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2020-12-09 02:50侯铭峰
关键词:受教育者话语权教育者

李 娟 侯铭峰

(山西大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山西大同大学 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话语权建设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1]156高校处在意识形态的前沿,教育者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至关重要,其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当前,学界有关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不够系统和全面,新媒体环境下的相关研究更是不足。因此,新形势下,科学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准确把握其内容,理性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探讨提升的路径,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内涵的界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指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话语主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追求,并内化为他们的个体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话语构建和传播能力,其彰显的是话语主体的权威及其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力,其形成机理蕴含了深厚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内涵主要包括:第一,话语主体是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用话语实现教育目的的实践活动,具有教育活动的一般属性,话语主体是教育者。第二,话语权分为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一方面,高校教育者具有言说自由的权利,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者和铸造者;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育大学生美好的品德、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成为可堪重用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即是一种隐形的话语权力。第三,话语权的实质是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也是一切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质即是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大学生思想单纯,阅历浅,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侵蚀,因此,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容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开放、便捷的话语平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现空间的极大拓展。[2]7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思想政治工作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其内容包括教育者的话语言说力、受教育者的话语接受力、话语内容的感召力及话语语境的优化力。

2.1 教育者的话语言说力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寓于课堂教学之中,高校教育者的话语言说力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言说有权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面前应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的思想也容易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冲击,这就需要高校教育者要在众多声音中有权威。第二,言说要真诚。高校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权利与个性,话语言说应以真诚的态度而不是以指令性方式与大学生交流沟通。第三,言说有启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授课时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应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对教材进一步开发,做到言说有启发。同时,对教材知识的解读在坚持文本话语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可以深化扩展大学生对文本话语的思考认知。

2.2 受教育者的话语接受力

要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应充分提高他们的话语接受力。受教育者的话语接受力包括:第一,受教育者的接受水平。现实生活中,受教育者总是以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对话语内容进行取舍,只有受教育者对所接受的内容理解时,才能顺利完成接受过程。因此,在开展思政工作时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接受水平。第二,受教育者的接受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活动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其与大学生的接受需求密切关联。需求是大学生接受的强大动力,因此,只有话语内容与他们的需求相契合,他们才会乐于接受。第三,受教育者的接受障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传递的信息或多或少存在信息衰减甚至失真现象,不可能完全被大学生接受,总会出现接受障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地降低大学生的话语接受障碍,提升他们的话语接受力。

2.3 话语内容的感召力

面对新媒体时代思想活跃的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若仍沿用传统教条式和抽象化的路径,自身的话语权就会被削弱。因此,应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第一,保证话语内容的本真。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实事求是、辨伪存真,将客观、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保证话语内容的本真。第二,优化话语的结构和内容。高校教育者应紧跟时代的新需求,掌握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主动优化话语的结构和内容,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三,实现话语间的有效对接。话语间的有效对接,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效。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实现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学术话语与生活话语、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之间的有效对接。

2.4 话语语境的优化力

新媒体场域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全新语境。[3]52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进行优化,既要在组成结构和形式的选择上紧跟新媒体发展的脚步,也要在话语主题选定和话语预设的安排上紧密结合大学生在新媒体上普遍的关注点。当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强力冲击,需要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话语语境,应坚决抛弃与新媒体发展不相适应的话语表达。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动顺应新媒体语境变化时,也要及时调整优化策略,在话语主题选定上不能忽视大学生在新媒体上普遍的关注点。总而言之,处于新媒体场域下的话语语境优化力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话语语境的优化也是牢牢把控话语权的客观需要。

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人类认识与感受世界的方式,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69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多方面、多层次加以应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面临着教育者话语权日益旁落、受教育者话语失范、话语内容被消解以及话语权行使环境不完善等困境。

3.1 教育者话语权日益旁落

新媒体以锐不可挡之势迅速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第一,话语掌控力下降。话语权掌控力是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的控制和管理的力度,有利于教育者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主动权。话语权掌控力是教育者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掌控力下降即意味着其话语权旁落。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快速便捷,大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他们想要的知识,学习不再只局限于课堂,因此,教育者对信息源的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增大,话语掌控力逐渐下降。第二,话语引领力弱化。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高校教育者对新媒体的接触和应用远不及大学生。新媒体使得大学生在信息上的劣势不再明显,同时与教育者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与参与热情,使得教育者话语权引领力逐渐弱化。

