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怀林 邓李君
【摘 要】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智慧课堂探索方兴未艾。但大多数的智慧课堂更多关注于技术硬件、方法软件,对于智慧课堂所指向的智慧关注不够,对于智慧课堂教与学的质变思考不深。而基于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创新、模式创造、改革趋向,能够深刻地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培养教师教的智慧和学生学的智慧,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智慧型人才。
【关键词】智慧课堂;创新;模式;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11-068-04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支持下,培养具有主动实践能力的智慧型人才。[1]可见,智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慧,即基于科学和人文的复杂创造能力。智慧课堂指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2]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的主要部分,智慧教育的目的主要靠智慧课堂来实现。智慧课堂不是孤立的存在,没有智慧课堂之前,任何教学模式都能培养学生的智慧,所以智慧课堂作用的发挥,必然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校选取了“以学为本”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了该模式下的智慧课堂课题实践与研究。
基于“组队文化”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创新
当代教育名家冯恩洪先生曾提出,“现在的课堂,教师是教班的,未来能不能从教班走向教组?教师要把学生组织起来,引导有领导力的学生争当学习小组长,形成小组文化,课堂植入即时评价、有效激励的元素,这样我们的教师就能结束教班,走进教组。”[3]笔者所在学校基于教组理论,解构传统班级管理形态,建立了小组长、小导师、小队长三位一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组队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智慧课堂,进行智慧课堂与合作学习融合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数字档案创新
学生数字化档案是智慧课堂的标配,智慧课堂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将学生的各种档案数字化,便于形成大数据、云存储,跟踪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包括学生个体在课前预习课文痕迹的图片、课中听课答问质量、课后作业数据等。而在“组队文化”的合作学习中,对数字档案的创新从个体延伸到小组,课前学情数据从个体拓展到小组,形成了小组总体的课前预习数据,课中小组听课、讨论、完成海报作品,课后生成小组合作性数据。从个体到小组,智慧课堂数字档案有了更高一层的意义。
2.即時性的创新
智慧课堂视域下的即时反馈,包括课前预习反馈、课中反馈、课后作业反馈等。这些反馈突破了传统教学延时性的落后,实现了实时在线、线下评价,但这些反馈的处理人主要是教师以及学生个体。“组队文化”合作学习下的智慧课堂则更进一步将反馈处理人扩展为学生组长、学生小导师、学生小队长,实现小组自治下的即时性反馈。例如,传统智慧课堂的课前测,学生个体的学情报告要反馈给学科教师,教师逐一进行分析,耗时耗力。合作学习下,学生个体的报告是先反馈给其所在小组的学科小导师,由小导师分析其组员的学情,形成文字或语音意见,上传系统形成数据,传递给学科教师,然后学科教师给出该组的前测学情指导意见,和小导师一起帮助组员改进预习情况。
3.生成性的创新
传统智慧课堂下,教师会根据课前测、课中数据来调整教学预设,但教师的中心地位和主导性依然太强。在合作学习下,学生可以给教师出谋划策,以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而教师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增进师生情感。[4]教学转变为师生混合式教学,智慧系统将课前测的学情数据提供给教师和每个组的学科小导师,然后由教师和小导师共同分析、管理小组的前测学情,开展课前的线上“师生共同体备课”;课中则开展卡甘结构化小组合作学习,既有班级层面教师的精讲与指引,又有自主合作探究下的小导师教组;课后的后测学情、培优辅差同样有小导师的参与。
4.评价的创新
一是评价形式的变化。增加了教师对学生小组的整体评价、组长及学科小导师对组员的评价,实现评价捆绑。二是评价内容的变化。除了局限于个体的知识、能力、人文精神等核心素养评价,还通过学生合力完成小实验、集体讨论等途径,增加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等合作素养评价;通过对卡甘四原则(如同时互动、人人有责等)的观察数据分析,增加了沟通素养等必备品格的评价等。
5.互动性的创新
传统智慧课堂将师生的互动从离散、延时状态升级为全景式互动,即时间一贯、空间泛在。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则增加了个体与小组互动、组间互动、小组与教师的互动、学科小导师群体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独角戏,而是交互式的对手戏,因此很多专家提倡协同式教学[5],互动性增强了协同式教学的优势。
6.反思性的创新
合作学习下的智慧课堂,增加了学生对课前小组合作预习情况的反思、课中小组合作讨论等合作要素的反思、课后对小组整体作业和阶段性学情报告的反思,教师增加了对小导师培训、小组均衡发展、小组合作与竞争等教组的反思。
基于“组队文化”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模式构建
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模式有其理论基础,包括智慧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活动理论、卡甘结构化合作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翻转课堂理论、源于陶行知“小先生制”的小导师制理念、混合式教育理念等。学校基于这些理论深度整合,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加以融合、改进,形成学校智慧课堂的特色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课题驱动,校企合作,技术集成化
