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宁燕 熊霞余
【摘 要】本文对相关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建议今后的教学实践应该整合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媒介安全与道德法律知识的教学,注重媒介自我管理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分析;中小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11-045-03
调查样本
本文共搜集到中国知网(截至2019年)37个教学案例,下文如无特别说明,数据样本量均为37,来源于研究生毕业论文(83.8%)和期刊出版物(16.2%)。
研究结果分析
1.教学背景
在师资方面,中小学一线教师占51.4%。教学对象依次为小学生(43.2%)、高中生(32.4%)、初中生(27%)、中职生(8%)。有8%的案例对家长发放了资料。小学阶段的教学对象以高年级(5-6年级)学生为主(75%);中年级(3-4年级)次之(43.8%);低年级(1-2年级)最少(12.5%)。高中阶段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高一、高二学生。初中阶段的教学对象以初一年级学生为主(70%)。有26个教学案例提供了教学人数相关信息,人数在20到240人之间,多数在100人以内,各年级教学班数在1到6个班之间。
2.教学内容
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地区及学校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媒介基本知识、信息处理、媒介制作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表1),涉及这些内容的案例分别占总案例的78.4%、75.7%、70.3%。媒介反思与管理、媒介创作与运用、媒介相关道德与法律规范、媒介使用技术、媒介使用意识等方面是较少涉及的教学内容,占比分别为32.4%、24.3%、21.6%、16.2%、5%。本文收集的最早的教学案例是在2006年,可见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开展得较早。
3.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以单一方式为主(83.8%),16.2%的案例用到两种以上的教学方式。其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为融入课程(70.3%),其余依次是活动(32.4%)、独立课程(27%)和讲座(8%)。融入课程以融入到信息技术、语文、科学等课程为主。媒介素养课程较难独立开设,但融入相关教学活动的,因其灵活性较强,受到欢迎。
77.1%的被调查的教学资料来自网络新媒体,其次是电子媒体(42.9%)和平面媒体(28.6%)。案例所用到的文本类型依次为广告(40%)、新闻(31.4%)、影片(25.7%)、网络资料(20%)、游戏(17.1%)、节目(14.3%)和其他(14.3%)。所用到的文本类型比较多样,但较少用到漫画、游戏等。
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89.2%)、任务教学法(75.7%)、小组合作法(64.9%)、讨论法(64.9%)和诱导启发法(51.4%)。讲授法用于系统介绍知识,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法和诱导启发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性。多数案例采用任务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来完成媒介制作任務,并非参与实际的媒介活动。案例较少用到的教学方法为案例分析法(27%)、情境教学法(24.3%)、角色扮演法(24.3%)、游戏教学法(18.9%)、价值澄清法(16.2%)和观赏学习法(8.1%)。总体课堂侧重批判、思辨与启发,但学生参与性不强,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媒介运用能力。
常用的测评方式集中在创作(59.5%)、访谈(54.1%)、问卷(51.4%)和教学观察(40.5%),较少用到的测评方式为学习任务单(10.8%)、习题(8%)和上台分享(5.4%)。个别案例采用讨论与软件进行效果评估。教学案例能够综合使用评估方式,但多以教师角度进行评估,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
4.教学效果
对于知识能力目标,教学案例在提升学生的媒介知识、自主处理信息能力和媒介创制能力方面效果显著(表2)。这些案例较少培养学生的媒介安全知识、媒介技术、媒介反思以及运用能力。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只有20%左右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使用习惯和媒介管理能力,教会学生恰当使用媒介。对于情感目标,30%左右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媒介意识,不到20%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0%左右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媒介伦理道德。这些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掌握媒介基本知识及媒介制作能力,但在帮助学生掌握媒介安全知识、提升媒介使用与反思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等方面,作用并不明显。
结论和建议
主要结论:(1)教学背景。媒介素养教育大多由学校单独实施,教育对象覆盖范围有限且分布不均。(2)教学内容。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差异性较大。教学内容较多涉及媒介知识、媒介制作和信息批判,较少涉及媒介反思与管理、媒介创作与运用、媒介道德与法律规范、媒介使用技术与媒介使用意识。(3)教学模式。教学以融入式课堂为主。教师主要使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教学资料,缺乏统一课程标准的指导。教师并不擅长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选用教学文本。教学评价方法较为单一。(4)教学效果方面。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媒介基本知识、媒介运用与批判反思能力,但在教学目标的其他方面,作用并不明显。
建议:(1)扩大教育覆盖人群。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如城中村的儿童、中职学生等。也需要加强对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2)整合力量,共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学生家长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为家长提供媒介素养教育指南。社会力量也要参与到中小学的媒介素养实践当中。(3)培养一线教师的媒介素养能力。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活动。(4)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需要加强对媒介技术、媒介道德法律、媒介自我管理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应多使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5)改善教学评价。评价方法应该重视能力的考核,注重多方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
参考文献
黄惠萍. 从1999-2001教学案例检视台湾儿童媒体素养教育[J]. 新闻学研究,2016(10): 14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