3.2 受教育者话语失范

新媒体在改变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但他们所发表的一些不当言论也容易导致话语失范。[5]48第一,任意宣泄负面情绪。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对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忽略,其能动性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现实中,大学生话语权没有应有的保障,导致其在新媒体空间任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与教育者形成对立关系,使二者之间的矛盾加深。第二,话语权的滥用。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并排解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受压抑的情感,其话语权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新媒体中也夹杂着许多不良信息,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缺乏足够的鉴别力,因此很容易受到误导而发表一些过激甚至是错误言论并滥用话语权。

3.3 话语内容被消解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被消解呈现如下表现:第一,话语整合乏力。与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早已习惯于网络话语语境,习惯于网络阅读、学习、购物、娱乐等,因此,教育者要实现思想引领,也必须得跟上时代的潮流。网络话语因其时尚性而备受大学生的青睐,然而,部分教育者对其却并不支持,也不擅于通过它与大学生进行交流,进而阻碍了师生的进一步了解,导致话语整合乏力,话语之间不能有效对接,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失语现象频发。新媒体因其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并形成独特的话语场域,同时也为话语跨时空传播提供了可能。相比较而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因其具有的理论化特征而略显枯燥,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其产生了厌烦情绪,失语现象频发。

3.4 话语权行使环境不完善

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行使环境方面存在着话语传播平台良莠不齐、缺乏话语反馈机制的问题。第一,话语传播平台良莠不齐。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许多高校对于平台角色的定位不清晰、覆盖面不广、原创内容偏少、同质化严重,不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并且未能保证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每天的更新量。第二,缺乏话语反馈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教育者既要在课下主动地关注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诉求,在线上与学生互动交流,还应积极接收大学生的反馈意见。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师生对话关系的不平等以及教育者缺乏实践智慧等原因,大学生的反馈意见常常被忽视,而且也没有建立及时的话语反馈机制,甚至离开了课堂,就失去与学生的联系,更不用说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了。

4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路径

新媒体以独特的传播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6]72当前,高校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4.1 提高教育者话语权行使素质

提高新媒体视域下教育者的话语权行使素质,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实践中,由于受传统价值观的困扰,教育者常常忽视话语权行使素质的提高,难以与大学生产生话语共鸣。第一,增强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新颖的交流方式,大学生每天都淹没在不同媒体的信息海洋中,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有较高的新媒体素养。高校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激发教育者的话语创新能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更加鲜明,对教育者提高话语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教育者应具备话语转换的能力、创新话语内容的能力以及创新话语方式的能力。

4.2 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行使话语权

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和利益,它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大学生的话语表达空间,为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波动大、认知结构不完整、自控力和辨别力不强等原因,其话语表达失范现象频发。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行使话语权。第一,培育受教育者的话语自律。当前,许多大学生认为新媒体提供的虚拟场域是完全自由的空间,可以尽情地释放被现实和生活压抑的自我,对教育者的话语表达缺乏发自内心的敬畏。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应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渐养成良好的话语自律习惯,要懂得如何尊重教育者的话语权。第二,培养对受教育者的话语规范自觉。教育者自身的话语规范自觉是掌控话语权的必要条件。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端正对大学生的话语态度,明确对大学生的话语指向,规范对大学生的话语表达。

4.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新媒体视域下话语传播呈现出开放、即时、复杂等特点,具有核聚变式的扩散效应,影响面更大。[7]86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不可或缺的途径,高校只有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在引领思想意识方面发挥其导向、整合作用。第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研究。牢牢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日益呈现出复杂化态势,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者应加深对新媒体视域下话语传播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正确理解话语权所蕴含的科学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研究。第二,创新话语内容。大学生容易被新颖、有针对性和渗透性的话语内容所吸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主要是以话语内容所构建的表达方式,其创新应以话语内容为核心。新媒体时代,教育者应着力推进文本话语向教学话语、知识话语向价值话语、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恰当转换。

4.4 优化话语权行使环境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还应优化话语权的行使环境。第一,创建平等交流平台。为保障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大学生应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丰富自身学识,与教育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增进彼此间的真情实意。高校应着力优化话语权行使环境,创建平等交流平台。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等即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加强线上线下的协同互进,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联系,进而提高话语传播的实际效果。第二,建立话语反馈机制。反馈既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课堂学习行为以及表现做出的评价,也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教学行为以及传播的话语内容进行的评价。通过反馈,受教育者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者可以根据反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高校应建立灵活的话语反馈机制。

5 结 语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既是理论的需要,也是回应现实的需要。本文系统梳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并结合新媒体时代这一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容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从教育者、受教育者、话语体系、话语权行使环境四个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提供路径选择。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话语权教育者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陈年凡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