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华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8)
ICU患者病情危急且病情多变,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维持生命体征恒定。但部分患者在拔管后呼吸、心率较不稳定,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对生命造成威胁,及时采取吸氧措施是关键[1]。但ICU患者相对普通住院患者病情更加危急,护理人员更应当强化吸氧过程中的护理质量。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通过提供高流量、精确氧浓度以及加温湿化的空气氧气混合气体,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治疗的方式,可以快速改善患者氧和水平,并保持气道粘液纤毛的正常运转。为此本文通过总结ICU气管插管拔除后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思想,具体如下。
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ICU气管插管拔除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龄25~80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
1.2.1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
(1)安装自动加温水盒,挂好灭菌水袋,水量不得超过最高水位线。(2)将灭菌水袋挂高,至少50 cm。(3)安装高压氧管及过滤片。(4)安装加温呼吸管路(包括加温盒转接头和螺纹加热管路)(5)安装鼻塞导管,安装时确保患者口鼻无分泌物。(6)将鼻塞导管饶在病人面部,使导管内冷凝水形成量控制在最少。(7)打开气源。
1.2.2 护理方法
根据医嘱合理调节气道湿化温度、湿度、氧气流量、氧浓度,使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稳定。检查管路连接接口状态,确保连接无缝隙,供氧通畅,避免漏气。为保证加温湿化的效果,应当及时添加湿化液。注意管路积水现象并及时处理,警惕误入气道引起呛咳和误吸,保持患者鼻塞位置的高度高于机器和管路水平,一旦报警,应及时处理管路冷凝水。指导意识清醒者排痰方法,通过深呼吸、翻身叩背有效咳嗽排除痰液。意识模糊者给予吸痰。对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将结果及时上报。强化皮肤、清洁护理,避免长期卧床引起压疮。密切观察血压、血氧、心电等指标,若有异常及时上报并调整吸氧流量及浓度。留置尿管后注意尿液量、颜色、状态等等,并完善导管护理,避免尿道感染风险。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为护理后1 h、8 h、24 h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以及氧合指数,护理人记录3个时间点的数据并观察指标变化状况。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不同时间的指标状况,呼吸频率:1 h(16.96±1.55),8 h(16.76±1.64),24 h(17.19±1.87),F= 1.29,P=0.276。二氧化碳分压:1 h(41.16±2.84),8 h(40.64±3.54),24 h(40.24±2.54),F= 1.89 ,P=0.154。氧合指数:1 h(271.15±12.47),8 h(269.24±13.04),24 h(270.24±12.83),F= 0.45,P=0.640。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不同时间段3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其生命体征较为稳定。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可用于预防拔管失败的支持治疗。该项技术能够为ICU气管插管拔除提供氧气,改善氧合指数[2]。产生气道正压避免发生肺不张,促进肺复张。同时还能够避免呼吸暂停风险。
该技术操作简便且只需要调节通气流量以及氧浓度参数,易于掌握。但须注意的是ICU患者多处于意识昏迷,其护理工作需谨慎。护理人员应当规范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的护理操作,提高吸氧安全性[3]。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的护理要点以及操作规范,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护理后1 h、8 h、24 h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以及氧合指数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患者生命体征维持较为平稳,此次研究取得一定效果。
总而言之,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是氧疗的重要工具,且安全性高、疗效好。强化氧疗护理,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促进氧疗效果,规范化ICU气管插管拔除后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避免再插管风险,该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