 不负人民的期望与嘱托, 充分遵循了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新思想更加明确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党的初心和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中贯彻新发展理念、 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推进祖国统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 都是将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二, 人民是党的力量根基。 立党为公不为私, 执政为民不为君。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生根、 开花。”[11]1162毛泽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源于人民, 人民是党的力量根基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 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在最新修订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 将“群众纪律”这一部分单独成章, 更加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视。 在新思想的基本方略中, 提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对人民给予了高度重视, 深刻彰显了新思想对于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理念的自觉坚持。

其三, 新思想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是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 全面从严治党的对象在于“党”, 方法在于“治”, 力度在于“严”, 重点在于“全面”。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全面地对政党进行严格治理。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发挥着总揽大局、 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 要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是在新时代继续贯彻落实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理念的坚实保障。 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管党不力、 治党不严,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 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 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12]5习总书记充分突出了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深刻践行了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 坚守民族使命: 为民族谋复兴

新思想将为民族谋复兴作为重要使命, 擘画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将四个伟大精神作为精神旗帜,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动力。

2.1 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作为目标指引

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就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深刻凝练和集中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1]53新思想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做为目标指引, 从国家、 民族和人民三个层面做出了深刻凝练和集中表达。 “国家富强”就是要在本世纪中叶如期建成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为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提供坚实保障; “民族振兴”就是要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向心力, 为人民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幸福”就是要提升人民的安全感、 获得感、 幸福感,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我国拥有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 古代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在公元3世纪直至13世纪, 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遥遥领先于世界。 然而,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 自此, 中国的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着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的道路, 但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等, 都没能改变当时中国的命运。 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 不懈奋斗, 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 新前景。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宏伟目标。 新思想坚守着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使命, 就是要奋力圆梦, 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 梦想靠实干, 幸福靠奋斗。 中国梦既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 又展望中国发展的前景, 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兼顾;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 也是和平、 发展、 合作、 共赢的梦, 是中国的局部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整体利益的统一, 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 新思想不仅明确了中国梦的目标, 也明晰了必须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的具体路径, 更要靠实干、 靠奋斗。 要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绝不走邪路、 避免走弯路; 要求弘扬中国精神,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保障; 要求凝聚中国力量, 汇集近十四亿人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 凝聚五湖四海人民群众的坚强力量。 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目标指引, 坚守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必须要发扬实干精神, 避免空谈; 必须要勤于奋斗, 拒绝懒散。

2.2 将四个伟大精神作为精神旗帜

四个伟大精神, 即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四个伟大精神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特质, 又顺应了新时代的潮流, 是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精神旗帜。

第一, 伟大创造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付诸实践、 勇于创造才能正确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马克思认为劳动即是人的本质, 是人的生命活动。 中华民族拥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同样强调了创造精神的重要作用, 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 只有发扬伟大创造精神, 中华民族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改革创新, 实现长远发展。

第二, 伟大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13]24这是马克思对于自强、 奋斗精神重要性的论述。 中华民族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其中“自强不息”的精神, 就是对伟大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伟大奋斗精神是在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更强劲、 更集中的表现。

第三, 伟大团结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就有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的理念。 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向心力, 是伟大团结精神的重要表现。

第四, 伟大梦想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指引。 中华民族是追求梦想的民族, 我国古代就有“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梦想, 有着实现“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的理想。 近代以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自党的成立之日起,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最崇高的理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断追梦、 逐梦、 圆梦的民族, 要实现中国梦、 实现共产主义, 就需要发扬伟大梦想精神, 发扬四个伟大精神, 将四个伟大精神作为崇高的精神旗帜, 不辱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

2.3 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 要求以“双创”方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 形成了习近平特有的传统文化观, 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思想沃土,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文化保障。

第一, 新思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 儒家、 道家、 法家、 佛教等思想精华融为一体, 不同的文化派别相互颉颃, 进行思想文化的碰撞, 形成了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 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蕴含着巨大的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源泉, 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 也是坚定我国文化自信的思想资源。 发挥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坚定文化自信就成为了重要的时代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间上源远流长、 内容上博大精深, 使得我们更有理由、 有能力、 有底气地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文化助推了中华民族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历史转变, 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 为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 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面临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元化等世界性挑战的必然要求, 也是应对国内全盘西化、 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等社会思潮的现实要求。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下, 中华民族能够更加自信、 更加骄傲、 更加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 新思想要求用“双创”方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1]14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指的是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时代特点与历史趋势相结合, 对于本身具有较高的时代价值但表达方式或表现形式不符合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内容加以转化, 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使其焕发生命力; 而创新性发展指的是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改革创新, 注入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增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双创”方针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焕发时代活力的根本途径。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就要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做到“继承原来、 不忘本来”, 又要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做到“结合近来、 吸收外来”, 还要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推动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做到“继往开来、 面向未来”, 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动力。

