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洁
(苏州市民康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精神分裂症是指情感、思维、行为之间不协调的疾病,属于重型精神病常见类型之一,病因尚不明确,临床症状因人而异。相关研究表明[1],对于处在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方式,能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渗透效果。具体如下。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5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加。采用抓阄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21~60岁,平均(46.79±4.27)岁;病程1~6年,平均(3.16±1.03)年。对照组男8例,女17例;年龄25~64岁,平均(46.83±4.05)岁;病程2~8年,平均(3.83±1.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全天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随时掌握其病情变化;按时指导患者用药,在全程注视下确保患者顺利服药;指导患者饮食、睡眠、活动等,确保患者日常活动正常。
1.2.2 人文关怀
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具体包括:(1)组建人文关怀小组。小组成员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定期组织培训,内容包括人文关怀理论、人文关怀方式等,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病情、生活环境等,根据其基本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方案。(2)健康宣教人文护理。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选择患者易接受的宣教方式向其讲述治疗方式、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认知,进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分析患者所服用的药物,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向其讲述服药后的效果、服药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服药的主动意识。(3)心理人文护理。采用患者易接受方式加强与其交流沟通,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导致患者发病的心理因素,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心理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注重护理方式,包括仪容仪表、讲话方式、语气等,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接受程度。(4)生活人文护理。护理人员要将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般,注重指导其整理床铺、清洗衣服、注重个人卫生等,必要时,帮患者整理床铺等;指导患者参加活动,使用相应方式,如鼓励、奖励等,提升其参与积极性。两组患者均进行4周护理。
①评估两组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依从性调查表,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②评估两组患者精神状况。采用BPRS,包括18个项目,采用分级评分法1~7分,总分18~126分,得分越低表示精神病症状越轻。
采用SPSS 18.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表示,采用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26例患者中,17例完全依从、8例部分依从、1例依从差,总依从率为96.15%(25/26);对照组25例患者中,6例完全依从、12例部分依从、7例依从差,总依从率为72.00%(18/25)。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5.622,P=0.018)。
护理前,观察组26例患者BRPS评分均值为(96.83±8.43)分,对照组25例患者为(96.45±8.21)分,两组BRPS评分相近(t=0.163,P=0.436);
护理后,观察组BRPS评分均值为(32.53±3.52)分,对照组为(56.72±5.15)分,观察组BRPS评分低于对照组(t=19.651,P=0.000)。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迁延性疾病,极易复发,因此治疗周期较长。精神分裂症恢复期主要是指患者相应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仍需要巩固治疗的阶段。部分处在该阶段的患者依然存在症状,自制力较差,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2-3]。本研究对常规护理与人文关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护理措施中加入人文关怀,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BPRS低于对照组,说明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能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具有显著作用,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精神病症状,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