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就诊体验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护理模式不利于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易形成护患纠纷[1]。对此不断探索新的护理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而不断努力。人文护理是新引进的护理模式,在多方面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主要分析当下人文护理在国内外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如何在我国施行好人文护理。
人文护理也被称作人文关怀,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需求、人格、尊严给予维护[2]。包括护理内部环境的人性氛围以及护士的素质和品格,同时也体现在对患者家属的理解、宽容、同情和慰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人文护理的解释也稍有偏差。在西方一部分学者强调人文护理是一种特定时间和情景下的人际互动体验。也有学者认为人文护理包括医护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等对患者的日常关爱,应伴随于患者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但无论如何,人文护理的主要内涵应包括与患者的互动关系、对患者的尊重、对患者给予情感表达以及充分发挥好医护人员的专业职能。
国外很多地区对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医疗水平较高,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而护理质量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当地很多医院都十分重视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将人文护理应用到临床护理中是欧美地区的普遍做法。当地的很多医院甚至直接将人文护理标准化、规范化,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范逐步进行[3]。比如在面对患者咨询问题时必须态度和蔼、面带微笑、认真回答患者的问题。对住院患者,要求护士每天必须对患者进行规定时间的谈话(一般在30分钟左右),并通过谈话方式对患者进行鼓励、关怀、同情等情感表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患者感觉受到护理人员的歧视、侮辱等,或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不满意时,均可对护理人员进行投诉。而被投诉的护理人员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道歉甚至赔偿。总体来讲,国外大多数地区人文护理理念已经深入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国内引入应用人文护理的时间较短,应用经验尚不丰富,也尚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国内关于人文护理应用主要集中在对重症患者、肿瘤患者以及在避免护理纠纷中的应用。重症患者以及肿瘤患者由于身染重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交方面产生严重影响,心理也会遭受严重创伤,对健康和生活失去信心[4]。人文护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对患者体现出充分的同情、关怀和理解,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从而改善其不良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康复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对于这些肿瘤患者、重症患者等应用人文护理通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也有很多关于应用人文护理理念来改善医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的研究。由于人文护理是讲究以人为中心,也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因此在实施人文护理后,患者大多能感受和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仁心”,从而也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虽然当下人文护理模式尚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但已有的应用研究结果均显示人文护理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5]。当下,国内很多医院也已经开始注意到人文护理的优越性,正在积极尝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护理模式。
国内虽然是在近十多年才引入人文护理理念,但实际上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类似于人文护理的思想。如“医者仁心”不仅时对古代医生救死扶伤品德的赞颂,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古代医生在疾病诊治活动中,以患者为中心,以仁慈善良之心对患者进行救治和帮助。我们与西方国家有不一样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状,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临床护理理念,但也应该注意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我们在学习和引入人文护理理念时,应该充分发挥我们传统的文化优势,在国外的护理理念基础上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终融汇成为符合我国当下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所需求的护理方式,并具体应用到临床上。