3 担当世界责任: 为世界谋大同

新思想对世界大势与时代潮流做出了现实顺应, 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切实维护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价值。

3.1 积极顺应世界大势与正确引领时代潮流

马克思、 恩格斯从三个阶段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表现为“人的依赖关系”; 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物的依赖关系”; 第三个阶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 那就是真正的共同体。 在这种转变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正如马克思、 恩格斯所指出的:“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 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 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4]168而世界越是发展, 联系越是紧密。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 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 到处开发, 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 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4]404这是马克思、 恩格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判断和预测。 那么在当今时代超越物的依赖关系,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打造属于当今时代的真正的共同体是否科学可行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形成的初衷。 全球性的整体发展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如何顺应并利用这种趋势, 做出利于中国、 利于世界、 利于人类的战略决策,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足点。 如今的世界仍然遭受着贫困和战乱的纷扰, 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 孤立主义不断出现, 发展问题不发展, 和平问题不和平, 仍然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西方普遍认为, 自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转变为单级体系, 然而中国的日益繁荣的客观事实不断推动着世界格局的改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世界格局, 明确世界发展大势, 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角色和地位也逐渐发生转变。 中国已经不再是在外交中处于被动的旧中国, 而是逐渐掌握国际话语权, 逐渐在国际社会承担起主动性、 引领性角色。 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 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格局、 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了睿智的思考, 提出了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将世界各国的利益联系起来, 超越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之别, 主张各个国家在政治、 经济、 文化、 生态、 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合作。 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是新思想将“为世界谋大同”作为责任担当必然遵循的逻辑前提。

3.2 为解决全球共同问题贡献智慧与方案

新思想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引领, 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治理问题贡献了中国的智慧与方案。 对世界发展大势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的正确判断是制定我国的国际战略、 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基础。 新思想对国际局势做出了科学的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同时, 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恐怖主义、 网络安全、 重大传染性疾病、 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15]58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了挑战, 也蕴含着契机。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 面对中国该如何应对世界的挑战、 世界该往何处去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了有力回答。 新思想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倡导“一带一路”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丝路基金、 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等, 都是中国为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的深邃思考。 新思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理念将不同意识形态、 不同民族、 不同种族、 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旨在构建普遍安全的“安全共同体”、 共同繁荣的“经济共同体”、 开放包容的“文化共同体”和清洁美丽的“生态共同体”。 这一理念不仅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作出的中国回答, 更是对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作出的现实顺应, 为构建人类新的国际关系、 重建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非凡努力, 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思想中的“一带一路”倡议, 对于继续构建我国对开放的新格局、 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出现雏形, 至今已经跨越了9年的时间。 期间通过政策、 设施、 资金、 贸易等方面的努力, 力求达到“民心相通”的目的和境界。 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 还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兴国际关系, 都对于促进全球的经济治理、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更是“为世界谋大同”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3.3 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立足国情、 依托党情、 放眼世情, 将中国利益与世界情怀统一起来, 将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作为落脚点, 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 在思想上, 新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着眼于人类的共同命运, 坚持维护人类共同利益, 为人类提供了诸多的公共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为全人类谋幸福、 谋福祉、 谋解放的伟大学说, 新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是基于对人类共同利益的长远考虑而形成的思想成果。 马克思主义坚持群众史观, 认为人民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 新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根本观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这里的“人民”不光指的是中国人民, 更是世界人民乃至全人类。 新思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原则, 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命题, 以造福世界人民为己任。

第二, 在制度上, 新思想使科学社会主义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即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后遭受挫折, 新思想依然用事实佐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证明了社会主义不仅存在, 而且在中国还更加焕发新生, 势必是人类社会思想史、 政治制度史上激起壮阔波澜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国的崛起和强大, 中国道路为发展中国家, 甚至国际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道路, 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范式, 中国经验为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发展、 政治建设、 文化繁荣、 社会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提供了科学的经验借鉴, 也打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迷思。 人们不再迷信“人类发展只有西化一条道路” “只有西方制度才能创造人类文明”的谣言, 人类文明多样性逐渐深入人心。

第三, 在实践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作为重要的逻辑旨归。 偌大的地球逐渐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不论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东方国家、 西方国家, 都面临着共同的时代课题, 也有着共同的利益与价值。 面临国际社会发展赤字、 和平赤字、 治理赤字的共同难题, 新思想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促进人、 自然、 社会三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状态, 在人类共同面临的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睿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新思想对当代世界在思想上、 制度上、 实践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仅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更为世界人民谋求更多福祉, 为人类提供更多思想资源和经验借鉴, 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多、 更科学的资源,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时代世界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e时代
e时代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