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微”支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与评价
——以“人体寄生虫学”为例*

2020-12-09 08:18万巧凤马国荣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3期
关键词:寄生虫实验课考核

万巧凤,马 锐,张 炜,王 丽,马国荣,黄 菱

(宁夏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宁夏 银川 750004)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当前宁夏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时数严重被压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大班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被动学习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另外,宁夏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以往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终结性考核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既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也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如何改革和创新“人体寄生虫学”授课形式及考核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结合的线上资源教学模式具有直观、生动及易懂等特点,非常适合“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1]。本校的线上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等已趋于完善,很多课程开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随着移动终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iPad 的广泛使用,微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倍受广大学生的青睐[2]。微信,目前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就教学而言,其具有方便信息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协作、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中的交互及微型学习等功能,其教育功能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被引入教学中[3]。

本研究以微课为主素材,以班级微信群及宁夏医科大学在线平台为载体,将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时构建课前、课堂及课后过程性考核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宁夏医科大学2016 级卓越医师计划1、2 班71 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以2016 级临床本科1、2 班74 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及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授课内容、进度及授课教师完全相同。

1.2 方法

1.2.1 课前准备

1.2.1.1 教学设计及翻转课堂建立

开学前,本课程组授课教师均参与智学堂教学平台培训。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结合校历,预先安排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进度,再根据教学计划所分配的章节,编写所有课次的学习方案并在教学平台按照教学部建立翻转课堂。

1.2.1.2 线上教学资料库的组建

线上翻转课堂资料库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预先准备好每次课课前、课堂及课后要使用的资料,包括录制或搜集整理视屏录像、搜集整理典型案例、制作PPT、构建试题库、搜集整理阅读资料,等等,其中搜集整理典型案例及微课的制作工作量最大。

1.2.1.3 搜集整理典型案例

依据教学大纲和重点章节,搜集整理人体寄生虫病的病例典型案例,尤其是西北地区高发的病例,如包虫病、带绦虫病等。积极与周围医院联系,及时收集新病例资料,实时关注文献报道的国内及区内新发病例,使案例库得以更新和完善。

1.2.1.4 微课制作

“人体寄生虫学”具有丰富的素材资源,如很多概念、临床案例等均可制作成5~10 min 的微课。微课制作前首先根据学习方案搜集相关视频资料,然后利用“剪辑师”录屏软件,将视频资料进行先剪切后拼接,在需要讲解的部分配以音频,通过整合声音和动画的精心制作,使单调的文字具有了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学生对“伴随免疫”和“带虫免疫”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在微课制作中,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对比“日本血吸虫”及“疟原虫”寄生的部位及非消除性免疫特点,解析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使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1.2.1.5 线上教学资料的推送

课前3~5 d,授课教师向在线翻转课堂推送下次课的学习资料,包括教学大纲、PPT、微课或视屏录像、相关案例、课外扩展阅读资料等,供学生提前预习。每个模块都设有相应分值,系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相应分数,该分数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1.2.1.6 学习方案的发布

课前3~5 d,授课教师将下次课的学习方案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给学生,供学生参考。学习方案第一项为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及素质三方面;第二项为学习内容,即引导学生利用哪些资源进行线上学习(如需要看哪些微课及课外拓展资源,看后需要分析推送的案例及相应的题,讨论什么问题等);第三项为课后作业及测试,即告诉学生要做的习题及课后要在某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线上测试。

1.2.2 课堂教学

1.2.2.1 在线学习反馈

上课前一天,教师对学生线上案例讨论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适当调整第二天上课重点内容。上课时教师首先对大家的预习情况进行点评。

1.2.2.2 课堂讨论

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详略得当地进行讲解,并在重点知识点处随时与学生互动。随机点名提问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本次课的课堂表现分数。教师可结合学科前沿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横向与纵向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3 课后巩固