学校通过省级智慧课堂的课题研究驱动,开发构建了适合本校教学需要的多屏学教互动智慧课堂。以深圳市南山区某科技公司的云和“一学通”互动课堂为支撑,使云服务、云互动、云协同三类“云端”结合。在硬件上,开发了云和采集器、课堂学习平板电脑、手写笔、小组大显示屏、黑板大屏、5G定向无线网络等;在软件上,开发了手机、平板电脑APP,电脑软件,交互黑板大屏教学软件,集成了云资源(学科网、菁优网等优质题库以及学校教师开发的学习资源)信息系统、云智能计算系统、云数据采集、数据库处理与评价系统、云课堂操作系统。强大的软硬件装备,使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模式具有“三性一化”特点,即互动性、自主性、全面发展性和信息化。
2.合作学习筑基,构建五种智慧课型
在实践中,学校构建了五种主要课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表现性学习、PBL、探究性学习、自主互动式学习等。現以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例,对其中合作学习与智慧课堂的融合创新之处做一些阐释。
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从合作学习出发,主要突出教组视域下学生小导师的作用,以教师、云和智慧课堂系统、学生三条教学线索,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智慧课堂与合作学习有如下三个融合特点。
其一,硬件和软件的创新紧扣合作学习这一目标和价值导向。例如,在硬件创新改进中,为了将小组内各个组员的实验报告或答题情况展示在同一个大显示屏里增加直观性,以便组内个体展示、分享,为了满足这个小组合作的需求,云和智慧系统开发了组内的实时在线大屏幕硬件,置于小组中,有效解决了组内展示问题。在软件的创新改进中,传统小组合作发言中,用“发言筹码”这个卡甘结构来促进小组成员的均等发言,但实物形态的发言筹码容易丢失,不便保管。云和软件将“发言筹码”虚拟化,显示在组内大屏中,解决了保管问题。智慧课堂的技术引入,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增强了合作的科学性、智慧性。
其二,以往合作学习的教师课堂“三不讲”演进成智慧课堂系统“三不推”,即学生会做的作业系统不推、学生讨论能解决的问题答案系统不推、学生看了答案也不会的超越“最近发展区”的资源系统不推。智慧课堂的人工智能开始介入合作学习中,使教师和小导师对组员的个性化教学逐渐成为现实。
其三,合作学习下的智慧课堂从知识传授演进为学会学习。课前,教师提供学习支架,学生自主“按图索骥”,翻转课堂自学。课中,学生小导师可以根据教师给予的权限,组织组员利用平板电脑上网搜集资源,解决学习任务与问题,各组每节课的学习进度可以不一样,实现个性化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学生依托智慧课堂资源库和数据云评价系统,组内互教互考、互评互助、协同进步。智慧课堂下的合作学习使“教是为了不教”成为现实。
学校基于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模式还有很多独特之处,通过上述各种改进和自适应发展,能够更好地释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创造性、思考力、互动性,更好地催化真实有效学习,利于培养学生智慧。合作学习是独学走向对学、群学和教师导学的必然路径。教与学的立足之本是以学促教、以学定教、以学导教和因材施教,而它的实现,有赖于合作学习这一良好的方式。智慧课堂的信息技术,只有研究如何在各个环节、各种细节、各种生发能力和智慧的地方融入合作学习中,才能行稳致远,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而教。
基于“组队文化”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发展趋向
智慧课堂的出发点,不能局限于技术理性的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信息化应用,而需要将数据、信息转化为知识、能力的机制探索,以及转化为承载着知识、能力变化的交流互动为素养的轨迹、阶段和规律,以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够精准地通达化成为学生的智能、情感、社会、身体和精神的高质量及可持续发展。[6]因此,基于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的重新定义,应是找到信息技术在合作学习诸方面的适用性,使它立足于人的发展,以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利用工具和资源,转识为智,实现其智慧地学习、孕育其多方面的智慧,实现学生智慧性的全面发展。
从当下的现实出发,笔者对合作学习的智慧课堂可能的发展趋向,大致判断如下:一是教师角色的深刻变化。未来发展中,人工智能机器人进教室会成为现实,教师不再是授业解惑的主角。教师更多要成为学生学习规划师、小组建设与发展指导者、智慧课堂的助教、学生非智力因素导师的角色;二是教组理论下的学生组、队将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自组织型小组团队,实现团队教育下的个体发展;三是未来学习的重点,不是知识与方法,而是“悟”道,体悟和创生各种解决问题的智慧。
注:本文系广东省级课题“基于多屏学教互动的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18JX07086)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祝智庭. 智慧教育新发展: 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 开放教育研究,2016( 1) : 1.
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 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 23-29,34.
朱永新.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共和国70年教育70人文选[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9:645.
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钟启泉. 打造多声对话的课堂世界[N]. 中国教育报,2016-09-22(7).
李志厚. 教学创新: 从教育现代化的回归到智慧课堂的超越[J]. 课程教学研究,2020(4):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