1.2.3.1 课后作业及测试

课后,教师通过在线翻转课堂的“作业”区给学生发布线上作业,在“随堂测试”区发布20~30 道选择题,设定好考试时间,然后通过班级微信群通知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及测试。另外,本课程还设有单元测试,如蠕虫学的线虫纲、绦虫纲及吸虫纲,每纲设一次测试,原虫学及节肢动物学各设一次测试,单元测试是在线翻转课堂的“考试”区进行。

1.2.3.2 在线答疑

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任课教师在作业“教师评语区”提出,督促学生更正。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任课教师在线上翻转课堂“讨论”区提出问题及解析问题。学生还可将有疑问的习题通过微信群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学生之间也可互相讨论。

1.2.4 过程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按照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计划培养方案,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

“人体寄生虫学”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测试成绩、实验课成绩及期末测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30%)包括线上课前预习成绩(10%)、课堂提问成绩(5%)、线上章节测试成绩(5%)及线上单元测试成绩(5%)四部分,期中测试成绩(10%)主要是期中线上测试成绩(选择题),实验课成绩(20%)包括实验报告成绩(15%)及标本的辨识测试成绩(5%),期末测试成绩(40%)主要是期末线上测试成绩(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及案例分析四种题型)。

1.2.5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分为实验组调查评价、成绩比较、督导专家评价及学生评教四个部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 软件进行处理,两组考试成绩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实验组调查评价

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对学生进行匿名调查,实验组71 名学生全部参与。结果显示,98.59%的学生对使用这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满意,95.77%的学生认为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91.55%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提高了他们分析常见人体寄生虫病例的能力,有助于解决常见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临床相关问题。

2.2 成绩比较分析

实验组除增加平时考核外,期中测试、实验课考核及期末测试与对照组完全一样。期中测试、实验课考核及期末测试均采用百分制,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显示,教改班的期中测试成绩、实验课成绩及期末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非教改班(P<0.01)。

2.3 督导专家评价

督导专家一致认为,这种以微课为主素材,以微信群及在线平台为载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较好地利用微课、微信、网络在线平台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规避各自不足,还会产生“1+1+1+1≥4”的系统整合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表1 2016 级卓越医师计划1、2 班与临床班1、2 期中测试、实验课及期末测试成绩比较()

表1 2016 级卓越医师计划1、2 班与临床班1、2 期中测试、实验课及期末测试成绩比较()

组别 人数 期中测试成绩 实验课成绩 期末测试成绩实验组(教改班) 71 86.46±8.28 91.25±2.03 84.31±8.72对照组(非教改班) 74 77.12±12.17 87.07±4.25 71.43±11.15 t 值 — 7.346 11.268 7.029 P 值 — 0.000 0.000 0.000

2.4 学生评教

本校教务处运行的学生评教系统是基于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及效果等进行评价,教改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分数为98.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基础课程大班(合班)教学,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多、教师少、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组织乏力、职业影响深远、重视投入不够的问题[4]。而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前向(课前)与后向(课后)的整合性延伸无疑是一条出路[5]。将课堂教学进行前向与后向的伸延,既可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被动”地实现课前“预习”性准备与课后的“复习”性巩固,同时可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同时也符合多元化教学的时代趋势[6]。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引领中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模式[7]。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整合多种技术,已成为强大的教学服务工具[8]。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线上预习、讨论和及阅读扩展学习资料,使学习过程自主化[9]。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中或通过班级微信群跟教师交流,课后进行线上测试,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成效三位一体的评判[10]。在“人体寄生虫学”总成绩的构成上,平时成绩占30%,而期末测试只占40%,这使学生放弃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促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极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研究以微课为主素材,以微信及网络在线平台为载体,将高校学生普遍缺乏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以比较自然的方式“纳入”传统课堂进行“一体化”教学活动,能较好地利用微课、微信、在线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这种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对“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实践与质量提升作用显著,对其他医学基础学科大班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寄生虫实验课考核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有趣的实验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魔术师的考验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家猫不出门也要驱虫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